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注意项目.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26258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用药注意项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老年人用药注意项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老年人用药注意项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老年人用药注意项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老年人用药注意项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人用药注意项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用药注意项目.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新会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 黄 坚 彤纲领: 1.老年人群和用药特点 2.老年患者用药标准3.老年人常见药品合理应用老年人患有很多慢性疾病,她们自然比任何其它年岁人使用更多药品。老年人生理贮备能力伴随年纪增加而减弱,经过药品和急性或慢性疾病影响深入加大了压力,往往呈相加状态。 老年人常患多个疾病,用药复杂,约1/41/3老年人同时服用46种药品。 老年病人比年轻病人对药品不良反应、药品和药品相互作用和药品和疾病相互作用更为敏感。这些反应在发作频率和程度上全部和年轻病人不一样,而且耐受较差。一、老年人群和用药特点 1老年人群特点: 生理功效逐步衰退; 对药品吸收、生物转化和排泄能力

2、下降; 多个疾病存在使病生理情况愈加复杂,药品体内过程也更复杂化。2老年人用药特点: 同时服用多个药品,药品相互作用多; 用药依从性差; 不合理用药情况多; 对药品作用敏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3老年生理特点: 机体组成改变,体内水分降低,相对脂肪含量增加; 神经系统功效改变,神经细胞和脑重量降低,神经冲动传输速度减慢; 呼吸系统改变,肺功效呈进行性减退,肺活量降低; 视力和听力下降,触觉、嗅觉、味觉减退; 循环系统改变,心输出量降低,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升高,心律减慢; 消化系统改变,胃液和消化酶分泌降低,胃肠蠕动减缓,消化能力减弱; 肝脏和肾脏功效下降; 内分泌系统功效衰退,对激素反应性降

3、低,对葡萄糖和胰岛素耐受力下降; 免疫系统功效下降,易发生本身免疫性疾病。4老年生理特点改变造成药品体内过程发生改变 关键包含药代动力学改变和药效学改变。 药代动力学改变关键是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改变。 药效学改变关键包含:老年人对药品反应性改变;老年人用药个体差异较大;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危险性增加。二、老年患者用药标准 因为老年人机体生理、生化特点,药品在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发生了改变,所以极难制订统一给药标准,需要针对老年病人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诊疗标准。 用药简单标准; 用药个体化标准; 依从性标准; 注意饮食调整标准。简单标准 用药应尽可能简单,应用最少药品。通常适用药品控制在34

4、种以内,应尽可能少地和作用类型相同相同药品适用;应尽可能少地和副作用相同药品适用。在诊疗中,应用最低有效量。个体化标准 明确是否需要用药,并依据用药指征合理选择药品;决定合适用量,寻求最好给药剂量;老年患者用药剂量应由小逐步加大,通常采取成年人1/3-1/2或3/4剂量,必需时应对老年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合理调整剂量。应选择适宜剂型;用药时间选择;合并用药问题;和考虑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等。 需要注意是,即使处方开正确而且合理,药品不良反应仍然存在。如发觉呕吐、丧失自主性、不舒适、跌倒或精神错乱,要首先查找近期诊疗方案或有没有自行用药。依从性标准 能否按诊疗方案进行用药是决定诊疗成功是否关键。

5、 老年人常常忘记服药或服错药,尤其是有痴呆症状、抑郁症或独居患者。 长久用药老年患者应定时检验肝、肾功效,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下降原因包含:缺乏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对医嘱了解不充足记忆力及视力下降用药多且复杂等提升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路径有:简化诊疗程序和方案;了解用药目标,和医生或药师有良好联络;建立使用药品日程表和备忘卡;多室隔开给药盒;对患者正确而简短依从性指导 饮食调整标准 老年人大多是负氮平衡代谢,加之因为疾病,往往有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影响药品诊疗。为愈加好发挥药品疗效,必需重视食物营养成份选择和搭配。如老年性糖尿病人控制食物以确保降血糖药品疗效;控制饮酒以避

6、免摄入B族维生素量降低。增加食物营养,增加老年患者对化疗药品耐受力。三、老年人常见药品合理应用1.抗胆碱能药品 (如安定类、三环类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症药、抗组胺药、解痉药、东莨菪碱等) 不良反应:如排尿不畅、眼压增高、调整麻痹、幻觉、便秘等,对老年人应强调有出现神志障碍危险。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抗胆碱能药品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 2. 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 多个诊疗方法使用和各药品间相互作用使老年人出血危险性增大。 使用广谱抗生素常引发诊疗失调。 对常摔跤或难以进行观察老年患者(尤其是记忆障碍或神经错乱者),不应使用口服抗凝药。 禁自行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巴比妥类药。 需联适用药时通知医

