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287620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中有一尊神 那天,街上很冷,太阳淡淡地照着,薄得如纸,母亲引着8岁的我走过清冷的街道。我吸溜着鼻涕,拉着母亲的手,另一只手上拿着一个烤白薯。烤白薯冒着缕缕热气,香味很有诱惑力地飘散到空气中。阳光,也仿佛染上了诱人的香味。 我捏着烤白薯,看着里面黄亮亮的瓤儿,咬了一口,一种软乎乎的幸福直钻入我的五脏六腑中。那种香气,至今想起来,仿佛还荡漾在我的记忆里,缭绕不散。 就在我张大嘴,准备再咬第二口时,一声乞讨声拽住了我的注意力。我回过头,是一个面黄肌瘦的讨饭女人站在我的旁边,穿着破破烂烂的

2、衣服,手里拉着个男孩。那男孩和我差不多大,瘦瘦的,一双眼睛却不小,圆圆的瞪着我的烤白薯,一个手指伸在嘴里,使劲地咂,好像他的手指比我的烤白薯还有味儿似的。 女人看看自己孩子的馋样,又看看我手中的烤白薯,赔着笑脸道:“娃娃,把烤白薯给我孩子吃点好吗?他有大半天没吃东西了。” 我当然不答应,忙缩回手,生怕一不小心,会被那母子俩抢去似的,嘴里还像个大人似的,连连说:“没有了,就这点儿,没有了。”说着,用另一只手去推了那孩子一下。 “小斌,咋恁没大没小?”母亲皱起了眉。 “谁叫他们要吃我的烤白薯。”我不高兴地说。 母亲说:“给一点儿吧,来,掰一点儿给弟弟。”母亲哄着,边把我手中的烤白薯拿过去,说是掰一

3、点儿的,谁知一下子给那个孩子掰了一大半。 那个小家伙接过烤白薯,仿佛饿了很久似的,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的都是我的香喷喷的烤白薯啊!我非常不高兴,把另一小半烤白薯一下扔在地上,低着头跑了。 母亲捡起地上的烤白薯,吹吹上面的灰,递给那个小孩,拍拍他的头,笑笑,来寻我。我拐过街角,见没有人了,一下子躺在地上,死命地又蹬又哭:“我要我的烤白薯,我要我的烤白薯。” 母亲怎么哄我也哄不住,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道:“说不定那两个人是天上下凡的神仙呢。” 一句话,让我立即停住了哭叫,睁大眼睛问:“他们是神仙?你咋知道?” 母亲拉起我,拍掉我身上的灰土,背着向家里走去,边走边给我讲:“为弄清凡间的人谁的心肠好谁的

4、心肠坏,天上的神仙经常下凡,故意装作可怜人,来试探人们的态度。好心人呢,神就赐福;坏心人,神就降罪。” 一句话,把我吓了一跳,瞪大眼睛四处望。心悸之余,我深深地佩服起母亲的远见卓识来。我觉得母亲做得对极了,否则,这一次我一定是难逃神的惩罚了。 这以后,再见到要饭的,或者疯子傻子,我的心里都充满了深深的敬畏,也格外地尊敬他们。因为,他们中保不定哪个就是天上下来试探人心的神仙。 渐渐地,习惯成自然。一直到如今,我仍然是这样,见了讨饭的或者可怜人,心里充满了同情,能帮上忙的,都尽量帮忙。 多少年过去了,我早已知道那些“神”不过是拿来哄小孩子的,可仍然从心里感谢母亲。母亲不但让我的童年充满了烂漫离奇的

5、故事,而且在我幼小的心里早早地就塑造了一尊神,这尊神叫善良和同情。(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中段说“母亲怎么哄我也哄不住,沉默了一会儿”,请用一小段话来描绘母亲此时的心理活动。 (3)结合语境,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划线词语作简要赏析。 看着里面黄亮亮的瓤儿,咬了一口,一种软乎乎的幸福直钻入我的五脏六腑中。(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中“母亲”的印象。 【答案】 (1)母亲把烤白薯分给小男孩,又用神仙的故事教育“我”。(2)小斌真不懂事!那个小孩也太可怜了,分给他吃一点儿有什么关系。可小斌才8岁,也是个孩子啊,我该怎么才能哄住他呢?(3)“软乎乎”既指吃烤白薯给人

