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论文.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271482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理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理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理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理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论文物理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论文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老师的讲解还是根本的、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讲解离不开语言。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活动的重要表现。老师对所教的专业知识烂熟于胸,讲课吞吐自如,妙趣横生,往往能引起学生有益的遐想,激发他们学习该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建立起持久而结实的学习愿望。作为物理老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好语言艺术,既要使课堂语言通俗易懂,又要深化浅出,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物理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知识留下深化的印象。那么,在物理课堂中

2、,应掌握怎样的语言艺术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由于物理学科本身是一门科学,老师在说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时要准确无误、符合科学性。措词要严谨,不能模糊。假如课堂教学语言不准确、科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例如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应该说:由于惯性,这种不够准确、科学的语言应尽量防止,否那么会使学生对许多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直接导致学习态度不严谨。又如:把“物质的密度”说成“物体的密度”;“因为力大,所以加速度大”等等这些不严谨的说法均会给学生的推理带来不良的影响,真理偏离一点即成谬论。再比方: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时,正确说法是:“物

3、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场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假如把这一概念的“只”字漏掉,那么就是一个错误概念。假如把“由静止开场”的前提漏掉,就是一个不完好、不严密的概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用严密科学的语言传授知识,以免误人子弟。特别是刚走上教坛的新老师,更应加强课堂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语言直观的最好形式是“打比喻”。鉴于学生年龄的特点,其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他们还不习惯于也不擅长在众多的事实中归纳、概括出理论,不能总结出规律。这就要求老师用直观、形象的语言来启发他们的智慧,使学生在头脑里呈现出一幅明晰的物理图景或一个物理模型,帮助他们从特

4、殊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才能。例如:在原子核物理局部,假设只介绍1010m和1014m的数量级,学生印象是非常浅薄的。假如把原比作一间长达100m的大厅,那么,原子核就相当于厅中的一个乒乓球,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的形象。再比方:讲解运动的相对性时,假设引用古诗:“满眼风波多闪烁,恰似走来迎。子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第二句是以船为参照物,第三句是选岸为参照。这样学生就感到非常的形象直观了。三、语言的精炼,通俗易懂所谓语言精炼,是指遣词造句击中要害,干净利索,没有废话,不能开口“这个”,闭口“是吗,是不是”等到哆嗦没完。假如讲话拖泥带水,一方面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另一方面

5、是语言缺乏艺术性,没有感染力,学生对这样的语言会感到厌烦,也很容易分神,不能紧紧抓住学生装注意力。物理课堂语言力求思想明确,生点突出,难点分散,言简意明,尽量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教学思路,不要用再三重复的方法去强调某一重要概念,以免学消费生厌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同时,老师还应注意语言的明晰、流畅和优美,这样的语言才更有吸引力。另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听懂、想懂,就是要求老师的语言通俗易懂,易于承受。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听起来就感到亲切,就能集中注意力,很容易使学生形成直观的形象。比方:在讲解匀速直线运动时,可以通俗解释成“就是快慢不变地一直往前走”;讲质点的概念时,可以说成“集中了物体的全部质量

6、却没有形状、体积的点”等。老师要经常地、有目的地做好语言的“翻译”工作,引导学生擅长把一般语言转化成物理语言,或者把物理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使学生容易承受而且印象深化。但分注意的是通俗语言不是那种庸俗的、油腔滑调的语言。通俗的语言应该是言之有物的。那种备课不熟的,满口“嗯、啊”,一个劲地重复“对吗?是不是?这还不容易吗?”等等,这不是通俗,只是在拖延时间,老师对学生要丁是丁,卯是卯地说明:这个问题不对,为什么不对;这个问题正确,为什么正确。这些都需要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四、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在教学的“舞台”上,老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除了要有深化的教学思维,还要有精湛的语言艺术。这就要求我们应

7、做到以下几点:1锤炼语言,恰当地断句在表达一个概念、定理、定律时,要把它认真推敲,恰恰相反当地断句,找出重点的字、词,之后锤炼语言。例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下”,主要强调“只有”、“重力做功”,再假设“不只是重力做功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就会对成立的条件有整体的认识。在对其内容的表达时,不妨把重点放在“互相转化”和“总的机械能守恒”上,这样能加深学生的记忆,知道分析p 问题的方法,使问题一目了然,学生也容易承受,效果很好。2语言幽默幽默,抑扬顿挫,富有情感所谓抑扬顿挫的语言,就是指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饱含着老师的激情,将表情、手势、停顿、

8、操作等无声的语言与腔调配合起来,使老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巧妙地设置。在强调重点知识时,要用坚决不移、落地千钧的语调,给学生一种“必须如此,势不可挡”的感觉;主要概念、定律得出之后,应用轻松、愉快的语调,让学生亲口品味到硕果的甜美;在讲到问题的关键时,就作适当的停顿,以便让学生考虑、分析p 。停顿得当空白艺术能到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擅长利用语言节奏和腔调变化的老师,在课堂上就能引起学生定向反响,使学生的大脑皮层持续地

9、处于积极而活泼的状态。另外,做到语言的幽默幽默,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灵敏地运用幽默,那么可以创造活泼愉快的气氛,突出重点,打破难点,强化根本规律,对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事半功倍地进步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大脑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更能融洽师生感情。比方有一次课堂上,有一个学生前一天晚上未休息好,上课时趴在桌上昏昏欲睡,笔者停下来,对那个同学轻声说道:“对不起!怎么回事呢?”该同学答复:“感冒了!”我说道:“真的感冒了,那你就睡吧!”全班同学绷紧的神经一下放松了,大家轰然一笑,精神为之一振,那位睡觉的同学反而不

10、睡了,教学也就得于顺利进展。再如:笔者讲楞次定律的时候,在讲到有导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时,用了四个字“来拒去留”来概括,并强调说:是“来拒去留”,而不是“来者不拒”,大家轰然大笑,在笑声中获得了知识。正在此时,笔者抓住时机,再次引用诗句,用“相见时难别亦难”来对该种情况的电磁感应现象加以深化理解,因此,同学们的印象深化,也就非常容易地掌握了知识。又如:在讲授弹力时,有同学错误地认为弹簧的弹力与其长度成正比,我就推理说:“假设做一根两千米长的弹簧,看来就力可拔山了”。然后用不同长度的弹簧进展演示比照,使学生能清楚地知道:弹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总之,做到语言的幽默幽默,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3巧妙过渡,巧设悬念在各知识点之间、章节之间,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承前启后,巧妙过渡。这样,使各知识点之间,章节之间互相联络起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总体的认识,没有突如其来的感觉,而是顺理成章。总之,物理课堂需要一定的语言艺术,老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断进步自己的语言素质,在讲台上用语言弹奏出一曲曲优美的交响乐,引起学生的共鸣!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