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深圳职员公开招聘考试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263498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深圳职员公开招聘考试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深圳职员公开招聘考试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深圳职员公开招聘考试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深圳职员公开招聘考试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深圳职员公开招聘考试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深圳职员公开招聘考试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深圳职员公开招聘考试教师的心理素质考试笔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教师职业素养教师的心理素质【一】 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教师的素质结构(一)素质人的素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与主体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身心特质。素质具有基础性、相对稳定性、结构整合性和发展潜在性的特点。教师素质是以人的一般素质为基础,通过人与职业的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是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基本品质的总和。(二)素质结构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基本维度。1生理素质教师的生理素质主要由人的先天遗传因素决定,表现为有机体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的特征,如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特点,主要是人脑的特点,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起

2、基础作用。2科学文化素质(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科学文化素质中活的灵魂,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2)文化科学素养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3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由先天生理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决定的,表现为心理品质,处于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层次,起中介和核心作用。教师心理素质又可分为一般心理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二、 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教师一般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的心理品质。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可以归纳为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一)认知品质认知品质是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个体认知活动的机制和水平的人格特征因素,是教师心理素质结构的最基本的成分。1敏

3、锐的观察力;2准确的记忆力;3丰富的想象力;4优良的思维品质;5善于分配注意力。(二)个性品质个性品质是指人在对客观事物的对待活动中的个性心理特征。它虽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具体操作,但是具有动力和调节机能,居于心理素质的核心地位。1成熟的自我意识:(1)健全的自我认知;(2)积极的自我体验;(3)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2教师的情感特征:(1)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2)教师应有的情操;(3)教师的责任感。3教师的意志特征:(1)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现目的的坚定意向;(2)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3)解决矛盾时的沉着、自制、耐心和坚持性;(4)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4教师的动力特征:(1

4、)成就动机;(2)求知欲。(三)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改变自身或环境,使自身与环境和谐协调的能力,是心理素质结构中最具衍生功能的因素。它是认知因素和个性因素在各种社会环境中的综合反映,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心理素质之一。1自我定向适应性:(1)生活适应;(2)生理适应;(3)职业适应;(4)学习适应。2社会定向适应性:(1)社会环境适应;(2)人际环境适应;(3)应激情境适应;(4)职业角色适应。三、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一)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概述1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含义教师职业心理素质可以界定为与教师的职业有关的心理素质的总和。2教师职业心理素质与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的关系从总体上

5、看,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是基础,教师职业心理素质是教师的一般心理素质和特定职业结合的产物。(二)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结构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特定的神经、生理方面的需求)和教育能力。1职业意识:(1)教师的职业需要;(2)教师的职业价值观;(3)教师的职业道德;(4)教师的职业气质。2职业知识和技能:(1)教师的知识结构;(2)教师的技能结构。3教育能力:(1)教学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自我发展能力;(4)教育科研能力。(三)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及其培训1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特征:(1)稳定性;(2)基础性;(3)综合性;(4)发展性。2教师职业心理

6、素质的培训:(1)职业心理素质培训的内容;(2)职业心理素质培训的途径。3职业心理素质培训的模式:(1)校本培训模式:技能型培训 实践型培训 评价型培训 理论型培训 研究型培训;(2)专业发展学校培训模式(PDS);(3)入职教育模式。【二】 教师的自我意识一、 教师自我意识及其特点(一)自我意识的概念、结构与类型1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个体在对自身生理、心理及社会关系的认知、体验基础上,不断调节自身行为,力求达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自我意识的结构与类型(1)从意识活动的特点来分析: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具体包括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2)从

7、意识活动的形式来分析:分为知、情、意三个维度。具体包括自我认识与评价、自我感受与体验、自我监督与控制。(3)从意识活动的内容来分析:分为生理、社会和心理三个维度。具体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4)从意识活动中的自我观念来分析:分为现实的、投射的和理想的三个维度。具体包括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二)教师自我意识的作用、内容及特点1教师自我意识的作用(1)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如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人际交往能力等;(2)教师自我意识水平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教师必须借助自我意识,调节和控制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时间与进度的安排、差生与

