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279063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梳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语法现象; 掌握停顿、短句的方法和规律 学会翻译,把握文意。教学类型:复习课教学时数:两课时开篇词: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南通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外。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本节课,我们就文言文句式、文言文断句、停顿内容做一次复习。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项文言文句式。文言句式理解一、导入语 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2、固定句式等。 二、课前热身选出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菊,花之隐逸者也 士卒多为用者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问:怎么做出来的:这道题考查辨析文言句式。其中项是判断句,项是谓语前置句,项是定语后置句,只有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教师总结做题方法: 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积累时,要记例句,不能脱离语境孤立记忆。 三、知识梳理根据已学知识回顾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句式特点,并各找一例子。(学生交流,归纳)1判断句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等形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菊

3、,花之隐逸者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为”等表示判断。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梁父即楚将项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死,则徙尔。此皆良实,志虑忠纯。(3)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此人力士。2被动句 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2)“为”“为所”表被动。 如:士卒多为用者 为予群从所得。(3)没有语言标志,意义上表被动 如:帝感其诚。3倒装句(1)宾语前置 通常分为三种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何以战?”“微斯人,吾谁与归?”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

4、置。如:“忌不自信。”“弗之怠。”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何陋之有?”(2)定语后置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置于句后作补语。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行者休于树” “徐喷以烟”“屠惧,投以骨”(4)主谓倒装 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幸哉,今日也。”4省略句省略主语。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省略介词宾语。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5

5、固定格式 如何:把怎么样。如太行王屋何? 以为:把当作。 以虫草为林 孰与:与相比,谁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得无乎:怎能不呢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不亦乎:不是吗 不亦乐乎?四、课堂检测从下面的语句中找出判断句和被动句。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屠惧,投以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苛政猛于虎也 见渔人,乃大惊 刿曰:“何以战?” 君将哀而生之乎 句子停顿和断句一、导入语文言断句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对文言句子能够正确地断句,可以看出同学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考试说明要求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而考生要了解文言文

6、断句的一般方法。 二、考题呈现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请学生总结刚才断句时感受。讨论划分断句方略:读文段,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明确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一般来说中考文言文文体主要是记叙性文段把握事件梗概、有那些人物等等。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大的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再让学生断句。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献 玉 者 曰 以 示 玉 人 玉 人

7、以 为 宝 也 故 敢 献 之 子 罕 曰 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 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先请学生概括写了什么人物、故事梗概。(宋 人、子 罕;子 罕拒受宝玉,以不贪为宝)出示答案: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子 罕 弗 受献 玉 者 曰以 示 玉 人玉 人 以 为 宝 也故 敢 献 之 子 罕 曰我 以 不 贪 为 宝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皆 丧 宝 也 不 若 人 有 其 宝三、知识梳理1抓主干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这些一般是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往往作句子的主

8、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让学生看下面的例子)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名词为:马、胡、人 而做主语的是“马”和“人”,“胡”只能成为入的宾语。所以正确的断句是: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动词,在文言文中往往是谓语,也可以根据谓语来判断句子成分,进而好断句。另外,表对话的动词如云、曰、谓、言等,我们可以在它后面直接断句。(例子略)2.找虚词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也可以做为断句的依据。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疑问语气词:何、胡、

9、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3辨句式古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也成为我们断句的好帮手。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4.明修辞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针、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总结梳理断句注意点:通读全句,了解整个句子的大致意思,可按内容或结构为界从中分

10、开。要正确理解词义,注意语序,切记不要仅凭现代汉语的习惯理解文言文。利用多数文言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文言文中使用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的句子,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和结构,可据此推断。利用“问”“对”“曰”“云”“道”等表示对话标志的字,推断出对话部分。利用虚词断句。如“盖”“夫”做发语词,常在句首;介词“于”“以”和连词“而”“则”一般在句子中间;“也”“焉”“矣”“哉”“乎”一般在句子未尾。四、巩固练习庞 葱 与 太 子 质 于 邯 郸 谓 魏 王 曰 今 一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否 二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疑 之 矣 三 人 言 市

11、有 虎 王 信 之 乎 王 曰 寡 人 信 之 矣答案如下:庞 葱 与 太 子 质 于 邯 郸谓 魏 王 曰今 一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王 曰否二 人 言 市 有 虎王 信 之 乎王 曰寡 人 疑 之 矣 三 人 言 市 有 虎 王 信 之 乎王 曰寡 人 信 之 矣划分句子停顿一、导入学习文言文诵读是一个关键,读的内容在近几年考卷中还是有所体现,现就以读的节奏为例谈谈怎样断句,主要指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顿二、尝试练习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问今是何世3.夫环而攻之而不胜4. 故君子有不战5而乡邻之生日蹙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8.其一犬坐于前

1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学生做,提出划分停顿注意点三、知识梳理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

13、先帝不以臣卑鄙”。永之人/争/奔走焉。“争”是“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例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2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 “然”、“则” “然则”、“岂”、“岂若”、“宜”、“诚宜”、 何尝、其等。关联词:且、虽、因、“惟”、 “故”等。诵读时,这

14、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3“而”字后表示转折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和后边的词语存在修饰关系、顺接关系、并列关系,那么 “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余闻而愈悲。4. 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例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 来”的意思。例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5.表示方位或时间性的词语后边要加以停顿。“俄而”“未几”“先”“中”先天下之忧而忧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