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314583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摘要: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更是每个学校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针对消除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家庭、学生自身、学校等因素,尽力做好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形成数学思想。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困生 因素 转化 一、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因素 学困生是指学习暂时落后于教育目标且对其所规定的要求指标,表现为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等比较差的学生。由于初中数学知识难度较深,一些学生难以适应其内容,导致学困生的存在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现分析原因如下: (一)家庭

2、原因 1、农村初中学困生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没人进行有效的管教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教育、认知等各方面的发展的影响很大。我发现,一部分农村学困生是处在留守儿童家庭。有的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和孩子的沟通极少,有的父母白天出去工作,白天工作累了,晚上回来,根本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有的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照看,他们本身文化素质低,家里还有一些农活要做,只能管孩子吃好住好就行,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无暇顾及,只能任由孩子自己发展,而孩子又没有学习的自觉性.常出现作业完成不了,在家不读书、不看书,看电视,打游戏,好吃懒做,哪能有好的发展,厌学情绪也越来越突出,很容易和老师产

3、生对立情绪,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 2、农村家长的文化素养低,不能给孩子以一定的辅导学困生由于学习效率慢,很难与同班同学一道正常完成学业任务,在学校里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回到家中父母亲又没有能力或没有精力给予辅导,只是到学期末看到孩子考试成绩时才进行管教,但为时已晚。这样孩子的问题自然就越积越多,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学习没有了动力,失去了学习兴趣,成绩会越来越差。 3、农村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欠佳由于家长的自身修养低,对子女过分溺爱,包庇纵容,放任自由,考好考坏都不管,甚至漫骂痛打,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情绪,孩子的成绩只能越来越差。 (二)学生自身原因1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学困生

4、往往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对学习不感兴趣,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学习毅力薄弱,学习懒惰,不爱动手,不爱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方法,平时作业以抄为主或完成不了,有的甚至还影响别的同学学习;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受家长或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没有文化照样可以赚钱,从而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意志,而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一旦成绩不好就丧失了迎难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问题越来越多,学习困难,缺乏信心。 2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都不好,回家做作业时边做作业边看

5、电视或边吃零食,一心多用,或者有的学生根本不想写作业,而有的学困生经常为了玩或参与家长的一些活动到很晚才睡觉,从而导致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很少举手发言,若遇到老师提问,他们想老师根本不会找他(她),若找其提问,往往会措手不及,答非所问。另外他们上课由于听不懂,喜欢做小动作,甚至想心思、发呆,还影响其他学生。 3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学困生学习往往都是呆板、机械式,理解慢,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不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进行总结,从而无法形成知识结构,造成理解能力差,无法进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点,尤其遇到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才能解题时,更是无从下

6、笔,从而丧失学习信心。 4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学困生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他们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调控能力低,自我评价低。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或缺乏努力,形成一种自闭心理,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他,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再加上自己又不努力,遇到问题不思考、不问,甚至有的学困生想问,又怕同学、老师嘲笑,不敢问,久而久之不懂的问题越来越多,产生厌学心理,成绩越来越差。 (三)学校原因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虽然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多年,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教学的核心,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把学生考试的分数多少或升学率高低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

7、结果导致教师布置的作业过多,使学生感觉到好像有做不完的作业,有考不完的试卷,再加上每次考试以后一般都要排名次,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还有一些学校的教学工作倾向于少数学习成绩好或有特殊背景的学生,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环境下,部分学生的成绩只会越来越差,他们认为学校已经放弃了他们,瞧不起他们,干脆就自暴自弃,这样学困生就产生了。 2教师的教学方法由于一些学生在能力、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在开始学习某些新知识时就有困难,但由于教师教学没有面向全体或片面地把少数学生懂了的知识以为所有学生都懂了,从而掩盖了这部分学生没有学会知识的真相;有的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关注学生学习的

8、情感,而这等于放弃了学困生。 二、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我们知道,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注重外因对内因的作用和影响。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学困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多方面对其进行帮助和教育。1、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班主任或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回访学校、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一方面可以通过家长来了解学生在学校外的一些行为习惯及各种表现,另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养成与要求,让家长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在家给于适当的关爱和帮助,不是一味地责备、加压,或迁就、溺爱,科学的教育孩

9、子改掉任性、贪玩等不良习惯,培养正常的心理,从而使家长与学校达成一种共识,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2、教师应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教师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其次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还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课堂上当学困生不注意听讲时,老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会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善意的批评,当学

10、困生回答问题时,老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会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鼓励,让学困生随时感受到老师每时每刻都在爱他(她)。我们发现,如果数学课一味的讲授,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学生常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枯燥无味,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或免受家长及教师的责备,从而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原动力,对学习的厌恶和抵制情绪会越来越盛。若我们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比较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刺激物,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展现一个异彩纷呈的数学世界,从而改变学生心目中对数学的定位。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

11、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积极性,最终达到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目的。 3、教师应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注重情感教育 需要教师对学困生的关心和爱护,因为学困生也是有情感的人,当他们有所进步时,教师就需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及时予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例如在课堂中,有些简单的题目选择让他们去做、去回答,答对时,及时表扬,答错时,要慢慢引导,使其回答出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学,只有这样,学困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油

12、然产生,相信自己“我要学好”、“我能学好”。教师接受到学困生良好的反馈后,应给这些学生以莫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在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里就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良好效果,从而让学困生的转变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4、教师应强化对学困生的学习方的法指导 我认为只有学困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许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成为学困生,我们可以帮助学困生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法,另外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技能进行培训,要培养他们学会听、学会思考、学会发问、学会做作业等基本的学习习惯

13、和学习技能。如在课前,先让学困生进行预习,把不懂的问题圈出来,上课时认真听,若还不懂,再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及时弄懂,课后及时进行复习,加强巩固,遇到做不出的习题要先独立思考再向其他同学请教,或向老师请教;直到弄懂为止,作为教师也要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另外,存在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上花费时间不少,但学习成绩就是不理想,表现在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能力薄弱,不能很好的举一反三。教师不仅要为他们进行方法指导,还要补缺补差。在接受新知识时,指导学生怎样理解,怎样掌握,怎样运用等等,特别是新旧知识相结合时,指导学生怎样分析,怎样概括和综合,怎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等。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也就是说,千里之路,要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哪有大的进步?事实证明,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转化学困生的帮助很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教师要依据学困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灵活巧妙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的引导学困生,我们的努力定会得到回报,这样,受益的不仅是学优生,学困生也会逐步成为理想的好学生。参考文献:1黄春润 中国校园导刊2011年6期供稿 2黄华宗 (初中数学广西灵山县初中数学三班 ) 2011-11-0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