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几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28956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几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几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几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几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几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几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几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 方程与不等式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练 习1.(1)(2)是方程的组解; (3)(4)不是方程组的解2(1) (2) (3) (4) 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练 习1(1)x1,或x; (2)3x4; (3)x4,或x1; (4)x42不等式可以变为(x1a)( x1a)0, (1)当1a1a,即a0时,1ax1a; (2)当1a1a,即 a0时,不等式即为(x1)20,x1; (3)当1a1a,即a0时,1ax1a 综上,当a0时,原不等式的解为1ax1a; 当a0时,原不等式的解为x1; 当a0时,原不等式的解为1ax1a习题23A 组1(1) (2) (3) (4)2

2、(1)无解 (2) (3)1x1 (4)x2,或x2 B 组1消去,得 当,即时,方程有一个实数解 将代入原方程组,得方程组的解为2不等式可变形为(x1)(xa)0 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为1xa; 当a1时,原不等式的无实数解; 当a1时,原不等式的解为ax1C 组1由题意,得 1和3是方程2x2bxc0的两根, 13,13, 即b4,c6 等式bx2cx40就为4 x26x40,即2 x23x20, x22yx2mx2(x)22 , 当02,即0m4时,k2 ; 当0,即m0时,k2; 当2,即m4时,k2m2 31 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常涉及到一些

3、线段的长度、长度比的问题.在数学学习与研究中,我们发现平行线常能产生一些重要的长度比.图3.1-1在一张方格纸上,我们作平行线(如图3.1-1),直线交于点,另作直线交于点,不难发现我们将这个结论一般化,归纳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3.1-2,有.当然,也可以得出.在运用该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线段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对应”线段成比例.例1 如图3.1-2, ,且求.图3.1-2解 例2 在中,为边上的点,求证:.证明(1) ,证明(2) 如图3.1-3,过作直线,.过作交于,得,图3.1-3因而 从上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平行于三

4、角形的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例3 已知,在上,能否在上找到一点,使得线段的中点在上.解 假设能找到,如图3.1-4,设交于,则为的中点,作交于.,且,且为的中点.图3.1-4可见,当为的中点时,的中点在上.我们在探索一些存在性问题时,常常先假设其存在,再解之,有解则存在,无解或矛盾则不存在.例4 在中,为的平分线,求证:.证明 过C作CE/AD,交BA延长线于E,AD平分图3.1-5由知.例4的结论也称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可叙述为角平分线分对边成比例(等于该角的

5、两边之比).练习11如图3.1-6,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A B C D.图3.1-62如图3.1-7,求.图3.1-73如图,在中,AD是角BAC的平分线,AB=5cm,AC=4cm,BC=7cm,求BD的长.图3.1-84如图,在中,的外角平分线交的延长线于点,求证:.图3.1-95如图,在的边AB、AC上分别取D、E两点,使BD=CE,DE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F.求证:.图3.1-103.12相似形我们学过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例5 如图3.1-11,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求证:.证明 在与中

6、,即.图3.1-11又与中,.例6 如图3.1-1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为直角,.求证:(1),;(2)图3.1-12证明 (1)在与中, 同理可证得.(2)在与中,我们把这个例题的结论称为射影定理,该定理对直角三角形的运算很有用. 例7 在中,求证:.证明 ,为直角三角形,又,由射影定理,知.同理可得.图3.1-13.例8 如图3.1-14,在中,为边的中点,为边上的任意一点,交于点.某学生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发现了如下的事实:图3.1-14(1) 当时,有.(如图3.1-14a)(2) 当时,有.(如图3.1-14b)(3) 当时,有.(如图3.1-14c)在图3.1-14d中,当时,参