6、带来的快感,也把那种有东西可吃的幸福变得具体可感,语言表达极具表现力。(4)母亲让“我”把烤白薯“掰点儿给弟弟”,可见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用神仙的故事来教育“我”,可见她教育孩子很有方法。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可知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我的母亲,主要事件是母亲把我的烤白薯分给乞讨的小男孩,当我哭闹时,母亲就用神仙的故事教育我。据此概括答题即可。 (2)结合语象分析,母亲因为可怜同情那个乞讨的小男孩而把我的烤白薯分给给他时,我先是把剩下的烤白薯扔到地上,然后又在地上撒泼,因为我当时也是一个孩子,也不懂事,母亲要想法哄住我,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3)首先要理解这个词

7、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软乎乎”形容软和,用在这里是形容“幸福”这个词,幸福本来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它是人的一种感觉,因此这个词语既指吃烤白薯给人带来的快感,也把那种有东西可吃的幸福变得具体可感,语言表达极具表现力。 (4)结合文章母亲的动作、语言分析,母亲让“我”把烤白薯“掰点儿给弟弟”,可见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用神仙的故事来教育“我”,可见她教育孩子很有方法。 故答案为: 母亲把烤白薯分给小男孩,又用神仙的故事教育“我”。 小斌真不懂事!那个小孩也太可怜了,分给他吃一点儿有什么关系。可小斌才8岁,也是个孩子啊,我该怎么才能哄住他呢? “软乎乎”既指吃烤白薯给人带来

8、的快感,也把那种有东西可吃的幸福变得具体可感,语言表达极具表现力。 母亲让“我”把烤白薯“掰点儿给弟弟”,可见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用神仙的故事来教育“我”,可见她教育孩子很有方法。【点评】本题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到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然后按照人物+事件的模式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揣摩并描述人物心理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人物心理,然后再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来。 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

9、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

10、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

11、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 A.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是因为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

12、如果我”处理不好,会破坏家庭的和谐。B.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是因为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C.我决定委屈儿子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母亲已是风烛残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此时应更多地照顾母亲。D.文章通过取祖孙三代一家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下列对表达技巧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1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地点和人物。B.第4段属于环境描写,突出了春天蓬勃的生机,表现了我对生命的热爱,反衬了我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的生命将会获得新的活力而喜悦的心情。C.文章用词准

13、确,第6段中的“强壮”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在小孩眼里,父亲是“强壮”的;“高大”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D.第8段照应前文,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暗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的重任。(3)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中“整个世界”的含义。 【答案】 (1)B(2)C(3)整个世界”一方面指老人,代表着已绎过去的时代和世界;方面指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整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中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解析】【分析】(1)ACD理解正确。B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并不是因为拗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而是出于对孙

14、子的疼爱,文中我的儿子也很懂事,聪明。 (2)ABD分析理解正确。C分析理解错误,“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在小孩眼里,父亲是“高大”的;“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 (3)最后一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是一个比喻句,把我背上的和妻子背上比作整个世界。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们一家去散步,过不去的地方,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背上的是母亲,妻子背上的是儿子,我和妻子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我们孝敬老人,关爱孩子,老人幸福地安享晚年,孩子快乐成长,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

15、我们最大的愿望。因此这句话深化了文章中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故答案为: B;C; 整个世界”一方面指老人,代表着已绎过去的时代和世界;方面指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整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中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二是要理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仔细比对,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本题考查对文章文章表达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及表现手法。然后再仔细分析每个选项,判断其正误即可。 此题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文章的重要语句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这类题目,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语句所表达的观点态度。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