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8315799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 本文关键词:美学,未来发展,反思,生态,建设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 本文简介:内容摘要:一直以来,学界对于生态美学的提出与发展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生态美学能否作为一个学科在学术界存在颇多疑义。我们认为,作为后现代语境下产生的新兴学科,生态美学的出现无疑是美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事实也证明,生态美学之所以能够成立,人与自然以及生态观、人文观与审美观之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 本文内容:内容摘要:一直以来,学界对于生态美学的提出与发展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生态美学能否作为一个学科在学术界存在颇多疑义。

2、我们认为,作为后现代语境下产生的新兴学科,生态美学的出现无疑是美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事实也证明,生态美学之所以能够成立,人与自然以及生态观、人文观与审美观之所以能够统一即在于生态美学,其哲学基础是一种包含着生态维度的生存论存在论的哲学观。鉴于我国的生态美学研究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所以,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指导,以中西交流对话为平台,建设一种包含中国古代生态智慧、资源与话语的具有某种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的生态美学体系就成为今后生态美学发展的目标之所在,这同时也是我们对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的一点思考。关健词:生态美学;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整体;共生共荣;生存论存在论 一、关于

3、生态美学的学科建设的反思生态美学能否作为一个学科在学术界存在颇多疑义,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对于它作为后现代语境下的新兴学科的性质还没有能够充分理解。从时间上来说,生态美学是20世纪后期,特别是21世纪后工业.的产物,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一种不同于传统学科的新兴学科。一般来说,作为后现代语境下的新兴学科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反思超越性。也就是说生态美学是对于传统美学反思超越的结果,是对于传统美学认识论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反思与超越,也是对份繁仁导于传统美学完全漠视生态维度而仅仅局限于艺术美学的超越,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包含生态维度的美学形态。二是开放多元性。生态美学作为一种后现代语境下的新兴学科,不像传统学科

4、那样具有某种超稳定性,而是一种开放多元的体系。正如深层生态学的提出者阿伦奈斯所言,他的生态哲学只是生态哲学A,还会有别的理论家加人其中,成为生态哲学B, C, D, E, F, G,等等。而本文所说的也只是我们自己对于生态美学的一种看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没有也不可能定于一尊,需要更多的同道加人其中。三是交叉性。生态美学作为后现代语境下的新兴学科具有明显的交叉性,包含美学、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等多种元素。四是建构性。也就是说生态美学作为后现代语境下的新兴学科具有建构性的特点,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前进,将会具有更加明显的与时俱进的品格,在此基础上,欢迎更多的学者参与到生态美学的建构之中。生态

5、美学在20世纪后半期的出现,无疑是美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第一,具有新的世界观建设的作用。我们认为,当代生态审美观应该成为新世纪人类最基本的人生观,成为我们基本的文化立场与生活态度。事实证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就是工业革命以来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已经不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人与世界的对立已经极大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首先,人与自然的对立导致了各种生态危机的频发,从着名的伦敦雾到惊人的日本水误病,以及近年的非典病毒、印尼海啸、甲型HIM流感等,都是自然对于人类破坏的惩罚。而近年在我国频发的沙尘暴、淮河污染与太湖蓝藻等已被公认为是严重的环境危机,

6、直接威胁到人民的健康与安危,甚至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是继续滥伐自然,还是与自然保持和谐已经成为人类处于成败安危十字路口的关键性抉择,而这正是45年前当代生态理论的开拓者之一莱切尔卡逊的警告。而人与人的对立特别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战争危机也因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而使任何一场战争都足以导致人类的毁灭人类所制造的核武器已经足以摧毁整个人类文明。当代资本主义的扩张与剥削所形成的南北与贫富的严重对立,则使数以亿计的人生活在饥饿与病痛之中。在此情况下,存在论将代替认识论,共生将代替人类中心成为当代最核心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这里所说的共生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

7、与前提。人类与动物的最基本差别就是动物与自然一体,无所谓关系;人则与自然区别开来,从而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则是人类永恒的目标。各个不同的时代有着人与自然的不同关系,从而产生出不同的人生观与审美观。远古时期,人类刚刚从自然中分化而出,自然的力量远胜过人类,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人类对自然有一种莫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生态井学趁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名的崇敬与恐惧,其中蕴含着万物有灵的人生观;并借虚妄粗犷的艺术创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对诗意栖居的追求,构成了这个时期象征型的审美观。农业.时期,尽管人类.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自然的力量仍远胜于人,人类在宗教及其对来世的期待中寄

8、托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美好生活的愿望。工业革命以降,科技发展、.前进、生活改善、理性张扬,但同时也出现了人类中心主义人生观,出现了对于科技与理性的过度迷信和以科技地栖居取代诗意地栖居、以物遮蔽人的某种扭曲了的审美观。20世纪中期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伊始,人们通过对工具理性以及人类中心主义负面作用的反思,开始提出生态整体的自然观与共生共荣的人生观,在审美观上则提出通过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走向人的诗意地栖居的生态审美观。此时,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观念越来越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也开始逐步走到.前沿。1972年,联合国通过环境宣言,试图使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我国也早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可持续发

