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认识国家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31704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认识国家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认识国家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认识国家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认识国家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认识国家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认识国家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必修3.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认识国家 学考练习读美国外乡简图,答复12题。1图中三种符号分别代表美国三种农作物的分布,这三种图例、对应的农作物依次是()A小麦、玉米、棉花 B玉米、蔬菜、水稻C大豆、甜菜、蔬菜 D甜菜、小麦、棉花答案:D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为地中海气候的是()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答案:B结合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答复34题。3图中四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a BbCc Dd答案:C4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西部地区的年降水量等值线比拟密集,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地形影响 B洋流影响C距海远近 D人类活动答案:A读工业化开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效劳业的劳动力比

2、例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5在a、b、c三条曲线中,表示效劳业和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的分别是()Aa和b Bb和cCc和a Dc和b答案:A6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以下与阶段最相符的国家是()A中国 B美国C印度 D越南答案:B7读“美国外乡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1)图中C湖泊名称是_,是由_作用形成的。(2)A山脉是_,其走向是_,该区有丰富的_(矿产)资源。(3)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是_,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是宇航研究和_,在该地区开展后者的主要原因是_。(4)从板块构造学说来看,B及其以西山脉是由_板块和_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5)处的农业带是_,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与以下图中_代表的气候

3、类型相同。答案:(1)苏必利尔湖冰川(2)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北西南煤炭(3)钢铁工业石化工业近石油产地,近市场(4)美洲太平洋(可互换)(5)水果和灌溉农业区甲选考练习以下图为美国1933年4月发生的“黑风暴分布图,读图答复13题。1此种灾害根本上是一种()A土壤侵蚀 B土壤盐碱化C水土流失 D土壤污染2引发该灾害的根本原因是()A砍伐森林 B过度耕种C温室效应 D灌溉不合理3对于此种灾害主要发生地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地形落基山区B土壤红壤C植被草原D土地利用混合农业区解析:该地西部受科迪勒拉山系地势较高的影响,加上离大西洋也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该地,导致气候枯燥,是美国主要

4、的温带草原分布区,有较好的植被覆盖。但美国在向西部开展的过程中,大量地将草原开垦为农田,从而使地表失去了植被的保护,造成了土壤侵蚀,因而出现了“黑风暴。答案:1.A2.B3.C以下图为“美国外乡农业灌溉抽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答复45题。4甲处灌溉抽水量最大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答案:B5乙处冬春季节降水较多的原因可能是()A受反气旋控制 B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C受西风影响 D锋面气旋活动频繁答案:D如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答复68题。6图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2 000 m处的降水量差值约是()A250 mm B500 mmC750 mm D1 00

5、0 mm7造成地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C植被分布 D地形起伏8有关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典型植被为温带草原B油橄榄成为典型代表植物C黑土为该地地带性土壤D河流流量较大,水位的季节变化小解析:第6题,根据图示的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判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2 000 m处的年降水量差值约为500 mm。第7题,地在内华达山的东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而降水较少。第8题,地位于大陆西岸,北纬30度至40度之间,气候类型属于地中海气候。油橄榄是其典型代表植物。答案:6.B7.D8.B德国鲁尔区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对其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根据鲁尔区产值

6、结构图(图中表示1958年,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答复910 题。9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A钢铁工业变化不明显 B第一产业迅速开展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D化学工业比重下降答案:C10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C荷兰填海造陆提供丰富廉价的土地资源D莱茵河淡水充足,便于产品出口答案:B11(2022高考浙江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图1为长江下游局部地区略图。图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

7、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图1图2材料二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兴旺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局部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1)说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2)长江江苏段_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说明利用岸线资源适宜开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3)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假设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假设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解析:(1)引排工程的地理位置恰恰是长江的下游地区,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而该地经济密度大,易发生涝灾。同时,该区域又位于亚热带季

8、风气候区,7、8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2)用图中数据判读岸线资源条件的优劣。开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原因要从岸线资源的优势方面考虑。(3)安徽与江苏苏州相比,经济落后,工资和土地价格低,生产本钱低。但是安徽工业配套体系不如江苏苏州,且运输量大,运输本钱也加大。如果不迁移,就从降低生产本钱角度入手分析。答案:(1)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地势低平;旱涝灾害多发;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兴旺等。(2)北原料和产品多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运;用水量较大,沿长江分布,用水便利;环境容量较大。(3)变化:生产本钱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本钱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本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