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文科高考试题及答案浙江卷.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26845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年文科高考试题及答案浙江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09年文科高考试题及答案浙江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09年文科高考试题及答案浙江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09年文科高考试题及答案浙江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09年文科高考试题及答案浙江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年文科高考试题及答案浙江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年文科高考试题及答案浙江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考试结束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 学(文科)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5页,选择题部分1至2页,非选择题部分3至5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共5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参考公式:球的表面积公式 棱柱的体积公式 球的体积公式 其中表示棱柱的底面积,表示棱柱的高 棱台的体积公式其中R表示球

2、的半径 棱锥的体积公式 其中S1、S2分别表示棱台的上、下底面积, h表示棱台的高其中表示棱锥的底面积,表示棱锥的高 如果事件互斥,那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则( )A B C D1 B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了集合中的补集、交集的知识,在集合的运算考查对于集合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当然也很好地考查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析】 对于,因此2“”是“”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A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基本关系,题中的设问通过对不等关系

3、的分析,考查了命题的概念和对于命题概念的理解程度【解析】对于“”“”;反之不一定成立,因此“”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3设(是虚数单位),则( )A B C D3D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复数的运算和复数的概念,以复数的运算为载体,直接考查了对于复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解析】对于4设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4C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的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平行和垂直的考查,充分调动了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元素关系【解析】对于A、B、D均可能出现,而对于C是正确的5已知向量,若向量满足,则( )A B C D

4、5D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通过平面向量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考查,很好地体现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应用【解析】不妨设,则,对于,则有;又,则有,则有6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右顶点为,点在椭圆上,且轴,直线交轴于点若,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A B C D6D 【命题意图】对于对解析几何中与平面向量结合的考查,既体现了几何与向量的交汇,也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巧妙应用【解析】对于椭圆,因为,则7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的值是( )A B C D7A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了程序语言的概念和基本的应用,通过对程序语言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数学程序语言中循环语言的

5、关键【解析】对于,而对于,则,后面是,不符合条件时输出的8若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上是增函数B,在上是减函数C,是偶函数D,是奇函数8C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对量词的考查结合函数的性质进行了交汇设问【解析】对于时有是一个偶函数9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则它的边与半径为的圆的公共点个数最多为( )A B C D9C 【命题意图】此题很好地考查了平面几何的知识,全面而不失灵活,考查的方法上面的要求平实而不失灵动,既有切线与圆的位置,也有圆的移动【解析】对于半径为1的圆有一个位置是正好是三角形的内切圆,此时只有三个交点,对于圆的位置稍一右

6、移或其他的变化,能实现4个交点的情况,但5个以上的交点不能实现10已知是实数,则函数的图象不可能是( )10D 【命题意图】此题是一个考查三角函数图象的问题,但考查的知识点因含有参数而丰富,结合图形考查使得所考查的问题形象而富有深度【解析】对于振幅大于1时,三角函数的周期为,而D不符合要求,它的振幅大于1,但周期反而大于了非选择题部分(共100分)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在答题纸上作图,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设等比数列的公比,前项和为,则 1115

7、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列中的等比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通过对数列知识点的考查充分体现了通项公式和前项和的知识联系【解析】对于12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 12 18 【命题意图】此题主要是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通过三视图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几何体直观的考查要求,与表面积和体积结合的考查方法【解析】该几何体是由二个长方体组成,下面体积为,上面的长方体体积为,因此其几何体的体积为1813若实数满足不等式组则的最小值是 13 4【命题意图】此题主要是考查了线性规划中的最值问题,此题的考查既体现了正确画线性区域的要求,也体现了线性目标函数最值求解的要求【解析】通过画

8、出其线性规划,可知直线过点时,14某个容量为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则在区间上的数据的频数为 14 30【命题意图】此题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通过设问既考查了设图能力,也考查了运用图表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解析】对于在区间的频率/组距的数值为,而总数为100,因此频数为3015某地区居民生活用电分为高峰和低谷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时计价该地区的电网销售电价表如下:高峰时间段用电价格表低谷时间段用电价格表高峰月用电量(单位:千瓦时)高峰电价(单位:元/千瓦时)低谷月用电量(单位:千瓦时)低谷电价(单位:元/千瓦时)50及以下的部分0.56850及以下的部分0.288超过50至200的部分0.5

9、98超过50至200的部分0.318超过200的部分0.668超过200的部分0.388 若某家庭5月份的高峰时间段用电量为千瓦时,低谷时间段用电量为千瓦时,则按这种计费方式该家庭本月应付的电费为 元(用数字作答)15 【命题意图】此题是一个实际应用性问题,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电费的计算,既考查了函数的概念,更侧重地考查了分段函数的应用【解析】对于应付的电费应分二部分构成,高峰部分为;对于低峰部分为,二部分之和为16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成等差数列类比以上结论有:设等比数列的前项积为,则, , ,成等比数列16 【命题意图】此题是一个数列与类比推理结合的问题,既考查了数列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10、的知识,也考查了通过已知条件进行类比推理的方法和能力【解析】对于等比数列,通过类比,有等比数列的前项积为,则,成等比数列17有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标有两个连续的自然数,其中从这张卡片中任取一张,记事件“该卡片上两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例如:若取到标有的卡片,则卡片上两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为)不小于”为,则 17 【命题意图】此题是一个排列组合问题,既考查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侧重于考查学生便举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和水平【解析】对于大于14的点数的情况通过列举可得有5种情况,即,而基本事件有20种,因此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2009

11、042318(本题满分14分)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满足, (I)求的面积; (II)若,求的值18解析:()又,而,所以,所以的面积为:()由()知,而,所以所以2009042319(本题满分14分)如图,平面,分别为的中点(I)证明:平面;(II)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19()证明:连接, 在中,分别是的中点,所以, 又,所以,又平面ACD ,DC平面ACD, 所以平面ACD()在中,所以 而D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 而平面ABE, 所以平面ABE平面ABC, 所以平面ABE由()知四边形DCQP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所以平面ABE, 所以直线AD在平面ABE内的射影是AP, 所以

12、直线AD与平面ABE所成角是 在中, ,所以2009042320(本题满分14分)设为数列的前项和,其中是常数 (I) 求及; (II)若对于任意的,成等比数列,求的值20、解析:()当, () 经验,()式成立, ()成等比数列,即,整理得:,对任意的成立, 2009042321(本题满分15分)已知函数 (I)若函数的图象过原点,且在原点处的切线斜率是,求的值; (II)若函数在区间上不单调,求的取值范围解析:()由题意得 又 ,解得,或 ()函数在区间不单调,等价于 导函数在既能取到大于0的实数,又能取到小于0的实数 即函数在上存在零点,根据零点存在定理,有 , 即: 整理得:,解得2009042322(本题满分15分)已知抛物线:上一点到其焦点的距离为 (I)求与的值; (II)设抛物线上一点的横坐标为,过的直线交于另一点,交轴于点,过点作的垂线交于另一点若是的切线,求的最小值22解析()由抛物线方程得其准线方程:,根据抛物线定义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即,解得抛物线方程为:,将代入抛物线方程,解得()由题意知,过点的直线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其为。则,当 则。联立方程,整理得: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