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302214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模拟和真题汇总附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C溶液浓度不变DCa(OH)2的溶解度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因为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使溶液因此减少了水,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故A错误;B、因为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使溶液因此减少了水,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溶液的溶质、溶剂都在减少,故B错误;C、饱和溶液随溶剂水的减少,溶质相应析出,变化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且溶液温度没有改变,根

2、据相同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因为溶液的温度不变,因此,溶质的溶解度也不变,故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2下列有关溶液、乳浊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溶液和乳浊液中的分散物质分离出来C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D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答案】C【解析】A. 油污溶于汽油得到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B. 通过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的固体物质,错误;C.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

3、静置后会分层,正确;D. 用洗洁精清洗油脂得到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C。3下图是两种固体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B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析出60g甲的溶质C分离甲中混有少量的乙的方法是:t2配制申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D甲、乙饱和溶液在t1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20%【答案】C【解析】A、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除了要指明溶液的状态以外还有指明温度,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甲的饱和溶液从t2C降到t1时有晶体析出,但由于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故不能确定析出的晶体的质量,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

4、问题的变化变化较大,故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即t2配制甲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正确;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该温度时溶质的质量分数= 16.7%,错误。故选C。4下图是A、B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温度下,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B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t2温度下A的溶解度一定大于B,且A的溶解度为40克D在t2温度下能分别配制25%的A,B两种溶液【答案】B【解析】A、t1温度下,A、B物质的溶液不知是否饱和,无法判断A、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

5、、B两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A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正确;C、t2温度下A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0%,溶解度不一定为40克,故C错误;D、在t2温度下,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5%,所以不能配制25%B溶液,故D错误。5在基础实验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两个实验中都应使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 B烧杯、玻璃棒、量筒、试管

6、C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漏斗 D蒸发皿、酒精灯、烧杯、铁架台【答案】A【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粗盐的初步提纯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蒸发皿、酒精灯。两个实验中都应使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油可以乳化油污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C溶质都以离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D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答案】D【解析】A、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属于溶解现象,故错误;B、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错误;C、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例如

7、酒精溶于水以分子形式存在,故错误;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会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故正确。点睛:物质溶解的过程包含有以下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收热量;另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该过程放出热量;并且,不同的溶质,在这两个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也不同;共有如下三种:1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会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等;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表现为放热现象;2当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氯化钠等),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3溶解时放出的热量

8、吸收的热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如硝酸铵等),表现为吸热现象。7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食盐 C冰块 D花生油【答案】B【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B. 食盐。A. 面粉, D. 花生油,均形成浊液。C. 冰块,只有一种物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8农药波尔多液是苹果、葡萄等生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杀灭霉菌的药剂,该农药配制方法是将石灰乳和硫酸铜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硫酸铜属于盐类 B石灰乳pH 7C配制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 D波尔多液属于溶液【答案】A【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石灰乳的成分为氢氧化钙,

9、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解:A、硫酸铜属于盐类,故A正确;B、石灰乳为氢氧化钙,属于碱类物质,其PH大于7,故B错误;C、石灰乳的成分为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C错误;D、配得的波尔多液中含有氢氧化铜沉淀,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故选A。9下列对水的说法中明显错误的是A尚湖中清澈的湖水是溶液 B蒸馏是净化程度很高的净水方法C可用肥皂水检测沙家浜的水是否属于硬水 D过滤可以除去湖水中的可溶性杂质【答案】D【解析】A、湖水中有可溶性的化合物,故是溶液,正确;B、净化水的步骤分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正确;C、通常用肥皂水检验软硬水,向

10、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泡沫多浮渣少是软水,反之是硬水,正确;D、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错误。故选D。10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烧杯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Ct1时烧杯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若烧杯和烧杯的溶液都升温到t2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D【解析】A、烧杯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剩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错误;B、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

11、杯中,充分搅拌后,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的底部有固体剩余,说明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所以烧杯的溶液是氯化钾溶液,烧杯的溶液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错误;C、根据B选项的分析可知,烧杯的溶液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烧杯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烧杯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时烧杯物质的溶解度,烧杯中的物质在t1时完全溶解,所以在t2时,两烧杯中的物质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选D。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物

12、质不一定是溶液B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A【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正确;B、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不一定是碳酸盐,如活泼金属铁等,错误;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组成的物质,错误;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错误。故选A。点睛:推理

13、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但不一定正确,需要科学论证,通过本题看出还要注意反例法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12下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NH4)2HPO4,搅拌,完全溶解,再增加1g该物质不能溶解。结论:溶质增加后溶解度降低B23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C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D要将接近饱和的Ce2(SO4)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操作措施有:加溶质或降温【答案】C【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磷酸氢二铵的溶解度是40g,即0时,100g水中加入40g(NH4)2HPO4,充分溶解后到饱和状态

14、,再增加1g该物质不能继续溶解,不能认为溶质增加后溶解度降低,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3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NH4H2P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且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正确;D、Ce2(SO4)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要将接近饱和的Ce2(SO4)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操作措施有:加溶质或升温,错误。故选C。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t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选项是乙甲丙B

15、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答案】B【解析】A、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丙的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降温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正确;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所以t2时,将30g的甲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25g甲物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33.3%,错误;C、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