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周 信息技术(六年级).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29667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周 信息技术(六年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十四周 信息技术(六年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十四周 信息技术(六年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十四周 信息技术(六年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十四周 信息技术(六年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四周 信息技术(六年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周 信息技术(六年级).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单元 第 12 课课题轨迹识别传感器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知道什么是轨迹识别传感器及其功能能力:学会对机器人的行为用程序图来表示导盲机器人情感:感受程序图的描述方法,提高对机器人知识的学习兴趣教 学重 点导盲机器人的概念和工作流程。教 学难 点完成导盲机器人的工作流程图。完成机器人的程序图。教 学方 法讲授法,示范法学习方法通过向学生讲解有关程序算法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模块的设置来完成躲避机器人的行动有一个简单的认识。教 学准 备教师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学生笔记本课 时安 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教师活动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认识的机器人,他拥有的功能是用“眼睛”来“看”

2、,让我们回忆一下机器人的定义,什么养的机器才能称之为机器人?(拥有一项或者几项人类的功能,我们就称之为机器人)那么是哪些人类的功能呢?(拥有灵活的手和脚;能够看或者听;遇到问题能够用“脑子”想一想)上一节课我们说了会听话的机器人,他们拥有的功能就是听,我们举了声控灯的例子,这一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哪些拥有人类功能的机器人,今天我们要见识的功能是用两个眼睛看“看”。二、新授机器人的“看”,和我们的“看”可不一样,之前我们说他们所看到的和我们的不一样,那么他们用两个眼睛看的方法也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在看东西的时候使用两边的眼睛一起看,那么机器人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现在说一说导盲机器人的功能。1、功能分析

3、首先轨迹识别传感器就是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来识别“轨迹”和其他的地面所发出的不同的红外线,以此为标准来进行程序判断的机器。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声音传感器,他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学生回答)导盲机器人就是通过这种判断来确认轨迹也就是盲道的位置,从而进行位置和前进方向的选择,完成导盲的任务。2、机器人快躲开绘制流程图我们说机器人用两只眼看东西的方式和我们也不一样,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机器人是怎么用两只眼睛来看东西的。设计程序,机器人快躲开的基本流程。 机器人先判断自己左边的传感器,通过他来识别轨迹,如果有轨迹的话就怎么样?没有的话怎么样呢?(学生思考)左边的判断完了,接下来是右边的该如何判断呢?如果有轨迹的话

4、就怎么样?没有的话怎么样呢?(学生思考)有的话就直行,这个是肯定的,不论是左边还是右边,只要有轨迹,那就说明我们的机器人没有脱离盲道。没有的话,左边的没有探测到盲道就说明什么?(左边脱轨了)所以就要向右转,把机器人拉回来。右边的没有探测到盲道就说明什么?(右边脱轨了)所以就要向左转,把机器人拉回来。通过这个流程,我们的机器人会产生什么样的运行效果呢?是不是已经可以正常工作了。我们现在来想一下我们的程序图应该怎么完成?(学生思考)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完成该程序图。给学生演示一下,这样的程序运行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可以把高速电机模块,换成直行模块么。三、学生自己猜想大家想一下,转向的

5、这个模块每次转动的角度可以是多少?1度可以么?转向的这个模块换成别的可以么?(学生猜想,举手回答)可以,“高速电机”模块也可以完成转向的功能。那还需要添加些什么模块来配合这个呢。四、课堂小结大家对导盲机器人的工作方式理解了么?板书设计导盲机器人左边检测不到左边出轨了向右转右边检测不到右边出轨了向左转两边都检测到没有出轨前进教学反思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机器人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引导或是自主学习,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动手体现出来,所以,本节课在课堂上首先组织学生看教材,通过预览教材使学生对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对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对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要通过一些合适的考试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