7、照上述研究结论,请你猜想用n表示的一般结论,并给出证明(其中n为正整数).解:依题意可以猜想:当时,有成立.证明 过点D作DF/BE交AC于点F,D是BC的中点,F是EC的中点,由可知,.想一想,图3.1-14d中,若,则本题中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我们常从一些具体的问题中发现一些规律,进而作出一般性的猜想,然后加以证明或否定 .数学的发展史就是不断探索的历史.练习21如图3.1-15,D是的边AB上的一点,过D点作DE/BC交AC于E.已知AD:DB=2:3,则等于( )图3.1-15A B C D2若一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15,一条对角线把中位线分成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的比是,则梯形

8、的上、下底长分别是_.3已知:的三边长分别是3,4,5,与其相似的的最大边长是15,求的面积. 图3.1-164已知:如图3.1-16,在四边形ABCD 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1) 请判断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试说明理由;(2) 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BD满足什么条件时,EFGH是菱形?是正方形?5如图3.1-17,点C、D在线段AB上,是等边三角形,(1) 当AC、CD、D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图3.1-17(2) 当时,求的度数.习题3.1A组1 如图3.1-18,中,AD=DF=FB,AE=EG=GC,FG=4,则( )ADE=

9、1,BC=7 BDE=2,BC=6 图3.1-18CDE=3,BC=5 DDE=2,BC=8 2 如图3.1-19,BD、CE是的中线,P、Q分别是BD、CE的中点,则等于( )A1:3 B1:4 C1:5 D1:6图3.1-193 如图3.1-20,中,E是AB延长线上一点,DE交BC于点F,已知BE:AB=2:3,求.图3.1-20图3.1-214 如图3.1-21,在矩形ABCD中,E是CD的中点,交AC于F,过F作FG/AB交AE于G,求证:.B组1 如图3.1-22,已知中,AE:EB=1:3,BD:DC=2:1,AD与CE相交于F,则的值为( )图3.1-22A B1 C D2 图

10、3.1-232 如图3.1-23,已知周长为1,连结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对角线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03个三角形周长为( )A B C D 图3.1-243 如图3.1-24,已知M为的边AB的中点,CM交BD于点E,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面积的比是( )A B C D 4 如图3.1-25,梯形ABCD中,AD/BC,EF经过梯形对角线的交点O,且EF/AD.(1) 求证:OE=OF;(2) 求的值;(3) 求证:.图3.1-25C组1 如图3.1-26,中,P是边AB上一点,连结CP.(1) 要使,还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2) 若,且,则=_.图3

11、.1-262 如图3.1-27,点E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1) 求证:;(2) 根据图形的特点,猜想可能等于那两条线段的比(只须写出图中已有线段的一组比即可)?并证明你的猜想.图3.1-273 如图3.1-28,在中,AB=AC,点D为BC上任一点,于F,于E,M为BC的中点,试判断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图3.1-284 如图3.1-29a,垂足分别为B、D,AD和BC相交于E,于F,我们可以证明成立.图3.1-29若将图3.1-29a中的垂直改为斜交,如图3.1-29 b,相交于E,EF/AB交BD于F,则:(1) 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

12、,请说明理由;(2) 请找出和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证明.3.1 相似形练习11D 2设,即.34作交于,则,又得.5作交于,即.练习21212,1834(1)因为所以是平行四边形;(2)当时,为菱形;当时,为正方形.5(1)当时,;(2).习题3.1 A组1B 2.B 3.4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又可证.B组1C 2.C 3.A 4(1).(2)(3)由(2)知C组1.(1)或.(2).2(1)先证,可得;(2).3连交于,连,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EDF为矩形,为斜边的中线,为直角三角形.又可证,得,故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1)成立,(2),证略.3.2 三角形321 三角形的“四心”三角形是最重要的基本平面图形,很多较复杂的图形问题可以化归为三角形的问题.图3.2-1图3.2-2如图3.2-1 ,在三角形中,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在三角形中,角平分线、中线、高(如图3.2-2)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重心在三角形的内部,恰好是每条中线的三等分点.图3.2-3例1 求证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被该交点分成的两段长度之比为2:1.已知 D、E、F分别为三边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