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堂作业关于汇率制度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讨论.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289031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堂作业关于汇率制度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讨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堂作业关于汇率制度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讨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堂作业关于汇率制度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讨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堂作业关于汇率制度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讨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堂作业关于汇率制度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讨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堂作业关于汇率制度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讨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堂作业关于汇率制度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讨论.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堂作业关于汇率制度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讨论关于汇率制度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讨论Our cooperation structure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化发展过程固定与浮动汇率制度概述固定汇率制度VS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引发货币危机的案例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分析金块、金汇本位制混乱时期 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 19141931 19451973至今一战前大萧条与二次世界大战金本位制固定汇率制度Fixed exchangerate system汇 率 体 系浮动汇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rate system定义: 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两国货币的比价基本固定,如有波动

2、,也将波幅控制在一定幅度内。 为了保证汇率的固定,政府必须运用行政、法律手段来维系本国货币与某种参照物之间的固定比价。可能采用的调节手段有: 1、运用贴现政策 2、调整外汇黄金储备 3、外汇管制 4、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 主要的固定汇率制度: 从19世纪中期到1973年为止,多数国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主要分为两类即: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1、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铸币平价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所以汇率是相当固定的。汇率的变动,限制在黄金输送点内。 在金本位制下,黄金与金币可在国与国之间自由地输出与输入,一旦外汇市场上外汇价格偏离铸币平价太远,超过黄

3、金输送点,这一机制就会自动地发挥作用,从而使外汇汇率始终在黄金输送点范围内波动。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缺陷:过于刚性(1)国际间的支付清算完全依赖黄金输出输入(2)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黄金产量的增长 导致的结果:(1)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实力的悬殊差别,较发达 国家通过贸易顺差和其他特权不断积累黄金,导致黄金分布的不平衡。(2)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货币数量的相应增加,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筹集战争资源增加银行券的发行,使得黄金的兑换趋于困难,黄金的输出输入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美元-黄金本

4、位制,按35美元=1盎司黄金保持固定比价。各国规定本国货币的金平价,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比价,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并规定:两国货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为上下各1。各国当局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根本缺陷: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制度 在双挂钩制度下,美元的供应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的需要,但是黄金产量和美国黄金储备的增长却跟不上发展。使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即美元无法按照固定比价维持与黄金的兑换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1、1960年第一次美元危机与救助 2、1968年第二次美元危机与救助 3、1971年第三次美元危机 4、1973

5、年第四次美元危机BWS彻底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就是美元危机不断爆发拯救再爆发直至崩溃的过程。形成过程: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各国开始让汇率自由浮动。1975年,法国总统聚集了世界上几个主要工业国家的领袖举行了一个非正式的会议,决定采取一种弹性的汇率制度,当有维持汇率稳定的必要时,才对外汇市场加以干涉。 1976年,IMF会员国签署牙买加协定(Jamaica Agreement),浮动汇率成为各国普遍认同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定义: 政府对汇率不加任何干涉,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决定的汇率制度。分类: 按政府是否干预划分: (1) 自由浮动(Clean F

6、loat) (2) 管理浮动(Managed Float) 按按浮动程度或浮动方式划分: (1) 钉住某一种货币 (2) 钉住“一篮子”(也称“一揽子”)货币 (3) 单独浮动 (4) 联合浮动 (5) 根据一套指标浮动 等案例分析:墨西哥金融危机 (比索危机) 1994年底,一场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在墨西哥爆发并波及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拉美国家。由于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引发这一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墨西哥金融危机也被称作“比索危机”。 1983-1992年,墨西哥实行“管制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92-1994年年底,墨西哥实行“钉住加区间”的汇率制度。由于前者以管制汇率为主;

7、后者的浮动区间极其狭窄(墨西哥规定每日的浮动范围不得超过01.0002-0.0004比索)。因此,1983-1994年墨西哥的汇率制度均被称为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比索危机的形成机理分析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比索高估经常项目逆差削弱出口竞争力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和货币的脆弱性增加国内经济1994墨西哥大选社会动荡 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美联储连续提高利率 资金回流 国际金融市场墨西哥中央银行干预无效金融危机比索贬值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思考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不断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1992年欧洲九月危机1994年墨西哥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南美金融危机(阿根廷金融危机

8、) 其中,欧洲九月危机使英国和意大利退出了欧洲货币联盟;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分别使整个拉美和亚洲卷入历时一年之久的经济和金融秩序的混乱;南美金融危机使阿根廷出现了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这些危机都是从局部的货币危机扩大成全局的金融危机,这些国家汇率制度的不健全成为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且危机过程中大都伴随本币的大幅贬值和危机后汇率制度的变更。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思考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是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而言,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每一个国家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汇率制度。换言之,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国具体情况的相机抉择。汇率制度的选择不仅仅是一个静态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动态问题 ,本身应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动。因而汇率制度必然不断发生表现为汇率制度退出及重新选择的动态调整和变迁。国家对于自身汇率制度的抉择并非是一劳永逸的,没有单一的汇率制度适合同一时期的所有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所有时期,各国都会自愿或非自愿的依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对自己国家的汇率制度做出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