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高考试题走向之浅研究.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292230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运动高考试题走向之浅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球运动高考试题走向之浅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球运动高考试题走向之浅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球运动高考试题走向之浅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运动高考试题走向之浅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运动高考试题走向之浅研究 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全向阳 2014年9月学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沁园新村146号文章摘要:考试要有区分度,特别是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高考。地球运动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极具地理空间性,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抽象思维。作为高中地理的最难点,在地理学科中,承担区分性的知识点主要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应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因此,一轮复习中教师一定要自己有所研究、帮助学生有所突破。关键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运动 考题发展方向地球运动部分的知识是历年江苏地理高考必考内容,如: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区和地方时的换算,日期的变更等,都是

2、考试的重点。因为其图示方法新颖,与许多地理现象结合密切,对相关地理原理的考查强调判断、推理过程,所以成为许多学生学习和复习的难点。一轮复习中教师一定要自己有所研究、帮助学生有所突破。笔者试着对试题走向做浅显研究,不当之处,请专家批评指正。一、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问题分析学生的地理头脑差错表现在三个方面:(1)不能准确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常因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里各字母的含义弄混而出错;(2)不能对正午太阳高度进行实际应用,不理解正午太阳高度与热水器吸热面之间的角度关系;(3)不理解图示所隐含其他有用信息。解决以上问题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太阳高度及其应用1.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该地

3、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当地地方时12:00、太阳位于一天中最南或者最北(极夜地区除外)、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都是当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为H=90|,其中H表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当地纬度,取正值;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另外,为避免计算绝对值出错或混淆各字母的取值范围,同学们可将此公式简化为H=90-,其中表示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3.正午太阳高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与建筑物的采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前一幢楼在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不挡住后一幢楼一楼的阳光。如北半球纬度为的某地,楼高为h,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面积和良好采光的情况下,

4、两幢楼之间的合适距离是Lhcot90-(+2326)。(2)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热水器的最佳角度调节:其基本原理是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但始终要使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保持垂直,以取得最好的吸热效果,即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最佳夹角应该是直射点与当地纬度的差值。(3)正午太阳高度与物影的关系:从方向上来说,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从长度上来说,物影的长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的扩展子夜和正午时,该地与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因而其子夜太阳高度可以借鉴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来计算(注意纬度间隔的计算)。即处于极昼区的点

5、,其正午太阳高度加子夜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根据此原理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发生极昼的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不变,且等于直射点的纬度;若某一纬线圈上正好出现极昼,则该纬线圈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其上各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处于极昼区的某一点,其正午太阳高度与午夜太阳高度之和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赤道以外的其他纬线,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例:右图为某城市一住宅区房屋建筑示意图。

6、在II幢房屋早晨阳光被第幢房屋严重遮挡的时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齐鲁大地秋高气爽 B江淮平原一一霪雨霏霏C日本群岛樱花初放 D南极地区一烈日炎炎【解题思路】根据图中方位可知,II幢房屋早晨阳光被第幢房房屋严重遮挡的时候,太阳应该仅次于东北方,根据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可知,此时太阳朝向北半球,且直射点离赤道较远,北半球为盛夏,答案为:B。二、帮助学生研究地球运动考题发展方向按照考纲的相关理解,学生须掌握地球运动如下知识和能力:一是理解并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公转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二是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交替、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三是要

7、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和意义;四是会判读晨昏线,分析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及其对应的季节;五是能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昼夜长短变化的动态分析;六是掌握季节的划分及其对应的自然现象。最近几年江苏地理高考卷地球运动的内容上,地球公转、自转的地理意义依然会是高考拉开不同档次考生的所在,主要以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为高考难点;从考核形式上来看,多以选择题组出现。在图形上由光照图、全图等方式向抽象的局部图变化,并以新情境出现;能力要求上主要是考查学生析图、运用、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本人多年琢磨,觉得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事项:1.高考会通过一些假设性条件的变化来考查学生假设和论证的能力,如周期变化、方向变化、黄

8、赤交角变化等;2.以重大事件为背景,结合较抽象的光照图来考查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及季节的判断。3.以实际生活知识,如太阳能利用、楼间距等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影响。4.通过空间位置的变化,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关昼夜长短的变化,还是要通过公式等让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明确掌握,争取一步到位。A、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南或北),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B、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平面交角最大(2326),昼夜差别最大(此时为二至日)。C、根据同一纬线圈中昼弧和夜弧的相应长度确定昼

