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九语文二.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306253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九语文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九语文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九语文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九语文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九语文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九语文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九语文二.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榕城中学20152016年度九年级第二次语文模拟考试第卷(20分)一、本大题有4小题,每道小题2分,共8分。答题提示:第卷的1-4题读一遍,第卷的11题读两遍,答案写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考生可以边听边答题,录音只播放一次。1、听录音,选出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明把这道题做错了。 B.小明要了我这个礼物。C.小明的皮包是真的。 D.小明背后的人是他爸爸。2、听朗读,四句话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听读一篇文章,完成34题。3、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满大街寻找工作。B.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尊重、理解孩子,善于引导,讲究方法,有智慧的人。C.本文的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2、。D.本文使用了倒叙的顺序进行叙述。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式,也许离成功更近。二、本大题2小题,共4分。5、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外祖父老态龙钟,连他的亲生儿女都记不清了。B.近10年来新成立的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一百亿元,而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C.在荒山僻野里,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淡淡清香。D.查老师几次去要求换教室,可是学校没有空余的教室,况且这

3、一排有五个教室,多少都受到音乐声的冲击,只是贾里他们班首屈一指。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人类不仅要改造环境,而且要适应环境。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C.这个邮递员,年纪不小了,大约辛勤工作了三十年左右吧。D.今年国庆期间,我们20多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三、本大题4小题,共8分。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C.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D.渔人甚异之或异二者之为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0题。【甲】鱼,我

4、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

5、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B. 是贵义于其身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恶人先告状所恶有甚于死者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已而之细柳营 D.醉翁之意不在酒10、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来阐明论点。B.甲文论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论证的观点是“万事莫贵于义”,都强调了“义”的重要性。C.乙文中“万事莫

6、贵于义”中的“义”侧重强调人要讲义气,要仗义;甲文中“舍生取义”的“义”则强调人民、国家的大义高于一切。D.甲文在论述“生死”问题与“义”发生矛盾,应该舍生取义时,先从正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的道理,再从反面论述不义重于死的道理,从而深刻地阐明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而乙文则通过设喻,然后层层推进的方式,最后得出所要阐述的观点。第卷(100分)四、本大题4小题,共16分。11、听朗读,回答问题。(1)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_(3分)(2)老舍先生说话的用意是什么?_(4分)12、你送扭伤脚的小华去医务室治疗,校医简单处理后建议小华回家修养两天,请你以同学的名义给小华妈妈打个电话,说明情况并转告校园的

7、建议。(注意表达要简明得体,不超过60字)(3分)_13、下面这些成语都是广告公司宣传产品而写下的名称,请你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成语。(3分)好色之涂(涂料)_ 咳不容缓(感冒药 )_ 默默无蚊(驱蚊香)_ 食全食美(餐馆)十全十美 _ 洗出望外(洗衣机)_ 有痔无恐(痔疮药)有恃无恐_ 14、_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_”是这部书所记的思想核心。孔子是_的创始人。曾被尊为“_”。(3分)五、本大题2小题,共10分。15、古诗文默写。(6分,每个空格1分)(1)_,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_,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3)无题写出了相思之苦,表达

8、出至死方休坚贞爱情的诗句是:_,_。(无题李商隐)(4)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中既表达了词人坚信民族复兴大业迟早要实现,又含有“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哲理的句子是:_,_。1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_六、本大题7小题,共24分。(一)当一匹被鞭打的马(9分)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

9、,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牛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牛?”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牛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牛,你值得批评呀!”其实,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离不开这样的鞭策,有时是一句苛刻的责备,有时是一次严厉的惩罚,有时甚至是一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应该感激愿意指责你的人,是他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试想,若不是关心你,期待你下次做得更好,怎么会批评你呢?正因为在批评者眼中,你是“值得被鞭打的马”,所以才会批评你。因此,

10、面对各种责备,应该坦然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行动来回报关心和爱护你的人。有时候,遭遇特别严厉的批评,说明你是一个可造之才,是一个值得帮助的人。如果一遇到处罚,就极力进行辩解,只找客观因素,不找自身原因,一次两次还可原谅,次数多了,别人便会对你失去信心,你也就失去了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受住各种考验,忍受各种委屈,才能完善自我。这些挑剔给了你一个臻于至善的机会,帮助完善你的人格、增加你的底蕴,使你每临大事有静气。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严苛的鞭策,只一味地感到委屈,继而意志消沉,慢慢地变得平庸;另外一些人,在鞭打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化为动力,扬蹄奋进,勇敢地登上人生

11、 的顶峰。选择当一匹被鞭打的马,还是当一只不被鞭打的牛,将是你人生辉煌与平庸的分水岭。 17开头引用墨子严厉批评耕柱子的故事,作用是什么?(3分)18 第段划线的三个句子,它们的句序能调换吗?请说明理由。(3分)19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二)第八棵馒头柳丈夫是搞地质的,出差是家常便饭,总是背袋一背就走了,她从来不送。丈夫下楼出门也从不回头张望。这回丈夫又走了。门在丈夫背后撞上时,她正站在桌边收拾碗盘,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但门撞上以后,她却撂下手里的东西,去往阳台。她站在阳台上朝下望。阳台下面是马路,马路边上栽着一排馒头柳,她习惯地朝阳台下往东数第八棵馒头柳那里望去。她等待着,她

12、知道,再过五六分钟,丈夫的身影将在那棵馒头柳下出现。他们这幢楼的楼门开在没有阳台的一面,从楼门出去绕出楼区前往地铁入口,必从第八棵馒头柳那儿经过。每次,她总是欣慰地在预计的时间、预计的位置望见丈夫宽厚的背影,特别是那只经丈夫设计、由她改制的帆布旅行背包,她总默默地对着那脊背、那背包送去她的祝福。但她从未向丈夫吐露过这隐秘的一幕,连儿子也全然未曾察觉。这天她习惯性地往阳台一站,却忽然不习惯起来,因为丈夫的背影迟迟没有出现。他必得去乘坐地铁直往北京站,不可能改往别的方向。怎么第八棵馒头柳下不见他的踪影?惶急中她痛切地意识到,这往常短暂而稳拿的一瞥于她有多么重要!她忍不住跑到楼下。楼门口空空荡荡。她不知不觉地来到第八棵馒头柳下,朝四面张望着。难道他钻到地底下或飞到天上去了?真不可思议。回到家中时儿子跟她说什么她没听见,却听见了街上急救车“呜哇呜哇”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声响。她无端地朝儿子发了火,心里像堵着一块鹅卵石。接连好几天她都无精打采。她一会儿暗自取笑自己,一会儿又从逻辑推理上断定情况的不正常。终于,有天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