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古代文论知识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262391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古代文论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古代文论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古代文论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古代文论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古代文论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古代文论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古代文论知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论第二章一、填空题 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产生了专制统治思想。董仲舒向武帝提出“_”主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概括出“_”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毛诗大序说:“故诗有_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有关毛诗序的作者问题,历来“纷如聚讼”,汉书觉得,汉代治毛诗者本乎赵人_,为河间王博士。 、毛诗大序觉得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_”的原则。 6、淮南子觉得,艺术创作是“_”的活动,情是创作的核心。 7、_是国内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全书共13篇,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主体,三部分在写法

2、上的共同特点是“_”。 、_是国内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其“十志”是由史记的“_”变来的。 9、汉代的政论散文以西汉初期最为发达,_的过秦论是其中的杰作、0、教材提出:中国古代文学的风格美,一般分为_之美和_之美两大类、 1、汉儒将文学与学术区别开来,大体把学术称为“_”,把文学称为“_”12、_初次明确提出了“发愤抒情”的诗论主张,她也是国内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 1、两汉文论重要是在对_、屈赋、汉赋和史记的的专项研究中展开的。1、西汉前期的贾谊、刘安、司马迁等对屈原辞赋以很高评价。但东汉扬雄和_则提出了批评。 5、较早肯定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是_。 6、较早论述文学的真实性与独创性原则的是

3、东汉的_,她是在其论衡是书中提出的。 7、“六义”原名“六诗”,最早见于周礼春官,顺序是:_。唐代孔颖达把“风雅颂”归纳为诗歌的体裁,把“赋比兴”归纳为诗歌的体现手法。18、王充_波及文学理论的篇章重要有自纪、对作、佚文、艺增、超奇等。 、儒家诗论强调“_“的诗教。 2、“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_。二、名词解释 1. 愤中应外 2. 情志说3. 六义说 4. 诗无达诂 三、简答题 1、汉代文论的基本特性有哪些?2、汉代文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3、乐记论述了哪些重要文艺理论问题?4、诗大序的诗论重要内容是什么?5、王充的文论有哪些重要内容?四.论述题1、试论两汉代文论的基本内容。2、

4、材料: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一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一见于报任少卿书。两段文字大体相似: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世,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史记太史公自序)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5、,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少卿书)试论“发愤著书”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理论意义。参照答案:一、填空题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发愤著书 3. 六义4. 毛公 5. 止乎礼义 6. 发于词,本乎情 7. 史记、以人系事 8. 汉书、八书(答作“书”亦可) 9. 贾谊 10. 阳刚、阴柔 11. 学、文12. 屈原13. 诗经 14. 班固15. 班固 16. 王充 17. 风、赋、比、兴、雅、颂 18. 论衡 19. 辞达而已矣 20. 王充的论衡

6、超奇 二、名词解释、愤中应外:淮南子有关创作发生的理论观点。淮南子觉得文艺创作是一种内在感情体现于外的过程。主术训云:“有充于内而成象于外。”修身训云:“愤于中则应于外,故因此在感。”作家有“充于内”、“愤于中”的真情实感,体现于外,就能创作出动人的作品。淮南子规定外在的“文”与内在的“情”必须统一,达到“文情理通”。2、情志说:诗大序有关诗歌本质的观点,觉得诗歌既是“志之所之”,又是“吟咏情性”的,诗歌本质是抒发人的情和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以情志论诗,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这不仅大大发展了“诗言志”的思想,丰富了儒家诗学,并且也更精确全面

7、地概括了诗歌大的本质特性。3、六义说:诗大序提出的文论观点:“诗有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本来,风、雅、颂是诗之异体,赋、比、兴是诗之异辞。但诗大序的解释,重点在于强调“六义”的政教功能:“诗有六义”,故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4、诗无达诂:董仲舒论诗的一种重要命题,语出春秋繁露精髓。达即通达、晓畅,诂即解释、阐说。此命题是说诗没有通达完备的解说。董仲舒是今文学家,解诗善于发挥“微言大义”,故“诗无达诂”为汉儒随意解诗提供了理论根据;但诗以含蓄为美,有言外之意,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首诗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故“诗无达诂”又是对诗歌鉴赏现象及规律的真实表述。三、简答题

