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27351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散文专项一、散文的基本知识:.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进一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体现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2特点:形散神不散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体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烘托、对比、体现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论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3分类:(根据对象及内容)记叙散文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表白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 ,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认。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

2、展示人的精神,表白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认。抒情散文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 ):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体现作者的好恶、但愿、追求。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有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有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体现作者的好恶、但愿、追求。议论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规定)二、考点分析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看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根据

3、标题拟定中心,相应地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根据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态度;根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态度。 看抒情议论句: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体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有关看反复浮现的句(段):为了使自己所体现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故意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体现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领:(1)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运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体现的精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1)线索 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

4、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常用的散文线索类型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某一具体事物。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根据.答题要领:状物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物”:如背影中的“背影”;高尔基海燕中的“海燕”;珍珠鸟中的“珍珠鸟”叙事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事情的通过”或“作者的所见所闻”:如散步中“一家人的散步情景”;鲁迅的藤野先生中的“我与藤野先生的关系”。抒情散文的线索往往是“作者的情感变化”。(2)思路、顺序:考题形式:()持续的材料或几种段落或词语能否调节顺序?为什么?答题思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

5、辑关系形式,一般我们不主张批准调节,但无论与否批准调节,都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分析。(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种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种地方。答题思路: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以叙事为主的散文,对顺序的考察,重要考察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判断或作用。顺叙(作用:叙事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倒叙(作用:导致悬念,吸引读者,使情节有起伏,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作用:对重要情节或重要人物起补充、铺垫、烘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插叙作用

6、的答题格式:补充交代了-,体现了-,为下文-作铺垫。3、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种大的考点,可以涉及诸多小项,分析如下:()字词含义:字面意思 + 语境义。答题思路: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关注词语在文中的引申义、比方义。(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体现作用,看该词语对体现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体现词语的精确性或生动性。(3)赏析句子指出体现形式(修辞、句式、谐音、叠词等)指出该句的体现

7、力及所写内容(形象、生动、简洁、传神、新颖地写出了)指出体现效果或作者的思想情感答题格式:运用了-的手法,(形象、生动、简洁、传神、新颖)写出了某事物的-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情感。4标题(1)考题形式:标题的含义: 答题格式:表层含义 + 深层含义(联系中心)(+文章主旨体现的感情)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和文章内容有关的基本意思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方义、象征义()考题形式:标题的作用。答题措施技巧:贯穿全文线索、表白写作对象、概括文章所叙之事、揭示情感主旨、激发读者阅读爱好。答题格式:(标题若使用了修辞,先要分析)+以-为题,引起读者爱好。或标题 概括了文章的重要事件。或揭示了文章主旨

8、,涉及了-情感。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考题形式:拟写标题。答题措施技巧:以文章的线索作标题以文章的中心作标题以文章的重要情节作标题以写作对象作标题。5揣摩人物语言考题形式:补写人物心理活动技巧:1、必须用第一人称;2、须在整体感知基本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例如:一位妈妈与家长会第4题:她边哭边说:“妈妈,我始终都懂得我不是个聪颖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考题形式:分析(归纳、写出)心理活动。只需归纳出人物的心理特点。.人物形象分析此类题一般从两个角度来命题:一是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文章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性或人物形象;二是结合文章中的某段文字或某个事例,说说人物的性格特点。解

9、题思路:一看写人措施,也就是分析具体的描写措施: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对比、烘托手法等;二看抒情和议论句,此类语句往往在叙事之后、文章结尾处、,少量在叙事之前的过渡处,常常是对人物精神品质的升华;三看中心找角度,人物形象与作品的中心是密切相连的,在对人物定位时,对人物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即可。措施总结:人物形象有三看:一看描写析措施;二看议论抒情句,作者评价析词句;三看文章找中心,褒贬定位要分清。三、试题演习:(一)感谢贫穷(1)贫穷,是生活中的一道沟坎,是岁月里的一段艰苦,是人生境遇的一种无奈。之

