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鲁科版化学必修1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章末知识整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32185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鲁科版化学必修1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章末知识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版】鲁科版化学必修1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章末知识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版】鲁科版化学必修1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章末知识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版】鲁科版化学必修1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章末知识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鲁科版化学必修1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章末知识整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化学教学资料章末知识整合知识网络构建热点专题聚焦专题一环境中的化学综合分析1溶洞的形成。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H2OCO2。2雷雨发庄稼。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3酸雨的形成。2SO2O2 2SO3,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SO3H2O=H2SO4。4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与碳氢化物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反应形成的一种有毒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5水体富营养化。进入水体的氮的含量增大,导致藻类“疯长”,迅速覆盖在水面上,造成水体缺氧,使水中的生物大量死亡。专

2、题二有关“喷泉实验”思想的综合应用1喷泉是一种液体喷涌现象,其成因有四个要素:(1)有待喷的液体;(2)有喷起的液体接纳空间;(3)待喷的液体与喷起的液体之间有顺畅的通道;(4)待喷的液体与喷起的液体的接纳空间之间有足够大的压力差(前者的压力大于后者的压力)。2喷泉现象既有天然的,又有人为的。就实验室里的喷泉现象而言,喷起液体的接纳空间压强变小的原因有:(1)气体物质的量一定,温度降低;(2)气体的温度一定,物质的量因气体溶解而减小;(3)气体温度降低的同时又有气体物质的量减少。3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1)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否则瓶中有液体,会使瓶口留下空气,形成的喷泉压力不大(喷泉“无力

3、”);(2)气体要充满烧瓶;(3)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4喷泉实验的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为此可设计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生成气体、发生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等)来使喷泉产生。装置:挤压气球,即可使少量的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中,导致大量的NH3 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装置:去掉了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开放性问题,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气溶于水)。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能

4、产生气体的物质,使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明显增大,将液体压入烧瓶而产生喷泉。装置:在水槽中加入使水温度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装置:烧瓶中通入H2S(或SO2),然后通入SO2 (或H2S),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溶液喷到烧瓶内。装置:打开处的止水夹并向烧瓶中通入少量HCl气体后关闭止水夹,再打开处的止水夹。观察到先产生白烟,生成固体NH4Cl,瓶内气压降低,形成喷泉。装置: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a、c活塞,然后打开b活塞,可产生双喷泉现象。专题三多步反应计算1若化学计算涉及几个化学方程式,且一个方程式的生成物又是另

5、一个方程式中的反应物时,我们称这种计算为多步反应计算,多步反应的基本解法是关系式法。它不需要按每个化学方程式逐一计算,而应找出相应的关系式一步运算。要找出正确的关系式首先应正确地写出各步化学反应方程式,按照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关系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相应的关系式,并进行计算。例如用接触法制硫酸,各步化学方程式如下: 4FeS211O22Fe2O38SO2;2SO2O22SO3;SO3H2O=H2SO4。由三个方程式可得关系式FeS22H2SO4;若以S原子来分析,又可得关系式SH2SO4。2在遇到原料或中间物质不能全部进入产物的情况下,应进行如下处理: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损失率该化合物损失率;中间产物的损失率原料的损失率;中间产物的转化率原料的转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