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烟往事俱忘却 心底无私天地宽.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29242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烟往事俱忘却 心底无私天地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烟往事俱忘却 心底无私天地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烟往事俱忘却 心底无私天地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烟往事俱忘却 心底无私天地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烟往事俱忘却 心底无私天地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烟往事俱忘却 心底无私天地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烟往事俱忘却 心底无私天地宽.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烟往事俱忘却 心底无私天地宽2010年秋季中青班 周兴宏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胸。一滴水,只有融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枯。一个小小的“我”,只有与宇宙成为一体,才有生存价值。“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先生的这句诗向我们诠释了一个胸襟坦荡光明磊落的君子形象。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周恩来。他的一生,人格伟大,美德无暇。作为一个总理,周恩来是全国人民的公仆,他的住房设施非常简单,办公室连个沙发也没有,还是他检查出癌症后,毛主席送给他一个特别的单人沙发。他的笔筒就是个普通的玻璃杯。他日夜批阅文件,连个台灯也不让买,还是中南海的工人用铁棒、铁皮给他

2、制作了一个。西花厅有养鱼池、水榭,但是,周总理生前没有让放过水,他说浪费。他之所以终生艰苦奋斗,是因为他参加革命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而是把为最大多数人谋取最大利益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衡量人身价值的标准。人们常说,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但是有趣的是,你如果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如意之事未必合理,不如意之事有时反而是合理的;不如意的事未必是坏事,如意的事也未必是好事,不如意和失败并不是等同的。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如意的含义,“如”即“同”,“意”即自己的想法,“如意”就是和自己的想法一样。任何事情都有其发生发展规律,一件事其结果是好还是坏往往受办事人的办事动机影响最大,古人有云“善有善

3、报、恶有恶报”就是这个意思,但又不全是如此。另外一个简单的好理解的说法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这是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是事情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不符合规律的事情也不鲜见,象“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一个例子。这是因为事情的发展除了受事物本身的本质的制约,还要受事物发展的环境的制约。本身就是一个烂豆子,不可能发芽,然而即使发芽了,后天的水分跟不上,就会枯死,养分跟不上,就长不好,也不会结果。所以“种豆”要想真正“得豆”不付出努力也是不行的。一个人不如意一般都是因为没能按照事情本身的发展规律去做,期望值过高造成的。一个人常如意就常有好心情,常不如意就

4、常压抑。万事如意只是人们的一个美好的向往,是不可能实现的。成功的人总是善于扬长避短,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对待比自己强的人加强学习,对待不如自己的人也不会为难与他。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说一个人强和弱仅仅指的一个人的某些方面,常说别人笨的人其实是真正的笨人。世事变幻无常,80年代一个流行歌曲这么唱“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反映了这么一个问题。大风大浪面前要审时度势,不要轻易阻拦,也不可盲从。适当的中庸有时是明智的表现。粉身碎骨,死而后已,不是最明智的选择,最明智的做法是保存实力,在确保能够取胜的情况下果断出击,这也符合以多胜少、以强胜弱的兵家思想。退一

5、步海阔天空,因势利导,方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正确的大潮流面前,要抓住机遇,激流勇进,开拓进取。在错误的大潮流面前,不要被一些暂时的眼前利益所诱惑,要暂避风头,避其锋芒,在等待观望思考中寻找突破口,才可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与古时孙膑帮田忌出主意与齐王赛马有异曲同工之妙。齐国流行赛马,君臣间常以赛马赌输赢。田忌的马没有齐王的马跑得快,逢赌必输,很是苦恼。 孙膑目睹此景,给田忌出主意:赛马共分三个等级,每一级的马,都是您的比齐王的稍逊一筹。若按等级比赛,您自然三场皆输。可是,若以您的三等马与齐王的一等马比赛、以您的一等马与齐王的二等马比赛、以您的二等马与齐王的三等马比赛,结果就是二比一,可稳操胜券。田

6、忌大喜,依言行事,果然大胜。这当然也要在充分了解对方每次使用的马匹的基础上才可以办到,知己知彼,方有可能百战百胜。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要拿自己的弱项硬去挑战对方的强项,以卵击石,必将失败。无能的人常被不利因素击败,有能力的人总会想办法转化各种不利因素为我所用。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是看其后果是否有害。这个“有害”的对象从狭义上说包括自己、朋友、家庭,从广义上说还应该包括身边所有的人、学校、单位、社会等。一般人都认为,对自己好的人就是朋友,就是好人。对自己一般的甚至不好的人通过你的以诚相待以及各方面无私的帮助也可以成为对你好的人。这就如同我们每人每天都要制造垃圾,将垃圾放在垃圾桶里是每个人

7、应该做的。但是有些人就是因为对你有些小误会或者因为名利之争偏要将垃圾往你面前放,一般人有三种选择,一是忍气吞声,二是以牙还牙,三是主动想办法争取对方的和解。第一种方式是无能的表现,第二种方式只能激化矛盾,第三种方式才是比较明智的做法,你即使不能将对方感化的对你好,能够让他感觉你对他没有敌意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其结果他还有可能乱丢垃圾,但是不会往你面前扔了,这就是胜利。这也反应了一个做人原则,尽量不树敌。想要把身边的人都改造成对你好的人是不可能的,但是让身边的人在没有明显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对你没有敌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在做任何事之前就不用太多的考虑绊脚石的问题,就能尽量做到无后顾

