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278719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消防知识培训资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年月日起施行。二、吉林省消防条例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三、企业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2、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四、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援的障碍物。 五、引起着火的三个要素可燃物 、助燃物和着火源。在我们的生活中,着火三要素无处不在,建筑物的木质装修、家具、塑料制品、液化石油气、衣物布料、电器设备等都是可燃物;空气中的氧气就是助燃物;点燃的火柴、打火机、蜡烛、蚊香、使用中的燃气炉具、热水器、电线短路等都是点火源。 六、火灾的发展规律实践证明,多数火灾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

3、成为大火的。火灾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初起、成长、猛烈、衰退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造成火灾危害的关键。 (一)火灾初起阶段。一般固体可燃物质发生燃烧,火源面积不大,火焰不高,烟和气体的流速不快,辐射热不强,火势向周围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这段时间的长火灾的发展规律短,随建筑物结构及空间大小的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少量的人力和简单的灭火工具就可以将火扑灭。 (二)火灾成长阶段。如果初起阶段的火未被发现或扑灭,随着燃烧时间的延长,燃烧强度增大,温度逐渐上升,燃烧区内逐步被烟气所充满,周围的可燃物迅速被加热,此时气体对流增强,燃烧速度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会在一瞬间形成一团大的火焰。在这种情况下

4、,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力和消防器材装备,才能及时有效地扑灭火灾。 (三)火灾猛烈阶段。随着燃烧时间的延长,燃烧速度不断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燃烧温度急剧上升,持续温度达600度至800度,辐射热最强,气体对流达到最高速度,燃烧物质的放热量和燃烧产物达到最高数值,此时建筑材料和结构受到破坏,发生变形或倒塌。这段时间的长短和温度高低,取决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组织较多的灭火力量和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控制火势,扑灭大火。 (四)火灾衰退阶段。猛烈燃烧过后,火势衰退,室内温度下降,烟雾消散,火灾渐渐平息。 七、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用火不慎、违章操作、玩火、吸烟、电气、自燃、雷击、放火

5、、以及其他因素,如地震、风灾等。 八、火灾中可致人死亡的四种原因除少数特殊的情况外,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有毒气体(特别是一氧化碳)。火灾中,一般认为最有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在死者身上,虽然也能检查出氢氰酸以及其它有毒气体,但这些对导致死亡几乎没有直接影响。 (二)缺氧。由于燃烧氧气被消耗,因而火灾中的烟有时呈低氧状态。由于吸入这种烟而造成缺氧,有时可致人死亡。 (三)烧伤。由于火焰或热气流损伤大面积皮肤,引起各种并发症而致人死亡。 (四)吸入热气。如果在火灾中受到火焰的直接烘烤,就会吸入高温的热气,从而导致气管炎症和肺水肿等而窒息死亡。 九、怎样报警(一)、报警早、损失小。 火灾初起时,火

6、势小,容易扑灭;发现火灾,要尽快报警和组织扑救,控制火势扩大蔓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二)、火警电话119,报警方法记心头。 发现火警要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要讲清: 1、起火地址、门牌号码; 2、燃烧物品、起火楼层,是否有人被困; 3、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报警后,要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十、安全出口 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封闭楼梯间 :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防火分区: 在建筑内

7、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十一、灭火的基本办法(一)、冷却灭火法: 1、将水或二氧化碳等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物上;2、用水冷却保护受到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防止其达到燃点而燃烧; 3、用水冷却保护受到火势威胁的钢建筑结构或可燃气体、液体容器,防止其受热变形倒塌或发生爆炸。(二)、窒息灭火法;1、利用不燃或验证燃材料直接覆盖较小面积的火源或某些禁水物质的燃烧;2、向着火的易燃和可燃液体表面喷射泡沫;3、将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汽等充入较封闭的燃烧区域;4、利用高压喷雾状水封闭窒息可燃气体,液体容器喷出的较小火炬式的火焰

8、,或某些高闪点可燃液体的燃烧;5、向着火的地下建筑物内喷射高倍数泡沫;6、关闭建筑物的门窗、孔洞,用物封堵隧道、矿井、地下室出入口,阻止空气流入,减缓或熄灭火势。(三)、 隔离灭火法1、将燃烧着的物体移到安全地点,防止其引燃附近的可燃物;2、将受到火势威胁的可燃物,可燃气体、液体钢瓶、桶罐等疏散到安全地点;3、通过破拆或疏散的方法造成隔火间距;4、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阀门、堵塞泄漏,防止其流入扩散到燃烧区;5、筑堤阻拦已燃或未燃的可燃液体的流散,防止扩大火灾面积;(四)、 抑制灭火法将灭火剂参与燃烧的链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停止的方法。

