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论文.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8266485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略论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略论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略论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略论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论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略论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略论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根本要素之一。它随机而发,宛假设日月经天,光华玮烨;又如江河奔泻,流转不息。它自始至终伴随着我们去征服、创造和创造。因此,情感的研究是人类根本而永久的课题。然而,详细到现行的写作教学,对情感的重要作用却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老师仅着力于对学生进展各类文体根底知识的传授或写作技能的训练,而对其临境心理即情感因素那么关注不够,甚至漠然置之。结果导致学生消极被动地承受传统写作程式,而不能积极主动地选材、运笔著文。可见,如何让现行写作教学摆脱其旧有格局的束缚,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深化研究情感因素,并将情感调控到最正确境地,

2、使之笔走龙蛇,畅然成文,那么是目前写作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写作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纳知、传情、张理和达意的双边精神活动。它更具有过程性特点,因此需要一种特殊的心理能量的擎引并运载全程。著名心理学家达菲指出:“没有动机就没有行动,而情绪就代表着极端的动机能量。”基于此,笔者认为,情感不仅起到连通师生双方心理的媒介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终贯注于学生写作过程的各个环节,犹如甘露之于花草、血液之于躯体,泽被而发活力,灌注而获灵气。倘假设抽掉这种心理能量,取消这种媒介作用,那么充满活力的写作教学就会呈现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隔离状态,为此,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应充

3、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即先进展充分的情感孕育,再寻找合理适时的勃发渠道,以自我浓烈的情感触须,开启学生的情感门扉,使他们借助主体意识的驱动,全身心地进展心理能量的摄取、释放,并燃爆出创造性的精神之花。由上可知,情感在写作教学中有以下三个主要作用。一、动力性。学生是写作过程的主体,主体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整个写作活动的核心。一般说,整个写作过程由感知信息、萌发动机、冶化质料及物化成形等几个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络、互为因果的阶段组成。而感知那么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根底,是写作者的感官受到外界物如形象、色彩、音响、气味、冷暧等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唤起经历的记忆,从而诱发写作活动,即所谓的“文因情生

4、,情因物感”。所以,对老师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翻开学生的精神路衢,驱动他们的思维机制,使其在原有的根底上获取更为广博的知识信息。这就要求老师立足于“导”,导之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使其产生心灵颤抖的情感符号与认识构造。基于这种观点,我经常引导学生带着饱满的激情去观察,使“物皆著我之色彩”。有一次,我带学生游相山,到山顶休息时,我让学生写篇抒情散文。但学生环顾四周后,认为相山光秃秃,实在无从写起。对此,我马上导之以情。首先,我很动情地告诉学生,相山确实没有泰山雄奇壮丽,也没有黄山险峻奇美,它很平常。但从平常中悟出不平常,这是作文的关键,而这却取决于大家对这座山有情还是无情。假如大家“登山

5、那么情满于山”的话,就肯定能写出动人的文章,给“平常”的相山增光添彩。这时,学生有所冲动,一度沉睡的心理基因经老师的情感触摸而被唤起。接着,我又有表情地朗读了几段名人写山的精彩片断。学生更为冲动,滞淤的情感河床开场涌动、汩荡。最后,我挥笔从不同的角度写了相山的独特、不平常,并让学生传阅、体会,学生看后冲动不已,跃跃欲试。这样,由于我以情传情,学生的思维机器开场启动、运转,并通过感知、回忆、联想等心理活动,逐渐向一定方向收敛、集中,会聚成一股欲将自己所见所闻表达出来的心理潜流,即萌发出强烈的写作冲动。由此不难看出,老师的情感因素犹如启发器和动力,并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它只有准确地投射到学生情感的触

6、发点上,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师生的心理流向交汇交融,使学生与老师同歌同泣,才能筑起学生的心理建构,使其在浓重的写作欲望的催动下,进展心灵的燃烧。二、调控性。写作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双边精神活动,而老师和学生的心理流程又不是同步的。学生由于受信息容量、经历层次、认识程度及写作技法的限制,其情感河床一旦流动,亦可能呈现一种杂乱无序的心理走向,即情感构造趋于一种破碎状态。这在写景、状物、叙事、说理学习作中皆不可防止,尤以抒情性习作为甚。对此,老师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联想、想象天地,另一方面,又要尽量引导他们在紧紧围绕足以表现中心意旨的自然场景、世态意境中进展奇思异想。为达此目的,

7、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写作目的,先将自己的情感触须作一番梳理、调整,而后借助于语言、表情、动作等外化手段,把学生的心理流向调控到通情达理的正常轨道。例如:有一次我带学生到郊外春游,看到:一方是姹紫嫣红的鲜花,在微风吹拂下摇曳多姿;一方是破土而发的小草,虽沾满污秽,却倔强地生长着。对此,我以“美与丑”为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各抒观感。起先,学生凭直觉,众口一辞,盛赞似锦的鲜花,而对那被污损的小草那么嗤之以鼻。我看出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失偏颇,于是隐露出“鲜花美、小草亦美”的心理倾向。这样,我的情感倾向影响了学生的好恶观,使其在较广的联想中进展新的价值审视,展开讨论,于是出现了下面的观点:1.

