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末检测(B).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31663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章末检测(B).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章末检测(B).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章末检测(B).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章末检测(B).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章末检测(B).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章末检测(B).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章末检测(B).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 末 检 测 (B)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12题。1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Aa图 Bb图 Cc图 Dd图2a图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沉积作用 B湖泊沉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b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c是花岗岩基底,出露地表的岩石球状风化明显;d为砂岩,在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溶蚀侵蚀作用。答案1.C2.D读地质作用联系图,完成34题。3用于建筑装饰材料的岩石(如花岗岩、大理岩等),主要

2、是()。Aab Bcd Cac Dbd4形成“桂林山水”景观的地质作用主要属于()。A B C D解析第3题,该题首先要判断好a、b、c、d所代表的物质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和图可以判断a是变质岩,b是沉积岩,c是岩浆岩,d是岩浆。还要明确用于建筑材料的岩石有大理岩、花岗岩等,它们分别属于变质岩和岩浆岩。第4题,根据上题的判断可以知道是外力作用,故C是正确的。答案3.C4.C读地质剖面图,回答57题。5图中处河谷的成因是()。A向斜构造向下弯曲形成B背斜构造顶部遭侵蚀形成C陡坡地带流水侵蚀力较强形成D断层地带岩层破碎易遭侵蚀形成6图中处的岩石最有可能是()。A板岩 B大理岩 C砂岩 D砾岩7图示地

3、段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能确定的是()。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解析第5题,图中处为断层地带,因岩层破碎易遭侵蚀而形成河谷。第6题,从断层左侧的岩层关系可以看出处位于砾岩的下方,而断层右侧显示砾岩的下方是石灰岩,说明处原为石灰岩,后因接触高温岩浆而变质形成大理岩。第7题,图中有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岩,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不能确定是否发生了水平拉伸作用。答案5.D6.B7.A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8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大洋板块

4、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9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10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 B C D解析本题着重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及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第8题,如图所示:两板块相向运动、相互挤压、褶皱隆起,其边界不会再明显展宽,故为消亡边界;图示内容,要判断出两板块属于洋块或陆块,从两板块的剖面特点、碰撞效果来看,应为同一性质的板块,即:皆为大洋板块或皆为大陆板块。第9题由上述判断分析,A、B、D地貌单元皆为大洋板块与大

5、陆板块或远离或碰撞的结果,只有阿尔卑斯山脉属于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第10题,板块学说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和解释相关地表形态、地貌的形成;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地热等资源的分布等问题。答案8.A9.C10.C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完成1112题。11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 D山麓冲积扇12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区大部分聚落逐步向河流上游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C交通线增多 D荒漠化范围扩大解析第11题,因气候干旱,故聚落主要分布在水源较为丰富的山麓冲积扇的绿洲上。第12题,河流下游水源枯竭、荒漠化加剧是该地区大部分聚落逐步

6、向河流上游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答案11.D12.D二、综合题(共26分)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乙图是_,二者都是河流_地貌。(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处分布,乙在_处分布。(3)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解析该题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

7、为冲积扇,乙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堆积地貌。第(2)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C、B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第(3)题,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第(4)题,由景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从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答案(1)冲积扇三角洲堆积(2)BA(3)C(4)B14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成因是_。

8、(3)分析图示地区2011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A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字形,B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第(2)题,C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本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有关。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形。(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3)2011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