9、另外,还有用扑打法扑灭灌木丛燃烧或某些固体物质燃烧;用强力空气摧扫、阻止灌木丛火势蔓延;用水稀释熄灭某些溶于水的可燃液体的燃烧等均可称之为一种灭火方法。 十二、电器发生火灾灭火办法首先要切断电源。在无法断电的情况下千万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因为水和泡沫都能导电。应选用二氧化碳、1211、干粉灭火器或者干沙土进行扑救,而且要与电器设备和电线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高压设备还应防止跨步电压伤人。 十三、逃生的基本办法(一)、及时发现火情,行动要快,逃生行动是争分夺秒的行动,正确的逃生办法应是在听到火灾警报或“着火啦”的喊声后,不要迟疑,立即起床、穿衣或拿好衣服、钱物、关闭电源,跑出房间,关好门后进入通道

10、,奔向楼梯间向下层疏散。如有广播,应仔细倾听,遵循广播指引的疏散路线和注意事项,当无广播或人员指引疏散时,首先应选择距离近而直通楼外地面的安全通道疏散,因为以逃到着火建筑物之外地面最为安全。 (二)、如打开房门发现走廊或楼梯间有烟气流动时,最好返回洗漱间将衣服、毛巾淋水沾湿,掩住口鼻、以低姿循安全通道逃生。除了正常的疏散通道外,一、二层的门窗、阳台等处也是大可利用的安全出口。 (三)、当楼梯口或下行通道被烟火封锁时,首先要弄清烟火弥漫的程度和必须通过的距离。如果必须通过的烟火区距离很短,火势很弱,一冲即可通过时,则应在淋湿衣服、掩好口鼻的个人防护下,毫无迟疑地过去,闯过去就能获得安全。也可利用

11、楼内消火栓,以喷雾水流保护人流快速通过。 (四)、当着火层、着火层的上部各层和以下各层都必须共用一个安全疏散通道时,则应首先让着火楼层的人员先行撤离,次之为着火层的以上各层,再之为着火层以下各层。因为烟火向上部发展蔓延速度最快,上部首先受到火势 威胁。因此,当上层着火时,其下各层人员不必惊慌,与上层逃生 人流争抢通道。 (五)、当确认正常的安全疏散通道已被烟火牢牢封死时,不必惊慌。可用楼内的各种辅助安全设施,如防烟楼梯、紧急疏散通道、室外楼梯等设施,尽量向地面疏散。 (六)、当确认无法逃至楼外地面时,则应以寻找临时避难场所,等待消防队救护为主要行动方向。如进入避难层、避难间、防烟前室、防烟楼梯

12、间,撤退至楼顶平台上的上风处,进入未着火的防火分区或防烟分区等处,求得暂时性的自我保护。 (七)、当确认走道已被烟火封死,无法开门冲出房间时,应首先紧闭房门,封堵烟火侵入。避至阳台、若无阳台,可将窗帘、床单、被单等撕开制成绳索,最好用水打湿,牢固系于暖气管、窗框等部位,顺绳沿墙从窗口滑下,滑下时最好怀抱枕头或靠垫之类物品,以便“软着陆”。如所在楼层高,则进入下层的阳台或窗口。十四、九种疏散逃生本领(一)、熟记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要害部位、消防标志位置。(二)、照各自工作职责和任务,立即组织人员有序疏散。 (三)、必须穿过烟雾逃生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保护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身体尽量贴近地面顺墙逃向远离烟火的安全出口。 (四)、如果房内有防毒面罩,逃生时一定要将其戴在头上。 (五)、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六)、当楼梯被烈火、浓烟封闭时,可通过窗户或阳台逃向相邻建筑物或寻找没火的房间,或将门窗封闭,防止烟雾入侵。 (七)、如果烟味很浓,门已经烫手,应将门缝塞严,泼水降温,呼救待援。 (八)、在发生火灾时,若建筑物内或室内有救生缓降器,救生滑道及绳索的,要充分利用这些器具逃离火场。 (九)、楼内失火可以向着火层以下疏散,逃生时不要乘坐电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