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26850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 五柳先生传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优美的文言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3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教学重难点: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嗜(sh)酒 辄(zh)尽 吝(ln)情 短褐(h)箪(dn)食 汲汲(j)

2、俦(chu) 觞(shng)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每有会意 亲旧知其如此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短褐穿结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赞曰第一课时一、导入。说起五柳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加深对先生的印象。二、整体感

3、知。1、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教师或其余学生补充。2、放录音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指导;课文朗读节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

4、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3、在读课文,读清句子。4、教师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5、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初读课文,领会文章主要内容。1、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诵读文字,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疏通文义。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3、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四、小结。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了解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教学步骤: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

5、步了解“五柳先生”,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了解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二、复习:老师请学生试背课文(或齐背)。三、深入探讨课文。1、学生朗读读文,分小组探讨:(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因为他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但

6、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读书、饮酒、写文章就是他的志趣。 (2)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4)赞语的含义?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 (5)再次熟读课文,画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同

7、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23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四、拓展练习。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填空。(指名学生填空,师生点评)2、拓展阅读。五、总结全文。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我们也认识了这位隐逸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相信同学们一定在做人方面有所领悟。六、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七、板书设计。五柳先生思想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生活状况:环堵萧然, 晏如也爱好志趣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不慕荣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