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县“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29991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延庆县“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市延庆县“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市延庆县“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市延庆县“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市延庆县“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延庆县“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延庆县“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庆县“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延庆县位处京西北,紧扼首都北大门,是我国西北地区与华北沿海港口运输通道的必经之地,交通区位十分重要。目前,延庆县域内已基本形成了以国道、市道为主骨架,连接乡镇的县、乡公路网络为补充,结构合理的县域公路。近年来,延庆县交通发展坚持与“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相适应,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对积极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十一五”期间,延庆县交通运输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取得了较好成就,初步实现了由运输能力增长向服务质量提高的转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运输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近五年来,延庆县全社会客运量总

2、体上保持快速增长,境内货运量虽有下降,但过境货物运量逐年增加,基本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求。2009年,延庆县全社会客运总量分别达到40185.74万人,是“十一五”初的17.6倍。道路运输完成旅客运量3667.7万人,约占全社会客运量的99%。道路客运量中城乡公交客运量比重较大,其增长速度也快于其它客运方式。交通设施供给能力不断加强。目前,延庆县已基本形成了以京藏高速(G6)、京新高速(G7)、旧110国道、京藏高速辅路、延琉路等国市干道为骨干的公路网络。与其同时,公路客货运输站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铁路换乘枢纽得到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截止2

3、009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1721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86.29公里/百平方公里;公交客运站6个,公交线路站点704个,站点站牌、站杆设施齐备,公交候车亭286个。运力规模逐步扩张,结构不断优化。截止2009年底,全县营业性汽车总量达到6474辆,其中:客运车辆达到1193辆,货运车辆达到5281辆。客车舒适性、安全性日益提高,城乡公交客车中中高档车比重已近30 %;货车重型化、厢式化日趋明显,大型货车在营业性货运车辆数量中的比重为12%,并且90%以上的大型车辆为重型货车。货物运输超载现象有了明显改观。自2003年12月1日我国启动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以来,延庆一直是北京治超工作的前沿阵地。据测

4、算,延庆治超站车辆检测规模大约占到全市总量的69%左右。目前,延庆各治超站受检车辆中双超车辆比例已降至1以内。维护安全稳定工作扎实有效。近些年,延庆县把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运输企业的主体责任,认真落实“三关一监督”工作职责,不断完善安全监管制度,不断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安全生产形势出现明显好转。五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由于交通部门责任而发生的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 信息化应用水平逐步增强。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运输产业已成为行业共识和积极行动,在保障运输安全、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行业管理方面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县交通运输部门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积极

5、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十一五”期间,延庆县逐步实现所有公交车安装远程监控卫星定位系统(GPS),对车辆的行驶情况进行全程监控。行业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县交通部门广泛开展政风行风和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树交通新风,建廉政行业”活动,广大干部职工廉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开展了多项干部作风建设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服务内容,规范了服务标准,简化了服务程序。坚持以人为本,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竞赛和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工作和监督机制,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延庆县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运输能力总体不足,整体结构层次偏低;场站设施建设滞后,投资规模明显不足;村

6、村通公交尚有盲区,供需矛盾日益严峻;出租车行业有待进一步规范;货运市场缺少引领行业水平提升的骨干力量;缺乏高水平维修服务主体,维修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超载治理压力巨大,过境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县域交通应急保障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绿色出行,和谐交通”的发展要求,立足延庆生态涵养发展功能定位,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强化交通行业监管,提高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十二五”时期,延庆县交通运输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以人为本。适应人民生

7、活水平提高对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增强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服务水平,扩展服务领域,满足不同类型的出行需求,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实现运输资源的全民共享。可持续发展。从土地、能源、生态等角度出发,着力推进交通运输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交通运输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交通运输行业综合实力。协调发展。推进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统筹城乡之间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一体化发展,促进速度、质量、效益之间的协调发展。依法行政。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业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建设服务型行业管理部门。转变政府职能,遵循市场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科技创新。通过提高运输装备水平,普及先

8、进技术和设备,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行业监管能力,优化服务水平,保障运输安全,增强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推动产业升级。 (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衔接,推动“路、站、运”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和现代物流发展,基本实现交通出行“零距离换乘”与“无缝化衔接”,初步构建形成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2、具体目标运力发展水平。增加运力规模,优化车辆结构,基本形成能力充沛、高低搭配的运力体系。到2015年,公交客车规模达到200辆,旅游包车50辆。公交客车中高级客车所占比重达到40%以上;货运车辆中重型货车比重提高到20%。站场设施建设水平。完