10、因此这样说,是由于我曾切身体会过贫穷。那滋味让人难以忍受,无法言表。但是,经历多了,时间久了,竟也品味出不同样的味道(2)我十五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为治病,家里不仅花掉所有积蓄,还借债万元。二十年前的万元,和如今相比,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境,更加雪上加霜。(3)当我考上大学时,家里凑来凑去只有五百元钱,所有给了我。学校离家千里,父母虽不放心,但也没去送,由于要省下路费作为她们儿子上学的费用。在父母担忧的目光中,我独自一人坐火车前去学校。(4)到校后,交完多种杂费,兜里只剩余二百多元,这就是我一种学期的生活费。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只吃食堂里最便宜的饭菜,有两个菜的价格至今仍然

11、清晰记得,土豆丝三毛、萝卜粉二毛五,而某些好菜的价格反倒忆不起来了。说来有些尴尬,老乡到学校来看望我,我却撒谎说自己不在校,因素简朴得不能再简朴,胆怯请她们吃饭,一顿饭钱虽然只要几十元,却是我一种月的生活费用。(5)坦白讲,贫穷实在不讨人喜欢,让我那段人生布满艰难与沉重,在无人的夜里,自己也曾抱怨过、痛苦过、自卑过,在最绝望的时候,甚至嚎啕大哭过。但如今却深深感谢此番经历,由于贫穷是我另一所大学,教会我诸多东西。(6)贫穷告诉我,要学会爱惜。由于领教过一无所有的滋味,在自己眼中,得到的一切都是如此来之不易。一点小小的收获、一种浅浅的微笑,都会让自己满心欢喜。当遇到挫折和烦恼的时候,回头看看来路

12、,就会觉得,曾经赤贫的我,没有什么输不起,那么难的日子都过来了,大不了一切归零,从头再来,没必要患得患失,内心也就坦然起来。这种状态让自己变得豁达,在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心态。()贫穷教会我,如何去爱。对于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无论走多远,心中永远珍藏着父母省吃俭用给我治病、供我求学的伟大的爱;记着朋友之间不为金钱设防的坦诚;感动于妻子可以不要钻戒、不要婚车、不要住房就嫁给我的诚挚爱情贫穷让我剥开事物的表层,看到真实的内核,使我不用去怀疑感情的纯度与爱的温度。人生中又多了一块试金石,可以去伪存真,感受真情的可贵。(8)贫穷更教会我,要去努力。可以说,自己最早的哲学教

13、师就是贫穷,它让一种十几岁的孩子明白:一种人金钱上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志气上的穷,只有奋斗才干变化命运的道理。在大学读书时,自己同步兼作三份家教,寒暑假常常在外打工,尽量为家里减轻一点儿承当。参与工作后,历来不敢荒废时间,始终在加倍努力。如今,自己已在社会的坐标中找到了位置。虽然在诸多人眼中,这微局限性道,但对于我,已经足够开心,足够庆幸,足够爱惜。()说来这世界其实也公平,每个人在得到的时候,也在失去,在失去的同步,也在得到,很难说谁更贫穷,谁更富有。因此觉得,面对贫穷没必要唉声叹气,妄自菲薄,其实贫穷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1.“贫穷,是生活中的一道沟坎,是岁月里的一段艰苦,是人生境遇的一种无奈”根据自己对贫穷的理解,再续写两句话。贫穷,是 (2分) 2.简要概括作者遭遇过生活中的哪些贫穷?(2分) .纵观全文,作者是如何面对贫穷的?(2分) 4.作者为什么要“感谢贫穷”?(分) 5.文章最后一段说“说来这世界其实也公平,每个人在得到的时候,也在失去,在失去的同步,也在得到,很难说谁更贫穷,谁更富有”结合自身,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分) (二)牵手母爱1那一次,我应一位朋友之邀,客串为她的学生讲了两堂作文课。她们即将面临高考,学习生活异常紧张。课堂上,我给她们出了这样一种问题:“如果命运之神可以满足你一种心愿,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