8、 1、其一,从文本形态上看,有大量文艺专论,文论意识走向自觉。其二,从论说范畴看,已有扩展。其三,文学观走向成熟。2、一是对诗经的研究评论;二是对屈原及作品研究评论;三是对汉赋的研究评论。3、一、论音乐的产生:一方面、音乐产生于人心的感动;另一方面、情之产生是人心对外物感应的成果;再次、音乐创作是一种由自然之声到审美之音的过程。二、论音乐的作用:其一、音乐的政治功用:“声音之道与政通”、“审乐以知政”、 “致乐以治心”;其二、音乐的审美功用。三、论音乐作品之构成:“乐本乐象乐饰”。四、音乐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五、音乐活动中的“以类相动”。4、 一、 “诗者,志之所之”,“吟咏情性”:对诗歌本质的

9、结识。二、“发乎情,止乎礼义”:发扬儒家 诗学的准则。三、 “讽谏”、“教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用。四、“主文而谲谏”:重诗歌的文采和含蓄美。五、“变风变雅”:诗与时代共同变化。5、一、倡导“实诚”,反对“虚妄”,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二、倡导“是为”,反对“增实”,论夸张三、倡导“世用”,反对“空作”论文学功用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论内容与形式五、倡导朴实、独创,反对华巧、拟古,对文风的纠谬六、重“胸臆”、“德盛”、“才力”、“学识”,论作家。四、论述题1、汉代文论大多是对具体作家、作品进行评论,具有较强的实际针对性。汉人的文学批评对象重要有三方面,即诗经、楚辞和汉赋。对这三种文学样式的批

10、评构成了汉代文论的基本层面。()对诗经的研究。汉代经学的昌盛,使诗经的地位大提高,诗经研究成为一门专门学问。诗大序是诗经研究最有理论价值的诗学论文,班固继承“诗言志”的老式诗论,又有所发挥。觉得诗是“哀乐之心感”的产物,即“情”的产物。班固还觉得,古代“王者”以诗“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诗具有结识社会并使“王者”调节政策的重要政治功用,由于诗来自民间。王逸觉得,诗歌是“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是诗经研究的出名学者。她以毛诗为主,兼采三家诗说,作毛诗传笺,对诗经各篇加以疏通阐明。(2)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评论屈原及其作品,是汉代文学批评的一种热

11、点。由于屈原及作品对汉代文人及创作有巨大影响,汉赋就是在其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淮南王刘安是最早为屈原作品作注的人。(3)对汉赋的评论。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亦引起学者们的关注。2、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因此,司马迁对“发愤著书”的心理机制作了较深的摸索和阐发。(1)“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作者的崇高志向与抱负不能施之于事业,没有在事实上实现,这才借“述往事,思来者”的创作进行寄托。作家“愤”而著书,创作动力在于内心的“愤”情。这种

12、动力具有极大的心理能量,由于“愤”常常是由于作家强烈的愿望受压抑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十分强烈。(2)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位和质量,可以“成一家之言”。“发愤著书”者都是精神生命的强者,她们有着美好进步的社会抱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及正义感,代表着社会进步的力量,又常常与环境中强大的反动势力发生锋利冲突,生活于艰难的逆境甚至失败的惨境中,但她们人格崇高,意志坚定,不为恶势力所屈服。她们对人生痛苦和生命真蒂有着更深的体验,她们的“愤”情并不仅仅是一己私情,而蕴含着积极进步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正义精神。因此,她们以此“愤”情为创作动力,其作品也必然具有积极进步的思想内容。(3)“发愤著书”说具有与儒家“温柔敦厚”说、“中和”之美说等完全不同的美学品格。作家“发愤著书”,涉及着对进步社会抱负的强烈追求和对反动势力的极度愤怒,“发愤”之作与“温柔敦厚”、“主文谲谏”之作格格不入,而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读者具有巨大的鼓励作用和鼓舞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