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设计的探讨.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276003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设计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设计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设计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设计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设计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设计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设计的探讨.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设计的探讨 以高考物理试题“材料性质”命题为例 冷文义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332000)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机器、构件、器件和其它产品的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了解材料科学技术的有关知识及应用,体会它们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已成为高中物理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文从材料性质的角度,结合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理念,对高考物理的专题复习设计谈谈个人的经验。一、材料的电学性质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中,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2、()中有如下一道物理试题。24(15分)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0(1+t),其中称为电阻温度系数,0是材料在t=0时的电阻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是与温度无关的常量。金属的电阻一般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正温度系数;而某些非金属如碳等则相反,具有负温数系数。利用具有正负温度系数的两种材料的互补特性,可制成阻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已知:在0时,铜的电阻率为1.710 8 m,碳的电阻率为3.510 -5m;在0附近时,铜的电阻温度系数为3.910 3 -1,碳的电阻温度系数为-5.010-4-1。将横截面积相同的碳棒与铜棒串接成长1.0 m的导体,要求其电阻在0附近不随温度

3、变化,求所需碳棒的长度(忽略碳棒和铜棒的尺寸随温度的变化)。 解析:设所需碳棒的长度为,电阻率为,电阻为,电阻温度系数为;铜棒的长度为,电阻率为,电阻为,电阻温度系数为。根据题意有:,式中、分别为碳和铜在0时的电阻率。则有:,式中为碳棒与铜棒的横截面积。碳棒与铜棒连接成的导体的总电阻和总长度分别为:,式中,联立以上各式得:。要使不随变化,此式中的系数必须为零。即:=0。可得,代入数据解得此题巧妙利用具有正负温度系数材料的互补性,制成阻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将电阻与电阻定律、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及串联电路等知识贯穿于其中。从江西省对190000份抽样试卷的分析中得出,本题区分度0.

4、4分上,考生人均得4.64分,难度0.310(如从抽样卷中去除零分者,人均得6.92分、难度0.461),零分人数占抽样数的30.09%。本题的得分比教师预想的要低得多。由于新课程强调“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虽然标准没有明确要求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但通过标准的活动建议可以知道,应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可适当了解一些导体的热敏特性、超导现象和超导材料等,并了解其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在高考专题复习时,教师应让学生知道电阻与材料、长度以及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知道电阻定律及其表达式;要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了解导体电阻率的概念,知道常见金属导体电阻

5、率的大小的排序。二、材料的力学性质在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中,天津市和江西省物理试卷中有如下一道物理试题。8(4分)惯性制导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的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于劲度系数均为k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O点的距离为s,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 A.方向向左,大小为kx/m B.方向向右,大小为kx/m

6、 C.方向向左,大小为2kx/m D.方向向右,大小为2kx/m试题以牛顿运动定律和胡克定律为知识载体,联系现代科技和生活实际,内涵丰富。从江西省对15000份抽样试卷的分析中得出,本题区分度0.26,考生人均得3. 4分,难度0.85。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高考专题复习时,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

7、的装置。而且还要知道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如获得弹力或减缓振动等);三、材料的光学性质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中,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宁夏卷)中有如下一道物理试题。23.(11分)青岛奥运会帆船赛场采用风力发电给蓄电池充电,为路灯提供电能。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控制路灯电路的开关,实现自动控制。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照射光的强弱而变化,作为简化模型,可以近似认为,照射光较强(如白天)时电阻几乎为0:照射光较弱(如黑天)时电阻接近于无穷大。利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借助电磁开关,可以实现路灯自动在白天关闭,黑天打开。电磁开关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1、2两接线柱之间是励磁线圈,

8、3、4两接线柱分别与弹簧片和触点连接。当励磁线圈中电流大于50mA时,电磁铁吸合铁片,弹簧片和触点分离,3、4断开;电流小于50mA时,3、4接通。励磁线圈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0mA。(1以下器材设计一个自动控制路灯的电路,画出电路原理图。 光敏电阻;灯泡L,额定功率40W,额定电压36V;保护电阻;电磁开关;蓄电池E,电压36V,内阻很小;开关S,导线若干。回答下列问题:如果励磁线圈的电阻为200,励磁线圈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V,保护电阻的阻值范围为 。在有些应用电磁开关的场合,为了安全,往往需要在电磁铁吸合铁片时,接线柱3、4之间从断开变为接通。为此,电磁开关内部结构应如何改造?请结

9、合本题中电磁开关内部结构图说明。答: 。任意举出一个其它的电磁铁应用的例子。答: 在高考命题中,以往的实验题往往来源于课本中的实验拼凑起来组成大题,实验题能力要求不高,主要以原有实验的再现为主,记忆性的味道浓一些。而此题以功能材料的光学性质为切入点,根据电学和传感器知识设计一控制电路,能力要求更高,信息量更大,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材料的光学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照相机上的增透、立体电影、工艺检测。该试题情景较新,注重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在高考专题复习时,教师应让学生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技术意义;能够知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能列举传感器

10、(如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以及压电传感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对典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意义、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四、材料的热学性质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中,广东省物理试卷中有如下一道物理试题。15.(11分)某实验小组探究一种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现在器材:直流恒流电源(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输出的电流恒定)、电压表,待测热敏电阻、保温容器、温度计、开关和导线等. (1)若用上述器材测量热敏电阻的阻的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请你在实物图上连线。 (2)实验的主要步骤: 正确连接电路,在保温容器中注入适量冷水,接通电源,调节并记录电源输出的电流值; 在保温容器中添加少量热水,待温度稳定后,

11、闭合开关,_,_,断开开关; 重复第步骤操作若干次,测得多组数据。 (3)实验小组算得该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值,并据此绘得图中的t关系图线,请根据图线写出该热敏电阻的t关系式:_t()(保留3位有效数字)。关于热敏电阻的测量学生不会感到陌生,但题目并不是简单“实验再现”,而是要让学生去思考、探索已经设计好的实验步骤的意义,“探究”与“猜想”始终贯穿全题,这种试题方式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呼应。从107223份抽样试卷分析得出:全卷难度0.61、信度0.85;非选择题难度0.51、信度0.77、区分度0.97,实验题得分率低。在高考专题复习时,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某些材料的热敏特性,知道材料的热学性质

12、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空调机、电冰箱等各种设备。在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试题方式的改变势必推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和复习方法的改进。因此,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学中要重视基本实验,常规实验,学生要加强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的理解,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总之,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进行高考物理的“材料性质”专题复习设计时,必须重视材料科学技术的有关知识及应用,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通过具体实例,将专题复习内容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复习视野,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1. 恽英 大学物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年2. 教育部考试中心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3. 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新课程实验60问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