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31600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濉溪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濉溪县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第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A. 宗法分封始终主导B. 家国一体观念突出C.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D.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体现了国家宗族的内容,家国一体观念突出,B项正确;“始终主导”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君权至上和家庭伦理道德至上的信息,排除CD项。2.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

2、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 分封制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反映了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故排除A,选C;B是中央官制,无关;D是西汉初年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 3.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道:“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

3、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A. 维护了社会公平B. 有利于专制统治C. 加强了民族团结D. 促进了文化融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可知钱穆强调了科举制在促进文化融合方面的积极作用,D项正确;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专制统治和加强民族团结都可以算是科举制所发挥的作用,但在题意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BC项。4.元代行省区划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局面。这一局面A. 继承了秦汉以来的地方行政区划原则B. 强化了地方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C. 促进了各族人民政治经济与文化

4、交流D. 为行省在全国的定型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局面”导致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差异较大的地区构成一个地方行政单位,有利于各族人民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故答案为C项。行省制是元朝首创,排除A项;从“人为地”来看,实行行省制之前地方没有出现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观目的是为加强中央集权,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各族人民政

5、治经济与文化交流。5.“太子年幼继位,年轻的太后临朝,不得不重用她娘家父兄来协助处理政事,外戚骄横捎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皇帝亲政后,自然重用夺权有功的宦官,于是又演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成为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 外戚、宦官权力过大B. 君权至上的结果C.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D. 中央集权所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无论是外戚和宦官专权,其根源都是依托于君权,因此才造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B项正确;外戚、宦官权力过大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根源,排除A项;材料中现象是君权专

6、制逐渐加强带来的结果,而不是君权受限,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的根源是君权加强,而不是中央集权导致,排除D项。6.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它从根本上反映出明清时期官办民办其他不明宋代15.2870.69014.03元代17.2361.150.3321.29明代57.2129.840.2412.71清代566724.110.5618.66A. 商品经济发展B. 封建教育发展C. 君主专制强化D. 思想控制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官办与民办书院比例变化可以看出,自宋至清,官办数量逐渐增加直至占主导地位,而民办书院日益减少,说明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文化控制日益严密,故C项正

7、确;表格中民办的比例减少了,无法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故A项排除;BD项包含在C项之中。【点睛】政府发展官办书院,是对民众思想文化控制表现,以此巩固统治。材料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专制渐趋强化。7.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明初A. 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B. 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C. 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D. 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答案】A【解析】“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是指废除丞相和设立内阁制度,导致以前中枢机构得以破坏

8、,A正确;皇权至高无上,不是制约,B错误;内阁参与决策不是合法法,C错误;丞相制度已经废除,D错误。8.“中国人的习惯是这样节俭甚至他们穿的衣服都完全是以前他们祖先所穿过的。这就是说,他们除了必不少的东西外,无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A. 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B. 吝啬守财的社会心态C.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D. 精耕细作的劳动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除了必不少的东西外,无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可知体现了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C项正确;“除必不可少的东西外,无论多便宜都一概不需要”可知体现的不是勤俭节约、吝啬守

9、财和精耕细作,排除ABD项。9.唐代元稙织女词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惟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A. 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B. 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C. 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D. 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手工业者为了传承技术不惜牺牲女儿,为的就是保证技术在家族内传承,这表明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是保密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交换的内容;C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错误,本题涉及的是私营手工业,与官

10、营手工业无关。10.货币一般被认为是用于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下列有关货币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秦朝曾经用图一中的货币来巩固其统治B. 图二中货币最早可能铸于唐朝开元年间C. 北宋政府曾经一度推广图三中的货币D. 他们的使用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内容可知,秦朝统一后以半两钱作为货币在全国统一流通,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因此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货币开元通宝最早铸造于唐高祖武德年间,并非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北宋政府曾经一度

11、推广“交子”的使用。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两钱、开元通宝、交子的使用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点睛】本题依据教材中秦朝半两钱、唐朝开元通宝及北宋纸币“交子”等相关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内容即可得出答案。11.宋代在选拔官吏时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上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这一现象说明A. 四民等级观念在宋代以后趋于消失B. “贱商令”抑制了商人的社会地位C. 抑商政策在宋明时期出现一定松动D. 古代在科举领域不存在抑商的现象【答案】C

12、【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宋明时期如“工商杂类人等”、“盐商子弟”等都能通过科举入仕做官,说明传统的抑商政策出现一定松动,C项正确;“趋于消失”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抑商政策的松动,而不是“贱商令”,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排除D项。12.明清时期地方戏曲流行。其中,山西祁太秧歌换碗中唱道:办竹器河南省,二办磁器九江行,三办花布到山东,四办农货归化城,五办丝线上北京这反映出当地A. 民营手工业独具特色B. 工商业者地位明显提高C. 民间艺术呈现多样化D. 建立起跨区域商业网络【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竹器河南省”“磁器九江行”“花布到山东”“农货

13、归化城”“丝线上北京”等反映出当地聚集了来自全国多地的不同货物,说明当地商人建立起跨区域商业网络。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中涉及“农货”等多种商品,并未专指民营手工业,排除;B项,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工商业者地位明显提高的结论,且中国古代自商鞅变法以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者很难提高地位,排除;C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全国多地特色商品聚集而不是民间艺术形式多样,排除。13.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 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B. 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C. 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D. 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答案】B【

14、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和朱熹的本善习远等主张都是为其自身的思想主张服务的,B项正确;他们的主张主要是为了自身的思想主张服务,而不是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拍粗A项;材料反映的是他们对人性的认识,而不是为了顺应儒学发展的要求和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排除CD项。14.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A. 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 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 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 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

15、“太学弟子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学教授儒家经典,这反映了学校教育独尊儒术的特点,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故D项正确;董仲舒主张罢黜百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这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题干时间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教授儒家经典,不是培养实用人才,故C项错误。故选D。15.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在现代儒学研究史中,一般看法是把王学(即王阳明心学)作为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这种看法掩盖了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实情。实际上,王学是有元以来A. 对朱陆思想兼有承袭B. 主要上承陆九渊的学说C. 是朱理的集大成者D. 与程朱思想具有一致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将阳明心学看做程朱理学的对立面掩盖了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很多事情,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阳明心学实际上是对程朱理学兼有承袭,因为在世界本原的看法上他们是一致的,A项正确;主要上承陆九渊的学说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