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292037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昌平区凯博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故D正确;A不是根本原因,排除;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功臣、贵族,故B错误;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C错误。2.武王灭商后,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处置庞大的殷族遗民,周公向他建议“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武王于是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对此理解

2、正确的是A. 王室子弟是分封的主要对象B. 让商代贵族维持自己的统治C. 分封前代贵族巩固西周政权D. 完全继承商代土地耕作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分封前代贵族,目的是为了稳定统治秩序,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处置庞大的殷族遗民”说明此时强调的分封的对象是殷商后裔,并非探讨分封的主体的问题,故A项错误;分封的商代贵族,不可以维持自己的统治,此时商代贵族已经失去了统治权,故B项错误;商代的土地耕作制度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C。3.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

3、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能对得起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A. 盟约对春秋各诸侯的政治约束B. 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D. 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盟约对各诸侯的政治约束力不大,故A错误;当时宗法制也逐渐崩溃,故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淡化,故B错误;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侯不是必须服从天子,故C错误;材料“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反映了天下共主、文化认同的心理,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再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周公与齐国

4、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4.西周宗法制下,维系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 地域关系B. 血缘关系C. 信仰关系D. 财产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宗法制下,维系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血缘关系,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5.周人统治东方,分封亲戚子弟,创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封建系统。诸侯经由周王,才能上通天命。在这一安排下,周代君主的权力,是将对“天”的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合二为一”周天子既是家长,又是君主。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周人分封仅重视血缘系统B. 周王是血缘关系的大宗和

5、政治上最高领袖C. 周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D. 在家国一体的理念中杜绝了贵族内部纷争【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周王“分封亲戚子弟,创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封建系统”、“周天子既是家长,又是君主”,反映了周朝实行分封制的同时,又将其与宗法制结合起来,可见周王是血缘关系的大宗和政治上的最高领袖,故B正确;周人分封仅重视血缘系统说法绝对,错误;材料反映西周王权具有神秘色彩,但并非属于神权政治,C错误。D中“杜绝了贵族内部纷争”说法绝对化,排除;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西周分封制下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分封。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6.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

6、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 实行郡国并行制C. 推行三公九卿制D. 推广行省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分天下为郡县”表明秦朝实行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海内为郡县7.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 刻石颂德,流芳百世B. 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C. 给皇权披上神圣

7、外衣,以示皇权至上D. 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秦朝确立的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为了强化皇权,秦始皇进行封禅活动,为皇权披上神圣的外衣。尽管这一活动也具有A、B两项所述之意,但A、B两项都不是其主要目的。D项仅仅是统治者用来维护统治的幌子。故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权至上8.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已,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朝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北击匈奴C. 郡县制D. 修筑长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认为,天下初定,

8、如果“又复立国”会导致“树兵”“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材料意思是天下刚安定,如果再分封诸侯国,会导致战争,再去平息争斗,就太难了。因此,秦始皇吸取历史教训,废分封,行郡县,故C项正确。A项为秦朝加强思想专制的措施,与题干无关,排除。B、D项均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与地方行政体制的改革无关,故排除。9. 宋朝时,某学派倡导:不读书,专做打坐功夫。假托圣人之言,迁就解释文意。该学派代表人物是A. 朱熹B. 陆九渊C. 王阳明D. 李贽【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陆九渊的典型

9、主张是心学,主张发明本心,不需要实践,只需要静坐、沉思,类似于材料中的“不读书,专做打坐功夫”专做打坐功夫,所以在本题中,该学派代表人物只可能是陆九渊。B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九渊【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0.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点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下列做法的结果与这种演变特点不一致的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宋朝设置枢密院明初设殿阁大学士元朝设置中书省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导致王国坐大,威胁到中央集权的加强,故符合题意

10、;宋朝设置枢密院分割的是宰相的军权,有利于君权的加强,但不合题意,故排除;明初设殿阁大学士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也不合题意,故排除;元朝的中书省享有大权,不利于君权的加强,故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1.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A. 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B. 魏晋官僚“士

11、族化”,仅参照等级品位因素C. 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D. 明清以“品位性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高度强化紧密相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官僚等级制下,在职事官之外,存在着文散阶和武散阶序列,它们分别由文武散官构成,C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魏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导致等级品位发展到新的高度,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明清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官职以品位为主,无对应的实权,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12.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

12、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组。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子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A. 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B. 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C. 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D. 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它依据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依据,社会各个阶层是否能成为政府的官员,关键在于其学识,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B项正确;材料“科举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强调科举制度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没有涉及

13、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排除A;虽然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但与材料中“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不符,排除C;“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材料中“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不符,排除D。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3.嘉庆四年正月初八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A. 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

14、置权B. “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C. 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D. 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军机处没有军务处置权,军务处置权归皇帝,故A项错误;“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是嘉庆帝发布上谕的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俱应直达朕前”表明嘉庆帝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自己的至上权威而采取压制和限制军机处的举措,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是指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材料没有涉及到地方管理问题,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时期政治军机处【名师点睛】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极端与黑暗时代。复习时把握个“趋势”、注意两个“联系”、抓住三个“核心”。一个“趋势”

15、: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两个“联系”:一是联系明清时期经济、思想状况,说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二是联系同一时期西方代议制的确立,说明中国政治制度的落伍。三个“核心”: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有三大核心内容,即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形成、军机处的设立。14.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从中可以看出A. 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 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C. 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 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为加强皇权,设置殿阁大学士;而康熙帝设置南书房主要是为了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强化皇权。因此选D。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和题意无关,排除;C和题意无关,排除。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5.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就这么一件小事,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