9、展的战略,最近又提出.以及环境友好型.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但人与自然、发展与环保以及当代与后世总有一种难解的矛盾相互纠缠着:一方面是对环境问题的大力倡导,另一方面则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生态的承受能力,环境与生态的灾难日益加剧,形势的严重性可能已经出乎了人们的估计,现在已经到了不能不直接面对与加以改变的时候了。但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人们的文化态度,在于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对于这一点,着名的罗马俱乐部发起人贝切伊早有预见与论述。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改变人们的人生观、文化态度与生活方式。在当代,我们应倡导一种以共生为其主要内

10、涵的人生观、文化态度与生活方式和以诗意地栖居为其目标的生态审美观。这种生态审美观是一种参与性的审美观,不同于传统的以康德为代表的静观美学,它不仅以身的愉快作为心的偷快的基础,而且将审美观作为改造现实的指南,要求人们按照生态审美观的规律改造现实,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正是马克思所预见的未来.的彻底的自然主义与彻底的人道主义的结合。这种将生态审美观作为新世纪基本人生观的努力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项宏大工程的组成部分,应该将其包含在当代.的学习与践行之中。因为只有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以及与此相应的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他人、.与自身,当代.才能真正走向和谐发展之路

11、。我们有信心通过这个宏大的学习工程,改变国人的自然观、生态观、审美观与生活方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我国人民美好栖居的愿望。第二,在当代美学学科建设中的作用。生态美学的提出与发展在当代美学学科建设中具有巨大的作用。首先,它刷新了传统的自然美概念,提出了崭新的生态美学学科。在生态美学能否构成独立的学科上一直存在着争论,我们觉得在新的转型时期应该看到一些新的学科生长点,虽然它可能不够成熟,但大体已具备了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雏形。一般来说,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应该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范畴、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与相对独立的学者群体这样三个方面的要素。这种标准当然是现代启蒙主义时期知识体系的产物,但在目前的

12、教育与学科体制下还是有其现实价值的。如果从这样的学科要求来看,生态美学则初步具备了上述三个要素。从相对独立的理论范畴来说,它首先刷新了传统的自然美概念,不承认自然是与人相对立的,因而不存在独立的离开人的所谓自然之美,而只存在人与自然生态协调共生的自然生态存在之美。尽管自然生态是与人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但它与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相比还是构成了相对独立的领域。国际美学学会会长佩茨沃德最近说过,当前存在着自然环境的美学、艺术哲学的美学与日常生活的美学;而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则为包括人在内的生态系统,而不是自外于人的所谓自然。其最基本的美学范畴则为生态存在论审美观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诗意地栖居、四方游戏、家

13、园意识、场所意识、参与美学、生态审美教育、生态文艺学、生态审美的两种形态与生态美育等。这样的美学范畴应该说与传统美学的美、美感、艺术的三分法相比是有着明显突破与创新的;从研究方法来说,当代生态美学不同于传统的认识论研究方法,而是采取了当代存在论以及生态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因为只有在生存论存在论的意义上,生态观、人文观与审美观才能够真正统一;而生态美学研究的学者群体应该讲正在逐步形成壮大的过程之中。总之,从完备的学科来说,生态美学作为新兴学科应该说还处在建设与发展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生态美学的建设发展对于整个美学学科意义重大,它突破了美学即是艺术哲学的传统认识论模式,而

14、将自然生态作为极为重要的审美内容,突破了长期以来美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将生态整体论与生态人文主义带人美学研究之中。这些基本的理论观念都必将极大地影响艺术的与日常生活的审美,为这些领域带来重要的变革。第三,在当代美学思想价值重建中的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价值重建的重大课题,说明.的急剧转型要求哲学与美学与之相适应,进行必要的价值重建。生态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生态美学应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学的提出与发展在美学领域就具有价值重建的重要作用。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关系,在对这种关系的把握中实现了由人类中心到生态整体以及由认识论到存在论的重大转变

15、,那么与之相关的美学领域也必然随之发生转变。上面,我们已经谈到在美学研究对象上发生了由艺术到自然与生活的拓展;在研究视角上发生了由认识论到生态存在论的变化等等,而与之相关的一些理论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对于传统的文艺与审美的界定,传统的认识论与镜子说都存在问题,因为因为从生态美学的观念来说,自然生态与人是共生平等的,是一种共同相互建构的关系,各有其丰富性与不可取代性,不存在谁比谁高的问题。从理论家的评价来说,在当代生态美学的理论面前,柏拉图的理念论、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康德的静观等都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而对于像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即生活论,长期以来我们一般只将其看做具有机械唯物主义的倾向

16、而基本上予以否定,但生态美学的提出与发展却使我们看到美即生活论还包含着强调生态与生命的可贵因素。例如,他对旺盛的健康与均衡的体格这种美的特征的强调,就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再如,对于建立在灵肉分裂之上的只凭借视听感官的静观美学,生态美学以灵肉统一为基础,不排除身体其他感官在审美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力主参与美学,这也是一种新的突破。生态美学理论指导下的共生观念、家园意识与场所意识对于当代建筑美学、景观美学与旅游美学都能起到重要影响,并有可能刷新许多传统观念。当然,生态美学的提出与发展还对西方长期以来基本否定东方美学的倾向予以扭转,特别是会对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给予重新评价,打破欧洲中心主义所谓的东方美学的非逻辑性结论,发现东方美学,特别是中国古代美学生生之为易的古典生态存在论生命美学的特殊价值。第四,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的特殊作用。生态美学的提出与发展为当代文学批评增添了一个新的维度,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武器。生态美学力倡生态存在论审美观,遵循绿色原则与家园意识,在文学批评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根据这些原则,不仅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