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30771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UFO全称为不明飞行物,也称飞碟(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简称UFO)是指不明来历、不明空间、不明结构、不明性质,但又漂浮、飞行在空中的物体。一些人相信它是来自其他行星的太空船,有些人则认为非天外来客。阅读材料,回答下面小题。1. 如果这种现象属实的话,这说明太阳系之外有高级生命现象的星球A. 温度变化幅度很大B. 体积和质量类似天王星C. 近邻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D. 距离其最近的恒星发出的光照较暗2. 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太阳系所有行星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关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分析正

2、确的是A. 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温度变化幅度不大B. 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液态水存在C. 体积和质量适中太阳光照稳定D. 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形成大气层【答案】1. C 2. B【解析】【1题详解】如果存在生命,该星球应该温度适宜,A错;体积和质量适中,应类似地球,B错;近邻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生命的存在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C对;距离其最近的恒星应该光照稳定,D错。故选C。【2题详解】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安全的宇宙环境,A错;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液态水存在,B对;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C错;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适宜于生

3、命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发育,D错。故选B。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太阳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选项中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A. 极光现象B. 磁暴现象C. 地热资源D. 水能资源4. 在电影中,即将与地球相撞的木星是A. 卫星B. 恒星C. 行星D. 彗星5. 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面无线电长波通讯的短暂中断 地球两极地区出现的极光现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变暖 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 B. C. D. 【答案】3. C 4. C 5. C【解析】【3题详解】太

4、阳活动剧烈时,释放的高能电子流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冲击高层大气,在极地地区形成极光现象,故A错误;太阳耀斑发生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引起磁暴现象,故B错误;地热资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和太阳活动无关,故C正确;太阳辐射是地球水体运动、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水体从高处流向低处,产生水能,故水能和太阳辐射有关,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4题详解】木星为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中的一颗,故该题选C。【5题详解】太阳活动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故错误;太阳活动剧烈时,释放的高能电子流形成太阳风,太阳风冲击高层大气,在极地地区形成极光现象,故正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

5、加和化学燃料的使用以及森林的破坏有关,和太阳活动无关,故错误;太阳耀斑发生时,会引起地球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引起磁暴现象,使小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故正确,所以该题选C。深圳市某校(2227N,114E)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开展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的地理实践活动。完成下列小题。6. 同学们每天的测量时间应为北京时间( )A. 11:24B. 11:36C. 12:00D. 12:247. 2023年6月18日正午,他们发现学校的旗杆出现“立竿无影”的现象。此现象在深圳一年内会出现两次,另一次可能发生在( )A. 7月14日前后B. 6月26日前后C. 6月14日前后D. 7月26日前后【答案】6

6、. D 7. B【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6题详解】深圳的地方时是114E的时间,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地方时,北京时间比深圳的地方时早64=24分钟,深圳正午就是深圳地方时12时,此时北京时间是12:24。故D正确,A、B、C错误。【7题详解】“立竿无影”现象就是太阳直射现象。由材料可知,6月18日太阳直射深圳,是在夏至日(6月22日)前4天,另一次直射的时间应该在夏至日之后4天,即在6月16日。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

7、),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2023学年年7月16日,印尼巴厘岛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0公里完成下列各题。8. 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B. 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C. 地震发生后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 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9.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10. 地质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也可以探测、寻找地下的矿产资源,下列矿产资源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寻找到的是A. 金矿B. 煤矿C.

