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知识梳理苏教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293559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知识梳理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知识梳理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知识梳理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知识梳理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知识梳理苏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知识梳理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知识梳理苏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本单元知识清点:1. 100之内的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按从左到右的序次,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所得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2. 100之内的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按从左到右的序次,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所得的结果去减第三个数。3. 100之内的加减混淆运算的计算方法。依据从左到右的序次挨次计算。4. 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或加减混淆算式。可以用两个竖式分步计算,也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5. 使不相等的两个量变得相等的方法。方法一:把多的量减少;方法二:把少的量增加;方法三:把多的量拿一些给少的量。6.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已知少的数,求多的数,用加法计算;已知多的数,

2、求少的数,用减法计算。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用竖式计算三个数连加时,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掉加上个位进上来的数。2.哪一位上退1后,计算时不要忘掉减退位的1。3.计算连加、连减或加减混淆算式时,必定要依据从左到右的序次进行计算。4.加法和减法属于同一级运算,在计算时,没有先后之分,哪一种运算在前就先算哪一种运算。不行随意改变运算的序次。5.要使两组数目不一样的物体变得相同多,第一看哪组物体的数目多,再看多多少,最后把多的个数分成相等的两份,把此中的一份补给少的即可。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掌握100之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要点)。2. 理解竖式连写的算理(难点)。

3、3.掌握100之内加减混淆运算的计算方法(要点)。4. 明确加减混淆运算的运算序次(难点)。5.掌握把两组数目不一样的物体变得相同多的方法(要点)。6. 领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难点)。7.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要点)。8.能依据实质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难点)。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100之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淆运算。2. 解决问题。第二单元。本单元知识清点:1. 四边形。由四条边首尾按序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别的四边形。2. 五边形。由五条边首尾按序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是五边形。3. 六边形。由六条边首尾按序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是六边形

4、。4. 平行四边形。形如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也是特别的四边形。5. 平行四边形易变形。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判断某一个图形能否是平行四边形时,要记清平行四边形的特色,不要由于图形的摆放形式而影响对图形的判断。2. 画平行四边形时,要保证对边相等。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 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要点)。2.在图形的变化过程中感觉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难点)。3.认识平行四边形(要点)。4.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难点)。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2.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第三单元。本单元知识清点:1.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

5、乘法计算比较简易。2. 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 把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方法。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分别作为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加法算式的和也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4. 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要从左往右。如:34=12读作三乘四等于十二。5. 16的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6. 乘法口诀中的前两个数分别作为乘法算式中的乘数,乘法口诀的得数就是乘法算式的积。一般地,可以依据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7. 解决实质

6、问题时,此中有一组的物体少一些,其余的都相同多,可以这样想,把少的一堆先不看,先用乘法求数目相同的堆的物体的个数,再加上没有计算的部分,也就是用乘加计算;也可以这样想,把少的一堆也看作与其余堆相同多,先用乘法计算几个几,而后再去掉多算的物体的个数,也就是用乘减计算。8. 乘加、乘减的运算序次。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几个几”可以分段理解,“几个”表示加数的个数,后一个“几”表示相同的加数。2.把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时,要用相同加数的个数与相同加数相乘。3.要注意区分乘法与加法,两个相同的数相加与两个相同的数相乘的意义完整不一样。4. 写乘法算式时,可

7、以交换两个乘数的地点,但读乘法算式时,只好依据从左到右的序次挨次去读。5. 写乘法口诀时,必定要所有使用汉字,不可以用阿拉伯数字。6. 乘法口诀是固定的,不可以随意添字或丢字。7. 写乘法口诀时,较小的数在前,较大的数在后。8. 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9. 看图列乘减算式时,多算了几就要减去几。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要点)。2.领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差别(难点)。3. 熟记14的乘法口诀(要点)。4.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难点)。5. 熟记5的乘法口诀(要点)。6. 能运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难点)。7.理解乘加、乘减的含义

8、,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要点)。8.利用乘加、乘减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难点)。9. 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要点)。10. 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含义(难点)。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 乘法的初步认识。2.16的乘法口诀。3. 乘加、乘减。4. 解决实质问题。第四单元。本单元知识清点:1. 均匀分的含义。每份分得相同多,叫作均匀分。2. 均匀分的方法。第一种是先确立每份分得的个数,而后看均匀分成几份;第二种是先确立均匀分成几份,而后看每份分得多少个。3. 除法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均匀分,无论是已知总数和每份分得的个数,求均匀分成几份。还是已知总数和均匀分成的份数。求每份分

9、得多少个,都可以用除法计算。4. 除法算式的读法。读除法算式要从左往右。6=读作六除以二等于三。5.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6.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用增补口诀的形式求商。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 判断能否是均匀分,应看每份的个数能否相同多。2.解决均匀分的问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明确分几份,二是要让每份分得相同多。3.均匀分的时候要把物件都分掉。4. 用除法求每份是多少时,总数要写在除号前面,均匀分成的份数要写在除号后边,每份分得的个数要写在等号后边。5. 不要把“除”和“除法”相混淆。6. 当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相同时,只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10、。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理解均匀分的含义,掌握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成一份的方法(要点)。2. 领会均匀分的实质就是每份相同多(难点)。3.掌握“把一些物体均匀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方法(要点)。4. 领会均匀分的不一样策略(难点)。5.掌握均匀分的两种方法,感悟均匀分的实质特色(要点)。6.领会均匀分的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差别(难点)。7.能依据详尽的问题情境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要点)。8.联合详尽情境理排除法算式表示的实质含义(难点)。9.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用16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要点)。10. 依据除法算式正确地找到相应的乘法口

11、诀(难点)。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 认识均匀分。2. 除法的初步认识。3.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4. 解决实质问题。第五单元。本单元知识清点:1. 线段的特色。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丈量出长度。2. 画线段的工具。直尺、三角尺等。3. 数线段。在数图形中的线段时,要依据必定的序次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4. 认识厘米。在直尺上,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5. 用直尺丈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方法一:平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刻度,看物体的另一端指到几就是几厘米。方法二:假如物体的一端没有对准刻度,就用另一端指到的刻度

12、减去开始的刻度,也能丈量出物体的长度。6. 画线段的方法。画线段时,从直尺的刻度“0”开始画,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直尺的几厘米处;也许从某一个刻度开始画,经过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画完后不要忘掉标两个端点。7. 认识米。米是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丈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平时用米做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8. 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或1m=100cm。9. 用米尺丈量物体的长度。每量出米的长度后做上标志,再从标志处连续量,边量边数,一共有几个米,就是几米。10. 在比较或计算不一样单位长度的量时,必定要先一致单位。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判断

13、能否是线段时,必定要满足两个条件: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2.无论用哪一种丈量工具丈量物体的长度,丈量时都要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3. 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与直尺的刻度“0”对齐,而不是与直尺的一端对齐。4. 假如物体的一端没有对准“”刻度,那么线段右端所对刻度减左端所对刻度的差才是线段的长度。5. 量比较高的物体时,平时用“米”做单位。6. 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7. 身高可以用米做单位,也可以用厘米做单位,用米做单位时,前面的数一般在之内;用厘米做单位时,前面的数一般是几十以上,200之内。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 认识线段的特色,会画线段(要点)2. 在简单图形中正确数出线段的条数(难点)。3.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直尺丈量物体的长度(要点)。4. 会量、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