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求曲线方程第3课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32070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2求曲线方程第3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12求曲线方程第3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12求曲线方程第3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12求曲线方程第3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12求曲线方程第3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2求曲线方程第3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2求曲线方程第3课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2021年 11月 日课题2.1.2求曲线的方程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会根据条件,求一些较复杂的曲线方程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合情推理、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主动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找出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式 教学难点:点随点动型的轨迹方程的求法相关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探索一般性解题方法时,可采用发现法教学,在方法的应用及拓广时,可采用归纳法;在训练与反响局部,那么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进行使

2、用教材的设想本节课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对求曲线方程的方法的必要补充,重点讲解相关点法解决点随点动型和对称性问题,可通过一组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这种方法及化归转化思想。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研制第 1 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复习引入1求简单的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2指出:求简单的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5可以省略不写,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予以说明 另外,根据情况,也可以省略步骤2,直接列出曲线方程二、新知探究一点随点动型例1 ABC,第三个顶点在曲线上移动,求ABC的重心的轨迹方程说明:在这个问题中,动点与点之间有关系,写出与之间

3、的坐标关系,并用的坐标表示的坐标,而后代入的坐标所满足的关系式化简整理即得所求,这种方法叫相关点法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4化方程为最简形式;5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解:设ABC的重心为,顶点的坐标为,由重心坐标公式得代入得3,即为所求轨迹方程 第 2页总 页 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研制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变式:1.在ABC中,B、C的坐标分别是0,0和4,0,AB边上中线的长为3,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结合学生所做讲评,并强

4、调要注意检验方程的解与曲线上点的坐标的对应关系,要结合实际意义2定点A4,0和圆上的动点B,点P分AB之比为21,求点P的轨迹方程分析:设点P,B,由=2,找出与的关系利用曲线方程消去,得到的关系 (这种方法叫相关点法) 1解:设A点的坐标为,那么AB的中点D的坐标为)由题意可得CD=3即整理得A、B、C三点要构成三角形,A、B、C三点不共线,即点A不能落在轴上,点A的纵坐标0所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 (0)2解:设动点P及圆上点B=2,代入圆的方程,得即 所求轨迹方程为: 第 3页总 页 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研制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变式:点A3,0为圆外一点,P为圆上任意一点,假设AP的中点为M,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 第 4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二对称性问题例2求抛物线关于点A2,2对称的曲线方程例3方程表示的曲线与曲线C关于直线对称求曲线C的方程变式:求关于对称的曲线方程 第 4页总 页课 时 教 学 流 程 补 充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总结:曲线关于以下点或直线对称的曲线方程(1) 关于原点对称(2) 关于轴对称(3) 关于轴对称(4) 关于对称(5) 关于对称三小结学生讨论归纳12345 第 5页总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