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说课稿.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295774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鸡》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母鸡》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母鸡》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母鸡》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鸡》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母鸡说课稿一、教材母鸡是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后半部分写了对母鸡的尊敬和赞颂。本文的语言直白自然,通俗易懂,京味浓厚。二、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根本所在,准确的目标定位是体现课堂教学实效的根本所在。而略读课文提倡“一课一得”,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内容浅显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再加上语言风格上的独特魅力,所以我认为学生会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主题。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

2、以下几点:1、会读儿化音和北京方言的生字,理解难懂的词语。2、抓住关键词句,了解母鸡的特点,体会作者前后态度的变化。3、了解课文的写法特点,初步学习概括小标题、做批注的阅读方法。其中,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小标题、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三、过程全国小理会理事长崔峦指出: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依着课文通俗易懂的特点,在教学时我并没有过多地牵引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而是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会,且扶放结合指导学生学习自主阅读的方法。基于以上认识,我是这样设计教

3、学的: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母鸡是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动物,因此我采取直接接题的方式引出新课。在接题后提问“作者是谁?你怎么知道的?”,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关注课前导语的好习惯。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在初读后,我出示课文中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两组词,即带儿化音的词语和带“顶”字词语,指导学生读好富有“京味儿”的词语并理解词义。四年级学生应该对文章的结构有初步的了解。在这个环节中,我借“母鸡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一问,引导学生找出直接写出作者对母鸡印象的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和“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让他们明白,课文就是分两部分来写的。随后,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理清第13自然段写了一向讨厌

4、,第410自然段写了不敢再讨厌。接着,我提问“作者态度的转变是通过文中哪句话连接起来的”,让学生初步了解过渡句和过渡段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梳理了课文的脉络,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三、研读感悟,体会情感变化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环节。在引导学生对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和“不敢再讨厌”母鸡这两种态度进行体会时,我都采取了先示范引导,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当然,两部分的教学也是有所侧重的。首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在这部分教学中,我借助学习单,指导学生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它叫声烦人、欺软怕硬、下蛋发狂。再引导学生对第一自然段进行重点体会

5、,通过抓关键词,感受母鸡叫声的讨厌,进而通过朗读体会作者一向讨厌母鸡的情感。二、三自然段则用以读代讲的方式略上,体现了粗中有细,详略适宜。第二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后来为什么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句子,初步感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是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接着,和学生一起,对集中反映母鸡负责这一特点的第5自然段进行体会,找出关键词,感受其负责的特点,并读好这段话。在这之后,我对这段话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了解做批注的阅读方法。对68自然段的学习,我采取放手让学生自主体会的方法,让他们用上刚学的批注式阅读的方法,选择最喜欢的一段,圈圈关键词,写写

6、自己的体会。在随后的交流中,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范本,在投影上出示,指导学生如何做批注。第一要圈出体现母鸡特点的关键词,第二要注意当很多词都能体现时应抓住最能体现的词。在这一过程中,我还关注了学生多元化的情感体验。在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体会可能是不同的。这时,尊重学生的体验,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对其而言无疑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交流后,我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不满意的批注进行修改。这也是对学习方法的巩固。最后,学生在朗读中,对文本情感再次进行了感悟。学生用概括小标题和做批注的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后,我对作者的情感表达方法做出总结,告诉学生这是一种先抑后扬的表达方法。四年级学生对“先抑后扬”可能并没有过多的理解,但这也是一种渗透。四、总结延伸结尾处,作为拓展,我向学生推荐了法国作家列那尔的一篇同题文章,让学生用学到的批注式阅读的方法,看看这位作家笔下的母鸡又是怎样的。体现了学以致用、学法迁移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