8、鲜花美,小草亦美。2.鲜花与小草并存,美以丑的比衬为前提而存在,无丑亦不显其美。3.鲜花被培植、护理,锦上添花;小草遭污损、贬弃,扼杀活力。4.鲜花争奇斗妍,取宠邀荣;小草困难生长,自强不息。5.鲜花“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落难寻觅”。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6.摈弃鲜花媚俗欺众的品貌,效法小草坚韧自强的纯粹风骨。经过这样深化讨论,学生由自然景观写到生活现象,由生活现象写到社会本质,看似背逆我的情感指向,实那么在更高的层次上顺着我铺展的心理轨道前进。可见,老师的情愈酣,学生的意愈浓;老师的感越深,学生的思越远。学生从老师那里摄取经过浓缩提纯后的炽灼的情感符号,自身的情感因子被激活,涌动

9、于胸,欲吐为快,他们便会在老师指导下选材剪裁,炼意谋篇,为最后一个环节物化成形作充裕的物质准备。三、创造性。经历说明:学生写作不是被动地感知外物;老师指导写作亦非先验地强加外物,而是启发学生通过理论活动不断地深化认识和准确表达。所以学生的写作动机萌发之后,必须单独承当取材炼意和定体构思的任务。这一系列的步骤和环节都贯穿着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过学生囿于知识经历的缺乏,较少凭借逻辑手段而大多诉诸情感,凭借直观和形象来进展形象思维。思维虽然活泼,联想也较丰富,但思路往往不正确,想象也不尽合理。因此,老师应采取必要的制导措施,既要保障学生的思路宽广无垠,畅通无阻,又要使其始终循着情感天地的正常轨道进展而

10、不致旁逸斜出。如:我曾以“雪”为题,对学生进展写作指导。开场,我要求他们采用集中、分散、再集中的方式,对“雪”进展主观审视与客观描写,并在此根底上生发新意,写一篇带有议论而以抒情为主的散文。开场,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认识经历,在惯常心理定势的驱使下,有如下初步构思:1.瑞雪翩然飘飞,姿态轻盈,如在空中起舞。2.冬雪初霁,银装素裹,为祖国河山增姿添彩。3.瑞雪浸润万物,预兆丰年。4.雪花悄然飘落,不事喧哗。5.雪花玉洁冰清,品格纯粹。以上各角度尽管描摹精细、逼真,情感浓烈真挚,联想丰富,风格雅正,但却承前人老套,未翻出新意。于是我进一步启发学生从雪的其它方面思索,并结合社会现象挖掘其生活本质。他们

11、通过回忆、想象,翻开了新的思路:1.风雪弥漫,纷纷扬扬,纵恣卖弄。2.严冬冷雪残酷无情,助暴施虐。3.雪覆压万物,纳污藏垢,伪饰太平。4.雪和青松攀缘,与红梅争艳,欺世盗名。5.冬去春来,雪惧怕新阳,化为冰水,缺乏韧性。这样,学生就打破了一般心理定势的框范,对一向被视为美妙纯洁的自然景物注入了鲜明而强烈的个性批判色彩,生发出迥异众趣、卓然不群的新意。由于学生情感的挪移,导致将美丑易位,高格自见,既合情又合理,非但精辟,而且峭拔。如此,方属高智能的想象产儿,更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由此看来,在整个思维过程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互相包孕、同时进展的。前者为后者贮材备料,后者为前者辟航导向,二者均以情感红线交织,而成为仪态万方的精神锦绣。不仅如此,写作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纳知、传情、张理、达意的双边精神活动,学生的作品是知、情、理、意四要素融为一体的集合体,是主体化了的第二自然,这四者中,知识包括现实生活是根底;情感是主帅,是灵魂,是生命;而理、意那么是目的、要旨。因此,老师必须在注重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健全他们认识构造的同时,尽可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进步他们的情感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