8、之忧。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多多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就能常得到别人的及时帮助,于人方便,自己方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要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就不要强加于人。不管是对待谁,命令的口气不容易被人接受,以商量的口气与人交往可以使自己常立于不败之地。总之,要想自己如意之事较多,做事时首先要三思而后行,要确保做事的动机不害人,其次要多多学习、研究世事的发生发展规律,随时根据事态的发展以及大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校正既定目标。一件事情的发展如果偏离了自己的设想,只要不损人,最终结果是好的,就尽量不要去干预它。要真正做到一件事情不管怎么发展都在你的预料之中,也就是达到了如意的效果了。一个人如果

9、多了一份坦荡,心中就会盛满快乐,活的就会轻松、洒脱。一个快乐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和痛苦,甚至那种烦恼和痛苦别人不曾理解,一生中都未曾体验过,只是因为多了一份坦荡,善于把握自己的情感,在忧伤和痛苦时能理顺这种复杂的心绪,用一种平静的心境对待生活赐给的不如意和不幸。把这种种的烦恼、痛苦化作生命的动力,是为了那生命的余程。年轻人在生活中如果多了一份坦荡就不会为失恋而沉溺于苦不堪言之中,便会以“爱到尽头,须得退步抽身早,抖落伤痛折道行,天涯何处无芳草”来抚慰受伤的心。中年人,当为了心爱的事业努力过,奋斗过却不能如愿以偿时,如果多了一份坦荡,便不会感到沮丧和遗憾,甚至为那些急功利近想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君

10、子”们忙的心身憔悴,失去做人的尊严感到羞愧和可笑。当那些自感“春风得意”的君子们不时在你面前抛出一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的佳句在炫耀自己是一块“金子”时,如果多了一份坦荡,那么,你就不会为这些“春风得意者”的浅薄感到烦心,因为他们“浅薄”的还不知道有这样一句名言:“金子因为它的贵重所以沉在海底,那些华而不实象浮萍一样的东西总是浮在水面。”当你感叹青春已逝,容颜已老时,如果多了一份坦荡,便会觉得自己比年轻人至少多了一些生活的阅历和艰辛而变得成熟和自信。当你步入耄耋(mo di)之年时,如果心中多了一份坦荡,便会常常在薄暮时分,凝视那晚霞的灿烂与辉煌,便不会为自己不再年轻而伤怀,才会感悟出:“最美不

11、过夕阳红”的含义。 在人生的旅途中,当事业、生活、婚姻屡遭失败时,如果多了一份坦荡,便会由衷的感谢生活又赐给你一次重新选择事业、婚姻、生活的机会,还会拥有一笔精神上永恒的财富。人世间,所有的悲剧都是人和人互相制造的,所有的温暖也都是人和人互相给予的。如果人人都多了一份坦荡、多一份大度、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怀,深信:无论风雨飘摇的日子,还是花好月圆的时候,每个人每一天都会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心中都将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欢乐也会天天围绕着你,便会深切的感受到在既长且短的人生旅途中乐多苦少。几十年的记忆碎片凑合在一块玻璃墙上,注视着那镜中的中年人。是的。人生已经走过近二分之一,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想得东

12、西不再是那么奇思幻想,现实离我们最近。过去就是经验,现在就是事实,未来就是理想。回望,只剩对往事的记忆。人总是很感性,对于往事难免依念。大概很多人都无法做到“往事如烟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我想这种境界不是一出生就有的,应该都是在岁月的无痕和生活熔炼中才有的体会跟觉悟,也许有一天我一不小心也有了此心境,感悟了人生。 心底无私天地宽。最重要的是把握今天,一步一个脚印,一步步地前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反,当我们存在侥幸,还在为虚荣捷足先登的时候,满脑子里只有的是自己,幸运只会留给有准备心胸宽广的人多次,而为那些自私贪婪的人仅仅那么一次。 脑中又出现了这幅画:蓝天、白云、雪山一角,远处的野草一直延绵到眼前,蓝色的野花,开得很大,也很艳,仿佛能闻到草,花的香味。我们平时的空间很窄,楼房、车流,人群,熙熙攘攘,天,只有头顶上的一块大,地只有站立的地方大,心中被无数的世事,俗事所包围,一切都在顺应外界,只有自私,没有自我。只有世情,少有人情。而这幅画,天地如此之宽,环境如此之静,如此之美,雪山的圣洁,野草的茂盛,野花的艳丽,使我自形惭污,犹如佛教徒顶礼膜拜释迦牟尼一样,唯恐心中的私玷污了佛,玷污了这幅画,只有荡涤了心中的私,才能与这幅画相称。 从此,我不再低头走路。心底无私天地宽,头顶蓝天,鸟瞰朝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