辣椒 甜菜夜蛾的发生及防治对策.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329920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辣椒 甜菜夜蛾的发生及防治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辣椒 甜菜夜蛾的发生及防治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辣椒 甜菜夜蛾的发生及防治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辣椒 甜菜夜蛾的发生及防治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辣椒 甜菜夜蛾的发生及防治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辣椒 甜菜夜蛾的发生及防治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辣椒甜菜夜蛾的发生及防治对策2001年高唐县甜菜夜蛾大暴发,特别是8月上旬后暴发成灾,对辣椒等作物为害严重,一般被害株率达4075,被害叶率48100,严重地块辣椒减产4060,目前已上升为夏秋季节辣椒上的主要害虫。针对辣椒甜菜夜蛾在我县的发生危害特点,现将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一、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1发生规律甜菜夜蛾在我县1年发生5代,某些气温偏高的年份有第6代发生。5月下旬始见越冬代成虫。成虫产卵期为35天,幼虫发育历期1139天,蛹发育历期711天。一般说来,6月、7月、7月下旬8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中旬11月下旬分别为第1、2、3、4、5代的幼虫期。幼虫共5

2、龄,3龄前群体为害,但食量小4龄后,食量大增,昼伏夜出,有假死性。甜菜夜蛾为害辣椒主要是24代,而且世代重叠为害较重。 2危害特点(1)来势凶猛,慕发性强 甜菜夜蛾在我县1年发生56代。6月中旬始见幼虫。12代发生危害较轻。进入8月上旬,甜菜夜蛾突然暴发成灾,田间成虫、卵、幼虫数剧增,无明显的虫量积累过程,在短期内出现大量虫源,遍布各种作物田,使广大植保工作者措手不及。(2)虫量大、危害重 89月田间调查表明:一般发生田块,辣椒每100株有虫50300头;严重发生田块,每100株有虫600头以上。受害植株轻者叶片被咬成孔洞或缺刻,重者仅剩下叶脉和叶柄,花蕾、果实大量脱落。一般田块减产23成,严

3、重田块减产59成,甚至绝收。(3) 为害时间长,世代重叠严重 甜菜夜蛾在我县辣椒上为害时间为6月中旬9月下旬,发生为害盛期为7月下旬9月上旬。在为害盛期,黑光灯下的诱蛾量和田间查卵、虫量都无太大变化,甜菜夜蛾的4个虫态都同时大量存在,其世代界限难以划分。 二、发生原因分析 1夏秋气象因素 甜菜夜蛾喜高温干旱,异常气候条件是造成甜菜夜蛾暴发的主要原因。据县气象局资料分析,6月份平均气温26.0,比2000年同期偏高0.1;月降水量102.9mm,比2000年同期增加39.1mm。7月份平均气温为267,比2000年同期偏高09;月降水量为93.3mm,比2000年同期减少58.9mm。8月份平均

4、气温25.0,比2000年同期偏低0.3;月降水量为70.8mm,比2000年同期减少51.5mm。入夏以来,降水量偏少,持续高温干旱,为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和虫源的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 2发生地的环境适宜生存 甜菜夜蛾在我县有50多种寄主。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作物肥水条件的提高,日光温室等冬季保护地设施面积增长较快,为甜菜夜蛾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保证了大量蛹能安全越冬和少量幼虫可周年为害。另外,农作物偏施氮肥、枝叶繁茂,通风条件差,复种指数高,都为甜菜夜蛾提供了良好的取食繁育条件。 3活动隐蔽、抗药性强,防治难度较大 甜菜夜蛾的幼虫及成虫昼伏夜出,活动隐蔽,白天相当一部分幼虫潜伏

5、在土内、叶背或草丛中,不易被发现。同时,甜菜夜蛾卵上有一层绒毛,不易接触到药液,幼虫有假死现象,稍受惊忧就掉到地面;再者,连年使用大量化学药剂致使其天敌数量明显减少,导致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大大降低。 三、防治对策 1.搞好预测预报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安装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测成虫,进行田间卵量、虫量系统调查,及时指导大田防治。 2农业措施 冬季耕翻土壤,冻死越冬蛹;适时中耕浇水,破坏蛹的羽化环境;铲除田间地头杂草,破坏成虫栖息场所;人工采摘卵块和捕捉幼虫,减少下一代虫源。在甜菜夜蛾成虫发生盛期,用黑光灯、高压汞灯诱杀成虫。结合田间管理,人工捉虫,挤抹卵块,有效地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3药刹防治 在卵孵盛期或低龄幼虫期,于清晨或傍晚喷药,可提高防治效果。经药效试验及大面积生产应用,以下药剂及混用配方的防治效果较好:10除尽悬浮剂4050mL667m2,5卡死克可分散浓缩液8090mL667m2;25灭幼脲悬浮剂40mL667m2,4.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每667m250100mL加40辛硫磷乳油100mL。以上药剂任选一种,每667m2对水40kg喷雾,必要时,可在第1次喷药后间隔57天再喷施1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