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市级).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282926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市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市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市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市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市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市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市级).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内容摘要】在城市化、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我们在深入探索的问题。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儿童,他们当中有相当一批弱势群体值得我们关注。例如,留守儿童、一些特殊家庭环境中的儿童,由于种种原因,给儿童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本文就笔者所在学校中,这些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通过实例做简单的剖析。并且探讨了农村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既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方面入手,并注重四者的结合,齐心协力,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20世纪90年代

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制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伴生的教育制度所形成的壁垒。由于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又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等原因,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便产生了。多数研究者将“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全国妇联2008年2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我国人口1%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

3、村留守儿童接近5 800万人,这个数字仍在逐渐增加,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亲情的缺失及家庭教育的缺位,虽然在学业方面与其他类型的学生相比差异不大,但容易出现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方面的问题,。分析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是目前这一群体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享受父母的抚慰和关爱,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导致人格发展不健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1. SCL-90

4、检出心理健康方面 李宝峰等采用SCL-90 量表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 ,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4个因子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01)。王东宇等研究发现,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有30.3%的中学留守孩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非留守孩。 2 人格方面 范方等对亲子教育缺失组(留守儿童) 和对照组的16PF得分进行比较发现:留守儿童组乐群性、稳定性、轻松性、自律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世故性、紧张性、忧虑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赵红等采

5、用EPQ个性问卷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对留守儿童组与非留守儿童组各自进行因子分之间的性别比较,结果发现留守组儿童男女之间在内外向、神经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和自我意识总分这6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非留守组男女之间仅在行为因子上有差异。而程少贵等用和量表在江西省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焦虑,留守儿童的精神质、内外向、掩饰性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同龄常模,神经质量表得分留守男性儿童与同龄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留守女性儿童的神经质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同龄常模。 3 焦虑状况 刘正奎等对重庆、贵州两地乡镇的中小学生( 包括留守及

6、非留守儿童) 进行焦虑水平及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状态焦虑水平上要明显地高于非留守儿童, 而两者在特质焦虑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个体焦虑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首先, 父母离开时, 儿童的年龄越小, 留守儿童的焦虑水平越高。其次, 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频次对其焦虑水平也有重要的影响。龚开国研究结论也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状态焦虑水平普遍比非留守儿童高,但特质焦虑水平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是否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年级、性别等因素。张顺等1对安徽省某县两所农村小学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发生率为17.1%,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 4

7、其他方面 周青云等2研究显示:留守儿童群体当中有较严重的心理危机, 主要表现在: 脾气暴躁、焦虑自闭、自暴自弃、消极自卑,做事无恒心, 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在调查中, 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任性霸道、自私冷漠、敏感多疑、固执己见、情绪多变、逆反心理重, 常为一点小事怒发冲冠、暴怒不已,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霍金芝等3研究指出不稳定的家庭结构是儿童个性发展偏异的高危因素,亲子关系是影响个性发展的核心,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是导致亲子关系不良的重要因素。施学忠等4认为不良家庭教育方式易使儿童青少年出现各种情绪行为问题、神经症状、学业不良和反社会行为。叶敬忠等5将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

8、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及同辈监护四种, 研究认为处于隔代监护下的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最多。这些儿童没有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不仅经常有撒谎、迟到和不交作业的行为, 并且与人交往的能力欠缺, 自我约束力也差。王东宇等6研究结果显示,父母与孩子分离时间的长短、代养人的教养方式、留守孩的性别、年级以及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是影响留守孩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与父母分离时间不同的各组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均存在显著差异,分离时间在1年以内的除外,与父母分离时间越长,留守孩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各种心理问题越突出。男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留守孩,高中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初中留守孩,与兄弟姐妹生活

9、在一起的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没有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孩。许多研究者的研究结论还认为,心理不健康与人格发展不健全不仅将导致留守儿童学业不良与行为问题,而且可能对他们成年后的人格和社会认同适应能力产生极大影响,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二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 多数学者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相关因素的观点基本一致,认为这是由社会、学校、家庭及儿童自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以学校与家庭因素最为重要。 叶曼等7认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父母因素、监护人因素以及自身因素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邵艳等8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研究也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是由社会、

10、学校、 家庭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因学校教育偏差、家庭教育缺失等原因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胡小爱9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单纯地是由于父母长期外出远行所引起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变化发展的问题,而是社会、学校、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自身之间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黄俊霞等20认为,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教养人教育方式不当、教育能力低、监管力度不够,学校和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都是造成他们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从以上几位学者的结论可以看出,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从外部因素(社会、学校、父母、监护人)和内部

11、因素(自身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还有一些学者把着眼点放在家庭影响因素上,范方等6发现,留守儿童的亲子教育缺失导致其家庭环境的恶化,家庭环境的恶化是形成其不良人格特点的重要原因。莫艳清21认为,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环境恶化和亲密度较低以及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关注过少直接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见,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曹建平22从另一方面研究认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呈现出社会支持的朋辈性、亲子关系的残缺性、教育管理的松散性、社会交往的闭锁性与自主性等特点,这种特殊的成长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三、 农村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既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12、的趋势无法避免,留守儿童的问题又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并且这一人群正在不断加大,问题正在突现,因此我们必须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方面入手,并注重四者的结合,齐心协力,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1.从政府教育的角度出发,政府要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帮扶。在村社可以建立更多的“留守儿童之家”,并在其中设立亲情热线,让留守学生与父母及时沟通,及时为孩子们传送温暖;设立谈心室,为有心理疑惑的孩子提供一个倾诉的窗口;采取疏导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设立专人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纠正其心理偏差,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2、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出发,社会要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

13、庭中,时刻感受到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如果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就可以减少他们心理的疾病,让他们坦然的面对这个世界,以良好的素质走向以后的人生。首先,社会各界要广泛动员,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宣传手段呼吁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与帮助,而千里寻母记便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它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反映了留守儿童的现状,在很多程度上使社会对留守儿童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帮助到了一些留守儿再次,也是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教会让留守儿童自立自强,这也是非常有效也可行的方式之一,据我们的调研,通过自强的志愿者与爱心妈妈的关心与帮助,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教会留守儿童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过完留守

14、的日子,学会开朗、大方、乐观地看待世界。3、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组建优异的理论教育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教师作为专门的教育人才,能根据孩子们身理和心理的特点,有效的采取各种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全面的高效的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能顺利的走出心理的误区。首先为他们设置家庭背景档案,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孩子们情绪的波动变化,做好孩子的“亲情家长”,深入到孩子心灵的深处,能够知道孩子心里所思所想,体会到他们的内心感受。其次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淡忘亲情的欠缺,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亦可加强监督,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

15、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要发动全校师生对“留守学生”进行结对帮扶活动,还要寻求社会上的帮助。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学生”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同时还应包括对该孩子的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措施。班主任不仅要负责他们的校内学习,而且要主动与监护人联系、沟通、传授基本的家庭教育方法,并让家长做到定时与子女进行“电话教育”,对”留守学生”进行校外学业辅导。另一方面应该重视对他们进行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暴露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学校应安排定期和不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的经验教训,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建立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对“留守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矫正。同时,教师应主动承担责任,全方位关心照顾“留守学生”,要鼓励和引导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健康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