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美术概论.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27957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美术概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二学期美术概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二学期美术概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美术概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美术概论.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石甲骨文对中国书画发展有什么意义?2006-08-16 11:57 甲骨文造字的规律体现了汉字构成的基本途径,甲骨文上的文字,有用朱笔书写后用力契刻的,也有先刻出文字后再在笔画里涂朱的。笔画是甲骨文的骨架,由此发展出中国书法的核心笔法。 甲骨文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早期代表,有自己的风格面貌。中国书法的行列顺序要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书同文”之后,才确定了竖写左行的章法。 在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之前,两周的青铜器铭文和石刻文字早在北宋(12世纪)已成为金石学的主要内容,到清代中叶(18世纪)以来,要倍受学术界和美术界的重视,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金石书画运动。 石鼓文和周王室青铜器上的铭文都被成为古箍

2、大篆。大篆笔法圆润,字体瘦长,大小相反,章法整洁,有庙堂之气。它既是实用的颂词,又有书法的观赏价值,“篆书”的概念经过秦始皇时丞相李斯书写的“秦篆”(即小篆)的强调,在后来的中国书法篆刻艺术中始终代表了正统的观念。以上资料摘自洪再新编著的中国美术史。 西汉马王堆帛画和先秦楚帛的渊源关系是什么? 主要是问他们之间的渊源关系最佳答案 马王堆汉墓帛画 中国西汉绘画作品。19721974年先后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3号汉墓。帛画共5幅,其中1号墓1幅,3号墓4幅,创作时间为汉文帝时期,是迄今发现的汉代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 1号墓帛画,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画面

3、完整,形象清晰。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上段顶端正中有一人首蛇身像,鹤立其左右,可能是大神烛龙;画的左上部有内立金乌的太阳,它的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红圆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相对的右上部描绘了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应是墓主人升天景象;人首蛇身像下方有骑兽怪物与悬铎,铎下并立对称的门状物,两豹攀腾其上,两人拱手对坐,描绘的天门之景。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个侍女随从,根据服饰、发饰特点,并对照出土的女尸,可能是墓主人形象。下段有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玉璧上下有对称的豹与人首鸟

4、身像,玉璧系着张扬的帷幔和大块玉璜;玉璜之下是摆着鼎、壶和成叠耳杯的场面,两侧共有7人伫立,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鸱、羊状怪兽分布周围(见彩图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西汉)湖南长沙出土)。 3号墓出土的一幅帛画与此幅尺寸、形制、内容都相近。这两幅帛画以有序的层次展示了汉初人们观念中的宇宙图景,取自远古神话的大量形象和按照现实描绘的人与物构成天、地、人相沟通的境界。帛画出土之前分别置放在两墓内棺的板上,是葬仪中用以表示招魂、导引后随葬的旌幡,又称“非衣”。因而,其主题是灵魂升天,画中人物正行进在通往“天国”的途中,天上日月并辉、明乐环响,

5、龙、豹、翼鸟、玉璧等均是吉祥、护佑的象征。 发现于3号墓棺室西壁的一幅帛画长212厘米,宽94厘米,描绘了盛大的车马仪仗场面。左上方有两行人物,文武属吏簇拥着戴冠、着袍、佩剑的墓主向前行进,队列前有5层高台;左下方有100多人组成的方阵,阵中是正在鸣金击鼓的乐队;右上方有4列驷马车骑;右下方有14纵列共100余个骑从,画中所有的人物、车马都面向墓主人方向。有人认为描绘的是誓社、耕祠场面,也有人根据所绘的大都是武卒、车骑,认为描绘的是接受身为军事将领的墓主检阅的仪仗。同一棺室东壁也有大小与两壁相同的一幅帛画,因破损严重难辨全貌,根据残片中的建筑、车骑和妇女划船等形象,推测描绘的是墓主的 家居生活

