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Windows“工具”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31698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用Windows“工具”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使用Windows“工具”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使用Windows“工具”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使用Windows“工具”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使用Windows“工具”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使用Windows“工具”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用Windows“工具”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第六单元 使用Windows“工具”计算器计划课时一课时授课人罗立芳教学内容分析计算器是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使用Windows“工具”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即计算器和磁盘清理。在此之前的五个单元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信息和信息技术,掌握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会管理自己的文件和文件夹,而且对Windows的多媒体功能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计算器是本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教材介绍了计算器的类型、界面、常用功能键的作用以及区别于常规电子计算器的重要功能即:可以将其运算结果导入到Windows的其他应用程序中。安排计算器这一内容,有两个

2、意图,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电脑的工具性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二是由于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附件”中“画图”、“记事本”“媒体播放器”、“录音机”等小程序,以后根据学习的要求,还会陆续学习“附件”中的其它工具,因此起前后知识衔接的作用。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亲自体验计算器的使用,解决老师给出的一个个小任务,感受计算器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便捷,了解计算机的多功能性和便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运用鼠标和小键盘操作计算器,解决相应的计算问题。2、能够将计算器里的运算结果导入到“记事本”或把“记事本”里的算式用计算器来运算。教学难点: 掌握Backspace和

3、C、CE 这三个功能键用法,理解它们的不同作用。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计算器、课件、学生学习素材、习题卡、实物键盘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是由于年龄小,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组织教学时,也难以使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跟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步,因此,在备课和设计问题时,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每位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不挫伤积极性。本课知识点与小学数学知识较密切,而且与生活中的计算器在使用上比较接近,对标准计算器比较熟悉,此年龄段小学生计算能力不是很强,在教

4、学中可进行小组计算速度比赛,激发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兴趣。学生已具备的知识结构:学生掌握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已经学习了Windows“附件”中的画图、记事本、录音机等小程序,而且对普通计算器比较熟悉,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1、教学方法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因此利用情景引入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

5、路依据学习内容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练习为主线”的教学策略,课堂的基本结构是“师生竞赛,激趣引新”“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开展竞赛,巩固知识,体验成功”“总结延伸”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经历由感知新知、习得新知,巩固认知、强化新知的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师生竞赛激趣引新1、回顾旧知: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不仅了解了信息和信息技术,掌握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会管理自己的文件和文件夹,而且对Windows的多媒体功能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Windows“附件”中的其它小工具。

6、学生听讲复习已学知识,为更好地学习新知作铺垫。2、出示实物计算器,师:电子计算器同学们都不陌生,你们用过吗?它有什么和优点呢?3、师生开展计算竞赛。4、其实同学们的运算速度已经很快了,可是老师之所以获胜是因为我使用了一种功能更为强大的计算工具,它就是电脑里的一个小程序计算器。板题:第六单元 使用Windows“工具”计算器生:帮我们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生积极参与竞赛,完成题卡练习题(一)听讲通过师生比赛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过渡到新课的导入任务驱动自主学习任务一:尝试打开计算器师:请同学们尝试打开“附件”里的计算器。指名学生边讲解边演示启动“计算

7、器”程序的过程。学生尝试操作。学生讲解并演示先让学生自己寻找让个别学生演示并说过程,其目的是加深印象,力争使全体学生能顺利打开“计算器”。任务二:初识“计算器”1、 试一试:(1)完成题卡练习题(二)提示: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有三处解决途径:A、看课本P66-67页。B、同伴交流。C、向老师请教。2、汇报交流3、教师针对学生汇报情况评价、小结学生尝试练习学生自由回答,在汇报的过程中演示操作通过让学生自己体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任务三、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1、师:计算器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运算结果可以导入到其他应用程序中。也可以把其它程序中的算式复制到计算器中进行运算。同学们想不想试

8、一试?2、任务布置:小组合作,学习课本P68“做一做”。师巡视检查,个别指导。3、组织学生汇报与演示学生讲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可做适当补充。4、完成P69页“试试看”听讲小组合作学习P68页“做一做”。学生讲解并演示。完成69页“试试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让会的同学有表现的机会,让不会的同学有再学习的机会。继续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操作技巧。开展竞赛巩固知识享受成功同学们有了“计算器”来帮忙,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一定提高了不少,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竞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1、打开C:桌面:竞赛.txt文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运算,然后保存该文件。学生参与竞赛再次

9、进行比赛,让学生自由发挥刚才学过的几种操作方法,找到其中自己比较容易操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总结竞赛情况,并对每组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发现自身不足。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使评价贯穿教学过程始终。课堂小结1、学习本课同学们都有了什么收获?2、我们学习计算机,不仅要学习技术,更应该学习怎样用电脑来为我们服务,学习更多的知识,丰富大家的生活。1、相互交流、学习。2、延伸,体验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回顾课堂内容,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感受计算机的服务功能。作业布置利用课余时间,尝试其它功能键的用法。对本课知识的拓展延伸板书设计第六单元 使用Windows工具计算器 / ESCBackspace 退格键CESC 清除所有的数据,完成计算器的清零CE 清除当前显示的数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