8、金刚石D. 石油【答案】8. B 9. B 10. D【解析】此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8题详解】地球的内能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A错;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对;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要比横波快,所以首先到达地面的是纵波,C错;发生在海洋中的地震会引发海啸,危及沿岸人类生命财产安全,D错;故选B。【9题详解】震源深度为100公里,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幔。深度17公里以上为地壳,深度172900公里为地幔,深度2900公里以下为地核。故选B。【10题详解】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可以在三态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而石油属于液态,纵波可以穿过,而横波不能

9、穿过。故选D。北京时间2023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踏上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2023学年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探测器发射时,地球上与西昌日期相同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1/8 B. 1/6C. 1/4D. 1/212. “嫦娥四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期间 ( )A. 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B. 全球夜的范围大于昼C. 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D. 是南极考察最佳时期13. “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后,面临的难以预料的威胁是( )A. 宇宙辐射强B. 大气太稀薄C. 陨石撞击多D. 昼夜温差大

10、14. 被称为“卫星杀手”的太阳活动是 ( )黑子 磁暴 日珥 太阳风A. B. C. D. 【答案】11. C 12. D 13. C 14.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月球地理环境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试题难度较易。【11题详解】解题的关键是找出0时经线。根据时差1小时,经度差15度,时差4分钟,经度差1;因北京时间为2023年12月8日2时23分,可知0时经线约在84E附近。与西昌日期相同的范围是从84E向东到180,约占全球的1/4,故选C。【12题详解】“嫦娥四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A错;

11、全球夜的范围等于昼的范围,B错;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C错;南极此时处于暖季,且是极昼,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D对。故选D。【13题详解】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陨石能直接撞击月球,故C正确;“嫦娥四号”探测器是机器不是人类,宇宙辐射和昼夜温差以及大气太稀薄对其影响小,故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黑子和日珥对卫星通信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磁暴即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现象,磁暴会干扰甚至中断无线电短波通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符合题意;太阳风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干扰无线电通信,符合题意,应该选,故ABC错误,D正确。读经纬网图,完成

12、下面小题。15. 点自转一周后又回到点的时间间隔是A. 一个太阳日B. 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C. 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D. 约为23时56分4秒16. 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 B. C. D. 17. 与地相比较,地地球自转的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C. 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D. 角速度较小,线速度相等【答案】15. D 16. A 17. 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基础知识。【15题详解】点自转一周后又回到点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360,所需时间为一个恒星日,时间长约为23时56分4秒。故D正确。【16题详解】地球上,纬度越低,地球

13、自转线速度最大。中位于赤道,因此线速度最大。故A正确。【17题详解】除极点外,全球角速度相等,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高于,因此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C正确。【点睛】本题难度低,只需学生夯实基础即可。我国华北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教学大楼四周日照情况进行观测。下图示意某日教学大楼日出、日落时楼影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 下列日期中全天无日照区面积最大的是 ( )A. 1月15日B. 6月22日C. 9月18日D. 11月10日19. 该日图中接受日照时间最长的地点是 ( )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20. 戴维斯教授讲学结束后,计划去北极地区观察极光现象。极光现象产生的原

14、因是( )A. 地球公转B. 地球自转C. 太阳辐射D. 太阳活动【答案】18. A 19. D 20.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照及极光现象产生的原因,试题难度一般。【18题详解】由图可知,全天无日照区面积是全天都处于楼影区域,而楼影的长短受太阳直射点位置影响,当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我国的楼影最长,那么,全天无日照区面积最大,而选项中,只有1月15日最接近冬至,楼影最长;而6月22日时,楼影最短,全天无日照区面积最小;9月18日和11月10日,距离冬至较远,所以楼影不是最长,全天无日照区面积不是最大。因此,1月15日最接近冬至,楼影最长,全天无日照区面积最大,故A正确;6月22日

15、时,楼影最短,全天无日照区面积最小,故B错误;9月18日距离冬至较远,所以楼影不是最长,全天无日照区面积不是最大,故C错误;11月10日距离冬至不是最近的,所以楼影不是最长,全天无日照区面积不是最大,故D错误;综上可知,选A。【19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为某日教学大楼日出、日落楼影分布,从图中楼影的分布可知,日影朝向西北时日出,此时太阳在东南方,日影朝向东北时日落,此时太阳在西南方,则该地昼短于12时,为我国冬半年,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楼影从日出再到日落顺时针扫过的范围,明显经过丁处的时间最短,日照最长。故选D。【20题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爆发时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