8、优生的对待、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2教师自我意识的内容教师自我意识的内容除了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外,主要指向其对自身教育教学的意识,特别是对课堂教学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的明确,并始终围绕课堂目的开展教学活动;(2)教学内容正确,具有科学性与思想性;(3)教学方法适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4)教学语言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富有感情并抑扬顿挫;(5)教学安排计划性强、组织严密、有条不紊;(6)教学气氛热烈,教师注意调节自身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双方都处于积极的互动状态中。3教师自我意识的特点(1)内容具有广泛性与教育性。它不但包括自身生理自我、心

9、理自我和社会自我方面的内容,而且还特别包括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内容。(2)作用具有双重重要性。它不但关系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发展。(3)水平的提高具有主体自觉性与社会期待性。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对自我的观察与反思一方面出于自觉,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和压力。(三)提高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途径1通过他人观察与自我观察相结合来认识和提高自我;2通过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来认识和提高自我;3通过对自身活动结果的反思来认识和提高自我。二、教师教育效能感及其作用(一)自我效能感和教育效能感概述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功能与

10、影响因素(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它与一个人拥有的技能无关,但与人们对所拥有的能力能够干什么的判断有关系。(2)自我效能感的功能:选择行为;努力的付出与坚持不懈;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行为的产生者与预告者。(3)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对成败的体验与认知归因;替代性和想象性经验;评价与劝说;生理与情绪状态。2自我效能感和教育效能感的关系教育效能感是教师在教育领域中的个人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在教育领域中对教育的作用特别是自己是否有铯力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主观判断和信念。(二)教育效能感的结构和功能1教师教育效能感的结构

11、(1)一般教育效能感:指的是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整个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2)个人教育效能感:一方面指教师对自己在学生发展中所起的教育作用到底有多大的信心和判断,另一方面特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搞好教学、教好学生的信念。2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的影响上。(三)教师教育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教师教育效能感的特点:(1)教师教学效能感在教龄、学历和性别上的差异;(2)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教育效能感的特点。2影响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因素:影响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三、 教师自我意识与教

12、育效能感的培养(一)教师自我意识与教育效能感的关系教师自我意识的水平和性质必然影响其教育效能感的水平和性质,并对其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反过来,教师已有的教育效能感也会影响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1教师自我意识对其教育效能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教师教育效能感对教师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二)教师自我意识与教育效能感的培养1教师自我意识的培养(1)教师自我意识水平的测量:高顿发展了一种对自我意识进行定性测量的方法“我是谁”。(2)培养教师自我意识的方法:交往法;对比法; 活动法;反思法。2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培养(1)针对效能来源培养教师的教育效能感;(2)培

13、养教师教育效能感的具体方法:强化法;榜样法;归因训练法;教学策略训练法。【三】教师的人际关系一、教师人际关系及其形成(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1人际关系的结构:(1)人际认知;(2);人际情感;(3)人际行为。2人际关系的反应类型:人际关系行为模式与个体的个性相结合,形成其特有的人际关系倾向。心理学家霍妮将人际关系反应类型分为三类:(1)谦让型;(2)进取型;(3)分离型。(二)师生关系1师生交往:师生交往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很大。一般说来,师生交往有单

14、向交往、双向交往和多向交往三种形式。2尊师爱生: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尊师爱生。3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1)了解和研究学生;(2)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3)有效处理师生冲突。(三)教师间关系1教师间关系的重要性: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达成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教师顺利工作的保障。2教师间关系的现状:(1)教师间竞争的加剧;(2)教师之间交流的减少;(3)学校管理机制尚不完善;(4)教师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3提高教师人际关系的质量:(1)互通信息,增强交往;(2)互勉共进,团结协作;(3)互相尊重,心理相容。(四)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隶属关系,又是一种同行

15、、同事关系。要处理好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从教师方面来说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协调关系,友好合作;(2)充分理解,争取支持;(3)顾全大局,尊重服从。(五)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是一种以同一目标为中心,建立在彼此信任、谅解、支持基础上的人际关系。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达到以下几个角色要求:(1)作为一位倾听者;(2)作为一位沟通者;(3)作为一位协商者。二、教师威信及其形成(一)教师威信的构成及作用1教师威信的构成:教师的威信按内隐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仪表威信、知识威信和人格威信。2教师威信的作用:教师威信对于学生和教师自身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教师的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自觉实现教师的要求。对教师来说,威信对自身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二)教师威信形成的过程1开始阶段学生对教师认同感的产生;2形成阶段教师的榜样性与学生的向师性;3巩固阶段教师与学生的长期交往和共同活动。(三)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