6、。 3号墓出土的另一幅帛画长约100厘米,高约50厘米,描绘了4排共44人。人物有男女老幼之别,衣饰简朴,有的上身裸体,所有的人物动态均是当时称为“导引”的健身动作,屈体、伸肢、跳跃、回旋,姿态各异,十分生动。根据人物动作与旁边的题字,可知是一幅运动范围式的画作,定名为导引图。 马王堆帛画的出土填补了汉代早期织物绘画实例的空白,也表明吸收先秦、主要是楚国的艺术内涵、风格和形象模式是此期绘画的特点。T字形帛画中不少神话图像与楚辞的记述相符,与楚国美术的造型有源流关系。同时,一种新的注意观察现实的创作方法也在发展,3号墓西壁帛画对社会活动场面作了记实性描绘。 观念和想像中的景物融入理性的构成,在T

7、字形帛画上尤其明显。复杂的个体形象经整体安排,既灵活舒散,又循序合理。画上段两条翼龙的向内动态,紧凑地牵领着这一华采部分;中段两条穿璧长龙呈H状,龙首部分为墓主及其随从在这个画面中心间隔出疏朗的空间,使墓主形象在以密为主的画面上突出醒目,龙尾部分将下段众多形象合拢,并促成境界的自然过渡。以4条龙为构图取势,全画上下呈“开合”节奏,左右呈均衡变化,形象相互以动静对照,达到二维平面绘画风格的高度水平。3号墓棺室西壁帛画通过分区布局,使基本处于静态的人物、车骑因队列的方向性变化隐含有动的趋势,右下方的乘骑作朝内的造型是新的表现手法。 帛画中数量可观的人物提供了早期绘画人物造型的特点,头部在人体比例中

8、较大,对墓主全侧面的刻画有助于显现其形象特征,带有肖像画的性质。线条是全部画作的基本造型手段,粗细变化之中流畅致韵。着色方法主要是勾线后平涂,部分使用了渲染,少量形象直接用色彩画成。画面以朱红、土红、暖褐为基调,石青、藤黄、白粉等丰富色彩的运用服从于统一的色调,产生了 诡异、华丽、热烈的效果。 参考书目 何介钧、张维明:马王堆汉墓,文物出版社,北京,1982。(范迪安)先秦装饰艺术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先秦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其装饰艺术以青铜器为代表。在青铜器的装饰上,可分为图案和雕塑两种形式,但两者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图案纹样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在鼎盛时期的青铜器上,流行饕餮、夔龙、夔凤等幻想

9、的动物纹样。在器物的主要部位装饰饕餮纹,夔龙、夔凤出现在次要的装饰面上。几何纹样以不规则的云雷纹为多。春秋时代装饰风格的转变,主要是铜器上的装饰花纹趋于简易,纹样多窃曲纹、环带纹和双头兽纹,窃曲纹和双头兽纹都是鼎盛期流行的饕餮纹和夔龙纹的变体,按图案规律重新组织而成。工匠们对二方连续的图案组织运用得更为纯熟。战国是青铜器的更新时期,装饰纹样以蟠螭纹最普遍,往往布满器物的表面,图案组织繁复重叠,流于琐细造作。错金银法也给铜器的纹刻带来了新的画面,如河南汲县等地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鉴和其它纹饰铜鉴。 青铜器装饰的雕塑形式,有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几种手法,以写实为主,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生动刻画了各种物象。有的器形就模仿动物造型,如陕西兴平出土的战国时代的犀牛尊就很有代表性。 青铜器作为礼器,本身作为巫教和礼教文化的象征和礼教功能,服务于贵族王室,其在装饰风格上更能够体现这一点。 先秦装饰风格的社会性也很有特色。从事这项活动的工奴称为“宰。管理宰的人叫做“百工”。“百工”之上还有“冢宰”。有一定政治地位的冢宰,对如何运用器物造型、装饰纹样或饰件,以及铭文族徽来反映贵族的社会关系,负有主要责任。他们的作用,相当于书刻甲骨文的巫史。 由于是专为贵族统治者定制的,又特别使用在宗庙祭祀等神圣庄严的场合,因此整个制作过程凝聚了百工们集体的创造力,其作品也就格外深沉厚重,蕴蓄了伟大的历史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