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美丽的小兴安岭.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308172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美丽的小兴安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3、美丽的小兴安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3、美丽的小兴安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3、美丽的小兴安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3、美丽的小兴安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美丽的小兴安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美丽的小兴安岭.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周瑞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第三篇课文。文章中间部分按照四季顺序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象,每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景色,有利于引导中年级学生感悟组段方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要求。同时,课文语言准确、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感。本课一些生字,如“汇、挡、献、刮”,比较好地体现了季节的特点,有利于教学把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它们的意思和表情达意的作用。由于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学生可以大致读懂

2、课文内容,因此,阅读重点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并发现课文组段规律,学习、积累背诵生动、优美的语言为宜。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汇、挡、献、刮”,初步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背诵喜欢的段落,尝试运用立桩记忆的背诵方法。3.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三、教学准备1.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能说出前课生字“渔、披、状、划”结构上的特点。2.教师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器。3.教师准备有关小兴安岭资料,制作指导关键字及背诵用投影片。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1.教师

3、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2.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白桦、淙淙、嫩绿、涨满、蘑菇、脑袋、葱葱茏茏(树木青翠茂盛)、当美餐2.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字音和同学交流。3.请大队委或课代表推荐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和评价指标:声音洪亮,正确流利。(三)提示重点,明确目标这节课重点探究课文中间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段落,每段又按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的思路,向我们一一展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的。(四)读中感悟,积累语言1.由教师背诵第一段导入,学习第二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4、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树木的生机勃勃。(2)学生自读、探究整段,找找还有哪些词“用得真好”。(3)交流汇报。重点感悟:“汇” 也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第一步,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第二步,出示“汇”字。课件演示,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记忆字形:三点水就如同积雪化成的水,淙淙地流进小溪(“象形”的半口匡)。第三步,指导书写“汇”字。指导要点:偏旁三点水,写在弧线上,上面两点要写紧凑一些。第四步,学生练习写“汇”字。第五步,再读带有“汇”字的句子。师: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读。(4)指

5、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写小鹿的句子。师:汇进春天美丽图画的,还有什么也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引导学生有感情齐声朗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指导要点:加入动作演示,想象、感受小鹿愉快、得意地心情。(5)交流感受,体会春天的活力之美。教师板书:活力之美(6)感悟第二自然段的顺序(先写了树木抽枝长叶,再写了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配乐,师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树,女同学读春水,男同学读小鹿)强化对组段特点的感受。(7)指导学生用立桩记忆法背诵这一段。第一步,展示背诵立桩词:树木 抽出_ 长出_积雪 汇成_ 流着_ _涨满_小鹿 _散步 俯下_ 侧着

6、_ 欣赏_第二步,解释立桩词师:左边是关于“春天小兴安岭的主要看点”的三个词语,右边是关于“主要看点具体怎么样”的若干词语。第三步,指导立桩记忆的方法师:要做到高效背诵,就要找到一根支持背诵的拐杖先记住要点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这种联系加快记忆。第四步,练习背诵自己试着背背。指名背诵,会背的同学一起背,背不熟的可以读文。齐声背诵。2.学习第三段感受夏天葱茏之美。(1)默读第三自然段,探究发现这段与前一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也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2)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夏天草木葱茏的特点的。第一步,读“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

7、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第二步,默读,圈出表示特别能表现(也是专门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只有“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还可以用在他处)第三步, 交流读后的感受。师:后两个叠词又分别从“枝繁叶茂”和 “没有缝隙” 两个角度进一步渲染了夏季树木的“葱葱茏茏”这个主要特点。“葱茏”二字写出了小兴安岭夏季的美丽。第四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第五步,背诵这句话,巩固立桩背诵法。(3)书写“挡”字。师:这个“挡”字,不适合用在春天,也不适合用在秋天,用在夏天最合适,因为它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第一步,教师指导书写。第二步,学生练

8、习书写。第三步,师生合作再读这句话。(4)再读读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师:作者还写了哪些景象也反映了夏季树木的葱茏之美?学生自读:“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5)交流感受,体会夏季的葱茏之美。师:因为草木葱茏,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时,整个森林就像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一样。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从一个小侧面也映衬了夏季小兴安岭的葱茏之美。教师板书:葱茏之美3.学生分两大组自学四五段感受秋、冬之美(1)同学们自主探

9、究秋天和冬天两段。探究发现这两段与前两个自然段在组段上的相同之处。(也都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美丽景象)(2)学生分两大组合作学习,分别交流汇报能够分别体现秋、冬特点的两个生字。随文指导学写“献”字和“刮”字。指导重点:“献”左右两部分基本相等。“刮”左宽右窄,竖勾要长且直。评价“汇”、“挡”、“献”、“刮”四个字的书写。评价要点:注意左右相等和左宽右窄字的布局。(3)交流感受。边观看视频课件,欣赏秋天丰收的景象,边小结:作者表现“秋天的美”时主要写了丰收之美。引导学生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冬天的景色。师:听后说说想象到的小兴安岭的冬天是什么样的。感受“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中“刮”字

10、的准确、形象。引导方法:师: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但是动物们是怎么生活的呢?感悟小兴安岭冬天的生命之美。教师板书:生命之美(五)回归整体,交流感受交流学习课文的感受:如果你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第一步,自己准备。第二步,学习动情地表达。第三步,师小结。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写其他生字,继续体会左右结构字宽窄布局的和谐之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3练习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二、教学重点练习写家乡的一处景物,“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

11、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学习字词1指名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大意和上节课的收获。2认读生字词语,练习用生字组词,用“欣赏”说话。3. 指导书写生字。(1)按照不同结构给生字归类。(2)指导书写“舌”和“刮”字。(3)互动评价。(二)练习背诵,巩固立桩记忆法回忆立桩记忆的方法,学生试着自己立桩背诵喜欢的段落。(三)习作练笔,互动交流1.回顾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怎样向我们一一展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的。2.指导写话。(1)启发思考家乡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必要时看录象,帮助学生回忆。(2)交流:你最喜欢家乡的什么地方,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教师随机指导,提示写话的注意事项:注意表现自己印象最深的特点和感受;按一定的顺序表达;语句通顺,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3学生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练笔写话。4师生互动评价。(四)布置作业,收束全课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2誊写修改后的小练笔,准备布置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