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化学试题(学生).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26835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中考化学试题(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年中考化学试题(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年中考化学试题(学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中考化学试题(学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中考化学试题(学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 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Zn-65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洗菜C酒精挥发D葡萄榨汁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硫粉 B红磷C蜡烛D铁丝3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加碘食盐B一氧化碳C氮气D糖水4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N的化合价为3,则C的化合价是A5B3C1D+ 45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磷肥的是ACO(NH2)2BCa(H2PO4)2 CKNO3DKCl

2、+26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镁离子的是AMgB2Mg2+CMgOD2Mg 7铕是稀土中的一种很珍贵的元素,它的核电荷数为63,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则关于铕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52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52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3 D原子质量为1528NH4HCO3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CO2 BCl2 CH2O DNH39发明“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A侯德榜 B门捷列夫 C道尔顿 D拉瓦锡10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是A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B减少煤的燃烧,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C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 D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含PM2.5的烟尘11自

3、来水厂对天然水进行人工净化的过程中,通常不会采用的方法是A蒸馏 B吸附沉降C过滤 D消毒1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B人体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 C用燃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D人体缺碘易患贫血病13人吸烟时会吸入多种有害气体,其中有一种氧化物,所含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3,这种气体是ACO BNO2 CCO2 DSO314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C便于运水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15把金属X放入MgSO4溶液中不反应,放入CuSO4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则X、Mg、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XMgCuBCuXMg CMgX

4、Cu DMgCuX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3个小题,共10分)16(5分)从下面五种物质中,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A乙醇 B塑料 C不锈钢 D小苏打 E二氧化硫(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2)实验室中最常用的燃料是 ;(3)属于合金的是 ; (4)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5)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和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的是 。17(3分)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 克;(2)在t2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3)分别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 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

5、的顺序 是 。18(2分)除去铜粉中的少量氧化铜,所采用的方法是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3个小题,共18分)19(5分)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上述四个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3)选择上图错误操作中的一个,写出可能导致的后果 ,其正确操作是 。20(8分)用图甲和图乙所示装置分别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甲 乙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石灰石H2O2溶液MnO2固体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2)B装置中应加入的物质是 。(3)F中发生反应的

6、实验现象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E、F装置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C ;E ;F 。21(5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实验:向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未看到明显现象,便产生了疑惑,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能否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 ;乙同学认为 。CO2NaOH溶液软塑料瓶A 【设计与实验】甲同学设计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和他一起验证他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aNaOH溶液b水B【反思与评价】乙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上述现象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结果。【改进与实验】同学们讨论后设计了图

7、B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来完成此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a、b两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插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和水的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交流与提高】同学们交流后认为,也可以用验证产物的方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四、计算与分析题(本题2个小题,共7分)22(2分)配制200克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需要蔗糖 克;水 克。23(5分)将7g粗锌(杂质不溶于水且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到盛有93.7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0.5g。试计算:(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克;(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

8、0.1%)。2014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化学学业考试答题卡一、选择题(本题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3个小题,16、17题每空1分,18题2分,共10分)16(5分)(1) ; (2) ; (3) ; (4) ; (5) 17. (3分)(1) (2) (3) 18.(2分)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3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9.(5分)(1) ; (2) (3) 20.(8分)(1) , (2) (3) , (4) : ; : : 21.(5分)猜想一: ; 猜想二: 。【设计与实验】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改进与实验】实验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