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267339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下学期一调考试文综试卷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 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B. 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C. 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D. 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体现的是周王控制着诸侯国部分大臣的任免权力,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选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选项排除;西周时期对权力和财产继承上十

2、分重视血缘关系,C选项排除;事实证明分封制下诸侯最终成为对抗中央的重要力量,D选项排除。2.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A. 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B. 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C. 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D. 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可知,董仲舒的这一观点符合当时汉武帝要求实行大一统在文化领域的政治要求,故选择D选项;古代民本思想在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与

3、时间不符,故排除A选项;家国一体是指家族和国家都以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严格的家长制,而材料中只是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并没有跳出家国一体的框架,故排除B选项;宗法伦理思想反映中国宗法等级制度,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一种道德理论,而材料中董仲舒只是想跳出其局限,并没有削弱宗法伦理思想,故排除C选项。3.唐代确立了严格的官吏致仕(退休)制度,官吏致仕的法定年龄为七十岁,或“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五品以上的官致仕,直接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则由尚书省奏皇帝批准。这一制度A. 有利于官员结构的调整B. 打击了士族的垄断地位C.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 强化了君主集权的制度【答案】A【解析

4、】【详解】退休制度的实施,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政治,有利于调整官员的年龄结构,故A正确;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退休制度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故C不正确;退休制度的实施与君主集权的强化无关,故D不正确。4.明万历年间,苏州“城中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乾隆时,苏州东半城更是“专其业者不啻万家”,“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这反映当时江南地区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民营丝织业得以较大发展C. 雇佣劳动趋于普及D. 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苏州“机户数千”,雇工“数千人”, “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可知明清时

5、期江南地区民营丝织业得到了较大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选项错误;苏州一地手工业者增多,不能反映江南地区雇佣劳动趋于普及,C选项错误;明清时期政府依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手工业者增多不能反映政府鼓励民间丝织业发展,D选项错误。5.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公议定则例”。这反映了A. 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B. 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驰C. 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D. 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演变【答案】D【解析】【详解

6、】从清初自主制定海关税则,统一征收外贸关税,到南京条约规定中英协定关税,反映了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演变,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对比的是清朝前期和晚清中国海关主权的变化,与鸦片战争的性质无关,A选项错误;海关关税税则制定从清政府自主到中外协定,不能说明海关行政管理的松弛,B选项错误;清朝关税主权的改变,不能反映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C选项错误。6.辛亥革命发展到高潮时,不少地区的商人支持革命与共和。当革命党人组织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支持的进步党进行斗争时,商人担心党争的白热化导致战事再起,重演辛亥年间的动荡局面。由此看出当时的商人A. 饱含着救亡图存动机B. 对政治变革态度相对保守C. 求稳与求变

7、的复杂心态D. 迫切希望得到政府的保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商人在社会动荡时希望建立统一稳定的政权,在党派斗争时希望和平反对战争,体现了商人在自身利益权衡与时局多变的形势下的复杂心态,故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商人救国意识,故排除。B项,商人支持革命共和说明其政治态度并非保守,故排除。D项,商人希望政府为商业提供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而不是求得保护,故排除。7.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胜利”,并呼呼中国的青年“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李大钊意在说明A. 中国革命需要民众的支持B. 农业落后急需青年去发展C. 应该效

8、仿苏俄的革命道路D. 青年代表中国革命的未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庶民的胜利”“ 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意在倡导中国青年深入农村,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唤醒民众觉悟,让民众参与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故本题答案选A项。BD项不符合本题主旨,排除;中国效仿苏俄革命道路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排除C项。8.1961年4月,中国与加拿大签订了第一个小麦贸易协议;从1961年6月至1963年12月底中国共从加拿大购买了600万吨(价值约合3.62亿美元)的小麦。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 缓和与西方国家关系B. 缓解

9、严重的粮食危机C. 保障工业化建设速度D. 实现贸易的迅速增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代前期,中国从加拿大购置大量小麦的主要目的是要缓解当时严重的粮食危机,B选项正确;1961年,中国尚未调整对外策略,同加拿大进行经济联系的目的,不是为了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A选项错误;1960年代前期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从国外购置大量粮食不是为了保障工业化建设的速度,更不是为了实现贸易的迅速增长,CD两选项错误。9.学界普遍认为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祀,因为狄俄尼索斯是葡萄之神,所以早期戏剧主要是描写神的世界,公元前5世纪戏剧出现越来越多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对社会

10、现实的批判。这一变化反映了A. 戏剧服务对象转向民众B. 宗教信仰丧失主导地位C. 人文主义思想逐渐兴起D. 戏剧创作开始面向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前5世纪,民主政治日益完善,使得当时人们的关注点从“神”变为“人”,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兴起,故C项不符合题意;古希腊戏剧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民众,没有发生转变,排A项不符合题意;戏剧内容转变适应了当时市民政治生活的需求,“宗教丧失主导地位”与史实不符,B项不符合题意;D项“开始面向生活”与史实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10.英国著名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1596年)是麦哲伦之后第二位完成环球航海的探险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下面是其部分活动

11、,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时间主要事件1566年德雷克和他的表兄约翰霍金斯带领五艘贩奴船前往墨西哥,失败险被杀。1572年在南美和大西洋成功抢劫西班牙运输队,受到女王召见并成为其亲信。1579年完成继麦哲伦之后的第二次环球航行,成为英国“民众的英雄”。1588年协助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封为英格兰勋爵。A. 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B. 新型政治制度的创新性C. 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D. 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是英国“15661588”年这一时期的殖民扩张,从材料“在南美和大西洋成功抢劫西班牙运输队,受到女王召见并成为其亲信。”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实行重商主义

12、,促使经济活动呈现开放性,故A项正确。英国新型政治制度出现是在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BD两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表格材料时间关键词“15661588”,利用时间信息就可以排除错误选项。11.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龄、每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1870年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英国大规模雇佣童工劳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英国童工问题的解决A. 反映了议会民主制度的完善B. 依赖于工业

13、革命的深人发展C. 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D. 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日趋缓和【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所述为英国雇佣童工的现象逐渐消失,依据题干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展开,对工人需求的变化,故B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A不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故C不正确;童工问题的解决不能导致阶级矛盾的缓和,故D不正确。12.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

14、。”据此可知,当时的德国A. 政党政治发展十分完善B. 联邦议会掌握国家实权C. 民主制度有其传统色彩D. 内阁首相控制联邦议会【答案】C【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给予原先各邦君主较大权力,“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说明议会成员不赞同宪法给予的既定权力,体现出德意志民主政治的保守性,故C项正确;德意志民主是不完善的民主,故A项错误;德意志是皇帝掌握国家的实权,故B项错误;德意志皇帝控制内阁和议会,故D项错误。点睛: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度和较为保守的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及军国主义色彩。在德意志,本应代表民意的议会,

15、特别是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