7、生监测 INR,调整剂量,或咨询药师是否有相互作用。3. 非甾体类抗炎药(布洛芬、消炎痛等) 更易引发胃肠道和肾脏并发症危险。 血容量降低患者(如脱水、服用利尿药、限盐饮食和心衰者)可出现肾功效衰竭。 和利尿药或抗高血压药同用时可减弱疗效,和ACEI (普利类降压药)适用时要提防高血钾出现。 和血浆蛋白结合紧密,可影响一些药品和血浆蛋白结合,尤其是磺脲类降糖药(优降糖、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轻易引发低血糖。 和口服抗凝药(华法林)联合使用很危险,极易引发出血。4. 磺脲类降糖药(优降糖、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 若服用该类药后,近期出现神经或精神方面症状,应考虑是是否低血糖。 产生低血糖关键原

8、因是进食降低、肾功效不全、药品相互作用。 用餐前立即服用 胃胀、腹胀、肠鸣音亢进、排气增多5. 利尿药 利尿药可能不良反应有水钠代谢紊乱、钾离子失调和急性肾功效不全。 老年患者同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消炎痛等)和ACEI(普利类降压药)有引发少尿性急性肾功效不全危险。常测量体重、血糖、肌酐和血电解质浓度,并立即调整剂量甚至临时停止诊疗。 有行动困难或出现膀胱失括约时,利尿药可能会引发小便失禁。 最好在早晨服药,以免夜间摔倒。 6.抗精神病药 老年人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常常出现不良反应(限于急性精神病和慢性妄想症)。 对于带有危险性地行为错乱、被迫害妄想症或幻觉痴呆病人使用抗精神病药。 有三类

9、抗精神病药可用于老年人:吩噻嗪类(奋乃静、氯丙嗪)、丁酰苯类(氟哌啶醇)和苯酰胺类(舒必利、泰必利)。 吩噻嗪类(奋乃静、氯丙嗪)不良反应关键是体位性低血压、精神错乱综合征和抗胆碱能作用; 丁酰苯类尤其是氟哌啶醇较易造成帕金森综合征; 苯酰胺类(舒必利、泰必利)极少引发锥体外系反应,但多出现乳溢。黛力新有先兴奋后抑制作用(早上或中午前)7. 抗抑郁药 抑郁症在老年人中常见且较为严重,但诊疗往往很困难,它形成能够没有显著忧愁,并被很多主诉如头痛、腰痛、便秘、腹痛等所掩盖。 没有专治老年抑郁症特殊立即见效药品,在四面之前不能作出诊疗无效结论。现在倾向于将诊疗抑郁症疗程提升到六个月以上,即便是首次发

10、生抑郁症。 三环类(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抗抑郁药常见,老年人中不良反应比青年人更常见。不良反应关键是抗胆碱能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和心脏毒性作用甚至精神错乱综合征。老年人在开始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诊疗之前,做心电图以发觉潜在心律紊乱和传导方面障碍。首次剂量应为成年人三分之一,逐步缓慢增加剂量。任何抗抑郁药不是对全部患者全部有效,当抑郁症状连续时能够试用新抗抑郁药诊疗。8. 镇静催眠药 老年人感觉较为迟钝,反应降低,应用镇静催眠药会比年轻人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老年人使用巴比妥类(鲁米那、速可眠)可延长其中枢抑制作用或发生兴奋激动,不宜常规应用。 老年人比年轻人对安定中枢抑制作用更敏感。其在老年人

11、体内半衰期为年轻人4倍,所以老年人给药间隔要加长。9. 氨茶碱 氨茶碱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诊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心源性哮喘。 肝脏代谢,酶活性下降使半衰期延长,易出现中毒反应。 和沙星类抗菌药适用时,应降低给药剂量或调整给药间隔,并监测血药浓度。 胃部不适或兴奋失眠时,可用胃舒平、安定等对抗或停药。老人用药禁忌1.忌生搬硬套 看她人用某种药治好某种病便仿效之,忽略了自己体质及病症差异。2. 忌乱用秘方、偏方、验方。 病多缠绵不愈易出现“乱投医”现象。那些未经验证处方,无法科学地判定疗效,凭运气治病,常会延误病情甚至酿成中毒,添病加害。3.忌朝秦暮楚 治病用药“跟着感觉走”,今天见广告中说这好,便用这

12、药;明天见夸那,又改用那药。用药品种不定,多药杂用,不仅治不好病,反而轻易引出毒副作用。 什么是“好药”?- 新药?贵药?进口药?“好药”没有毒副作用?离开具体病情没法回复最适合病情就是最好药注意药品和食物相互作用用药注意事项 服用头孢菌素类药品时, 在服药期间及停药一周内不能饮酒,以免产生/增强毒性反应。果酸造成头孢菌素提前分解或溶化,不利于药品在肠内吸收,降低药品疗效,所以最好不喝果汁或含果酸清凉饮料及食物。 服用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品时,要少吃菠菜、胡萝卜、黄瓜、苏打饼干等碱性食物,因这些食物能降低这类药品吸收。拜新同和心痛定(硝苯地平)心痛定(硝苯地平):一般片:短效;可咬碎;拜新同:控释片;长久有效;激光打孔,不能咬、嚼、掰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