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322190 上传时间:2024-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小学生天性好动,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上体育课的人群,通过学习通识课程资源我觉得要上好体育课要设计有游戏化。 在小学体育教材中,体育游戏的内容比重很大,可以说,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它不仅是少年儿童所喜爱的活动,而且是使少年儿童认识自然、社会,加强相互了解和团结友爱,发展智能的一种教育手段。小学生的情绪积极愉快,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发展,把玩和体育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可引起学生学体育的兴趣,通过体育游戏的形式加以实施,能较好地落实小学教育纲要的要求。儿童心理学研究证明:少年儿童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三者是相辅相成

2、的。如果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可能有克服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意志。下面谈一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体育游戏。一、利用游戏,创设体育学习情境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们喜欢角色扮演。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运用游戏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足够的热情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掌握体育技能,体验学习乐趣。游戏化情境能够使枯燥的学习内容生动化、情趣化、学生在团队竞赛的内驱力下,能够按照规范的动作完成任务二、利用游戏,重组体育学习内容小学体育教材是根据体育学习体系编排教学内容的,因此不一定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材仅仅是一个范本。在新课程下,教师

3、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二度开发,巧用游戏将教材中的学习内容按照由易到难顺序进行重组,让体育学习内容更符合小学生得实需要。例:1、左右兼顾 在地上画二个相距为5米的圆圈,甲圈内放一只大气球,乙圈内放10只空的易拉罐。游戏每次甲乙二人,二人的内侧手腕用绒布条系牢,站在二圆圈的中间。游戏开始,主持人将甲圈的大气球垂直高高抛起。此时,游戏的二人,既要不断地拍击,使甲圈的大气球不落地,又要尽快将乙圈中的易拉罐全部叠起来。为了完成此项任务,甲乙两人必须协调配合,互相照应,即甲每次拍一下气球,就赶紧移至乙圈,由乙叠一下罐,紧接着,马上移至甲圈,去拍球,如此左右兼顾好,才是最佳的方法。队员依次都游戏体验一下,然

4、后畅谈一下合作互助的体会。2、轮胎大赛 利用篮球场,篮球门柱间当“大门”,中圈布置二只不同颜色的卡车内轮胎,两队人数可控制在五至七人,以不同色的头巾或臂带为区别。另外,预备时各队站于端线后面,选一人戴上蒙目罩。游戏开始,蒙目者在队友的语言提示下,进入场中,一旦先触到本队的内胎,即可揭去眼罩,并且本队员马上都可进入场内,将自己的轮胎用脚踢或手滚,攻进对方大门,先攻进者便可得一分。接着换人当蒙目者,游戏再开始。先积6分的队为胜。3、蚂蚁搬山 参加这个游戏的人数越多越好,排成两路纵队站立,两路队员要肩并肩,彼此尽量靠近。游戏开始,排头四人出列,其中一人挺身身体,由三人抬起放至纵队排头的头上,由众人用

5、手慢慢地将其传送到队尾,沿途仍由三人进行保护,确保其安全不跌落。至队尾后,再将其扶下。之后,四人排于队尾,再由排头的四人进行。直到每人都轮流被大家运送过为止。4、默切握手 每次二人上场,戴好蒙目罩,二人面对面,相距约一米,相互伸胳膊摸到对方的手,然后收回。接着一二三原地转三圈,面对自认为同伴应该站立的位置,伸手握之。等到大家都做过之后,议论一下,为什么有的能握着,有的却没有。之后,重新选择同伴,再做一次。体验一下第六感觉的存在。5、请尝山楂片 这个游戏可在缓解紧张气氛时用,它引人发笑,宽松,消除疲劳。主持人请队员们放松站立,双手在背后钩搭住,各自把头仰起来,依次在他们的额头上放一片山楂,要求他们巧妙地改变头的位置,使山楂片移动,落进自己的嘴里,吃掉。一旦成功马上可说:“我成功了!”主持人便可马上再给他在额头上放一片。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到山楂片多的受到赞扬。若将山楂片落地,不得拾起,但可另外再给一片。 总之,体育教学游戏化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轻松、快乐完成体育技能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