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寓意.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8285453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鹬蚌相争寓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鹬蚌相争寓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鹬蚌相争寓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鹬蚌相争寓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鹬蚌相争寓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鹬蚌相争寓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鹬蚌相争寓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鹬蚌相争寓意篇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寓意 鹬蚌相争 一只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蚌马上合上,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干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你就会饿死。”鹬和蚌都不肯互相放弃,这时一个渔夫走来,于是渔夫便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这一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

2、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

3、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揭示道理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

4、: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寓意: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事,而无真才实学的人。 叶公好龙 从前有位叶公,特别喜欢龙。他屋内的梁、柱、门、窗,都请巧匠雕刻上龙纹,雪白的墙上也请工匠画一条条巨龙,甚至他家穿的衣服、盖的被子、挂的蚊帐上也都绣上了活灵活现的金龙。 方圆几百里都知道叶公好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以后,很受感动,亲自下来探望叶公。巨龙把身子盘在叶公家客堂的柱子上,尾巴拖在方砖地上,头从窗户里伸进了叶公的书房。叶公一见真龙,登时吓得面色苍白,转

5、身逃跑了。 狐假虎威意思是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有说 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盲目相信。 刻舟求剑的寓意: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新寓意:与时俱进。 坐井观天的寓意: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6、揠苗助长的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篇二: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及新词。 2、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表演鹬蚌相争。 4、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重点目标: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 难点目标: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猜一猜,生猜。) 呀,都猜对了!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鹬蚌相争。(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看课件

7、,了解鹬和蚌 二、新课:(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他读的正确吗? 3、读生字:(指名开火车读) “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呀?(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所以它是鸟字旁。认识了,也记住了。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这个字,跟着老师书空。请你在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三个吗?相信你能比老师写得好! 4、读词语:指名领读。 5、比一比,组成词语。(指名) 师:看来同学们对生字和词语已经掌握了。过度: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结果又怎样呢? (二)、读故事,明道理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该

8、怎样读呀? 2、同桌试着读一读。 3、指一组读。 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再指一组读,评读。 4、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读。评价:从你的表情、动作老师看出来了 男女生读。注意“生气”“毫不示弱”等词语的读法。5、“毫不示弱”是什么意思?(看课件,选择) 你能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吗?把它写下来。 6、默读鹬蚌相争,想一想为什么鹬和蚌一起被渔夫捉去了。 体会寓意:你从这则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鹬蚌相争告诫人们: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 7、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 (三)、表演 1、问:谁还想读?谁这只鹬?你就是这只鹬,你就

9、是这个蚌。老师给你们旁白。 2、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 4、指1组演。(要有所拓展,让渔夫说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指导:光批评他们也不行呀,还应该告诉他们错在哪。)师对鹬和蚌:听了他们的提醒,你想说些什么呀? 4、出示课件: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 5、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

10、三、总结: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 四、作业:续写鹬蚌相争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根据寓言解释“矛盾”。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懂得懂得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矛与盾,从这则寓言你明白一个什么道理?生回答。师:知道说话要实事求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齐读课题。 师:念得真准,尤其是“鹬蚌”你也念准了,课题中“

11、鹬”字最难写了,谁来讲一讲,你打算怎么样记住它的? 生:我也有个好办法:“商”字摘掉帽,上面换个“矛”,右边站只“鸟”。就念“鹬”。 生:把橘子的木换成鸟就是鹬 师:你的方法非常简单,你俩都很会记生字。 从课题鹬蚌相争看,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生:“争” 师:故事到底是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探究竟。 过渡; 俗话说:“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起跑线就无从规划自己的行程”,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也要有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请看大屏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做事要权衡学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根据寓言解释“矛盾”。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12、;发展学生合理想象。 过渡:目标明确了,但要学好文言文首先要读通它,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课文,看自主读识 三、自主读识篇三:鹬蚌相争教案 教学内容:第24课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读绿线里的2个生字,学会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生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领会寓意。 3.在自主探究课文怎么写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的过程中领会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一些寓言故事 主备人:李祝成 参备人:杜峰 马娟 课时划分: 第 一 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学

13、生“展示自学” 教师“了解学情” 认读生字词。 寓言两则 宋国焦急巴望 纳闷枯死 毫不示弱 筋疲力尽 兴致勃勃 鹬蚌相争用尽力气 喜笑颜开 1.指名读。 2.评价;正音。 3.指名读。 二、学生“提出疑问” 教师“定向目标”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我们仍然带着“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去读书解决问题。 三、学生“探究疑问” 教师“点拨释疑”学习揠苗助长 (一)解决“写什么” 1.默读课文,思考写什么? 2.交流。 (二)解决“怎么写、为什么写”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巴望”什么意思?课文怎么写农夫巴望禾苗长快些? 3.农夫急什么? 4.指导朗

14、读。 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怎么写? 2.农夫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 3.“筋疲力尽”的意思是什么?想象一下农夫累得怎么样?出示: 农夫忙得头上 ,腰酸得 ,两条腿累得, 肚子饿得。可是他的心里却 ,因为 。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农夫?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第四自然段 齐读;说说怎么写的。 四、学生“反思学习” 教师“反思教学”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觉得农夫傻吗,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小结:我们要告诉农夫同时也要警醒自己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要急于求成。 2.讲讲这个故事。 五、学生“书写生字” 教师“指导书写” 学习:寓 则 宋 焦 疲勃枯 重点指导: 则:第四笔是“点”不是“捺”。 焦:上半部是“隹”不是“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