9、善城区公交站点和出租车充电站网络布局;建立健全以城区公交客运站为中心,城际轨道客运枢纽为支撑,农村客运站为补充,立足当地、辐射周边、多层次、一体化的客运站场体系;稳步推进货运站场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融入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理念的现代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客货运输场站10个,其中客运枢纽中心站2个;规划建设纯电动出租车集中充电站3个。运输服务质量水平。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客运网络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化程度提高,及时性和可靠性更强,运输事故明显减少,规范化服务得到进一步推广,运输市场秩序明显规范,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机动车维修水平。建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服务规范的车辆维修与

10、检测服务体系。到2015年,建立1-2个机动车维修龙头企业。健全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安全与应急保障水平。全行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技术水平有效提高。货物超载运输进一步遏制,货车超载受检车辆中超载车辆比例控制在1%以内。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完善,应急运输机构和通讯联络制度更加健全,确保实现信息畅通、反应迅速、能力充沛、保障有力,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三、发展重点 (一)城乡公交客运1、加大公交发展投入,加快公交场站设施建设城区内新建延庆站公交换乘枢纽,与S2线延庆站衔接,开通至各乡镇和行政村公交线路,并在火车站公交换乘枢纽西侧新建1个公交车保养场。新建1个乡村客运站。

11、完善乡村候车亭。择机建设三里河公交中心站。2、科学设置公交线路,完善和优化公交网络布局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一整合既有公交线路资源,合理归并站点,实行利益补偿。通过对现有公交线路的调整,可以提高公交吸引力,引导居民从其他交通方式转移到公交方式。合理设置新增班线,提高公交线网覆盖密度和通达深度。结合农村道路和客运站建设,全面开通山区行政村公交班线,实现“村村通公交”。3、合理投入公交运力,提高车辆结构层次水平合理增加运力、增加班车发车密度,提高公交线路的运输能力,适度缓解运力供给与旅客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逐步更新车辆,主要发展冷暖双空调、环保节能型车辆,提高乘坐舒适性、运行安全性

12、。4、改善公交服务质量, 提高公交整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范围,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可达性与稳定性;规范公交线路编号,公交站牌明确标示班次、站点和时间信息;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为公众提供实时、便捷、人性化的公交信息服务。(二)城市出租车客运1、努力创新出租车营运模式,积极落实区域出租车政策积极寻求市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的支持,实行与北京市区差异化的区域出租车政策,实现延庆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区域出租车的行政管理权限;争取区域出租车运价的调整,制定与延庆县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符合的出租车运价政策。2、推进电动出租汽车示范运营工作,完善运力投放机制加快推进延庆县电动出

13、租汽车示范运营工作。规划建设出租车调度指挥中心和电动出租车维修保养场,城区东部、南部和北部规划建设三个大型出租车集中充电站;商场、饭店等出租车主要侯客区配套建设快速充电桩。本着“政府调控、适度发展、供需平衡、和谐稳定”的原则,着重从绿色环保、服务质量提升和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确定电动出租汽车运力投放规模。3、加强出租车行业信用考核,强化出租车行业监管手段加强出租车企业管理,完善企业信用考核,促进企业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文明经营。建立出租车驾驶员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完善优胜劣汰机制,强化出租车驾驶员动态管理;推进驾驶员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出租车驾驶员依法经营,诚实守信。4、改善出租车经营环境,

14、确保行业和谐发展强化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强对出租车驾驶员维权服务,切实保障出租车驾驶员权益,保障出租车驾驶员收益。在公共交通枢纽、医院、学校、商场、宾馆、饭店等重点地区,规划建设出租车专用停靠泊位。5、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积极推广出租车电话叫车平台,逐步建立出租车指挥调度中心,完善车辆监控、站场监控、调度管理、数据分析、举报投诉、综合服务等多种功能,全面促进出租车行业安全、稳定、健康发展。(三)货运物流业1、积极培育大型骨干货运企业,引导个体私营户公司化经营加快货运市场整合,支持和培育大型骨干货运企业的发展,逐步改变目前货运市场主体“小、散、弱”的局面,实现货物运输从

15、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2、优化运力结构,加快实施货运运力结构调整 加快车辆结构优化,鼓励大型货车、拖挂车、半挂汽车列车、特种货物专用车的发展,大力发展重型柴油货车、高速公路大型厢式货车和集装箱专用运输车,加快普通货运车辆厢式化进程,积极实现运输工具的技术进步和装备的技术更新,积极使用燃油效率较高的大型干线运输车辆和清洁环保的城市配送车辆,鼓励节能型、环保型车辆的发展。 (四)汽车维修业1、培育汽车维修龙头企业针对目前延庆县维修企业散、小、弱的现状,积极扶持和培育汽车维修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提升全县维修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2、健全汽车维修救援网络进一步完善汽车维修救援网络功能,加快维修救援站点建设,确保运力储备,不断提高救援网络覆盖面和救援能力。加大与保险公司的协调力度,扩大会员组织,进一步完善救援服务,提高全县汽车救援能力。3、提升汽车维修技术水平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汽车维修企业要及时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