9、夜长短: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 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D、已知日出时间为A时,昼长=2(12-A),夜长=2A;已知日落时间为B时,昼长=2(B-12),夜长=2(24-B);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夜长=24-昼长。E、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相同。F、南北相对、纬度值相等的两纬线,其昼长之和为24小时,夜长之和为24小时,昼夜相对值相等(南半球某纬线的夜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新题设计】:例1:读右图,某经线上点F,虚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Q1、Q2是F点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完成1-2题。1.若F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

10、则北京时间为A.6点或18点 B.7点或19点 C.8点或20点 D.12点或20点2.若角、相差12,则F点纬度为A.12N B.78N C.72.5N D.84N【解题思路】 此题以较简单而抽象的光照图来考查学生对出现极昼地区的太阳高度变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难度系数较大。第1题,由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以推知,太阳光线Q1和Q2分别从正南或正北方向射入。由于此日期为夏至日,出现极昼的地区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故从正南射入时为正午十二时,此时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从正北射入时为午夜,且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小。综上所述,可知图中的时间为正午12时或午夜0时,若F

11、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也就是中时区为0时或12时,故北京时间为8点或20点。第2题,若角、相差12,其分别对应的余角(即Q1和Q2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线的倾角)相差12,出现极昼地区的任一纬线与0时和12时所在的经线的交点到北极点的距离相等,由此可以推知F点纬度与北极点相差12/2,即为北纬84N。【参考答案】1C 2D例2:如图所示范围全部为昼半球, D、C分别为100E与南北极圈的交点,读图完成(1)(4)题。(1)图示时刻的北京时间为 A.3时20分 B.10时40分 C.13时20分 D.22时40分(2)D地的昼长比C地 A.长12小时 B.短12小时 C.长24小时 D.短24小时

12、(3)D地位于B地的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正北方向 D.东北或西北方向 (4)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能的是 A.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季风 B.美国中部地区正在播种小麦C.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D.北冰洋上空气压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解题思路】示意图范围全部为昼半球, 最大圆是太阳高度为0度的等值线,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该图解题技巧类似于等太阳高度解题技巧。(1)C此图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所以100E经线为地方时12点所在经线,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二者相差20度,时间与经度的运算关系为:经度相差20度,相差1小时,相差1度,相差4分钟。所以二者相差1小时20分,120E又在10

13、0E经线以东,因此北京时间为12点加上1时20分得13时20分。 (2)C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中心点与D点太阳高度差为90度,则纬度相差90度,赤道与北极点纬度相差90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90度,又赤道与100E交点在中心点以南,D点为6634N,所以北极点在D点以南相差2326处,太阳直射2326N,D点所在纬线圈以内全部昼半球,昼长为24小时,C点为6634S,此时出现极夜现象,昼长0小时,D地比C地昼长长24小时。(3)A D所在经度为100E,相对经线80W,纬度为6634N,据图可知,D在B的北方;此时B点所在大圆为晨线,赤道与晨线交点时间为6点,经度为10E

14、,D点在10E以西,根据经度大小按小于180度弧度计算方向原则,可推知D地在B地以西,因此D地在B地西北方向。(4)B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半年,南半球此时为冬半年,A项应为我国冬季,C项应为秋分前后,D项应为北半球冬季,只有B项,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下燥,B项正确。例3:读右图,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现,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解题思路】根据时差关系,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出P地的地方时为2

15、0时。本图为南美洲南端局部地图,所显示的纬线为南纬540。可以发现漠河的纬度与图中的纬度值相近的特点,根据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昼夜长度正好相反(对称)的规律,求出P点的昼长为16小时,则漠河的夜长约16小时。A项正确。 最后,我想特别说明的是,在复习过程中,我还努力尝试让学生自己搜集典型题目,走向讲台,给同学介绍讲评,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复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在一轮复习中紧扣教材、基础知识点,然后灵活运用于经典题目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师生在一起共同研究与探讨,才能逐步消化难点内容,把握试题发展方向,达到事半功倍的境界。地球运动难点知识的复习就是典型例子。参考文献:1.5年高考三年模拟2015江苏专用, 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