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试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26072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试卷一、A型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最常见的肠外阿米巴病是()A.脑脓肿 B.肝脓肿 C.肺脓肿 D.脾脓肿 E.皮肤脓肿2不属于机会致病原虫的虫种是()A刚地弓形虫 B蓝氏贾第鞭毛虫 C隐孢虫D卡氏肺孢虫 E间日疟原虫3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A羊B狗C猫 D猪 E人4诊断蛲虫感染最好的方法是()A粪便直接涂片法 B粪便水洗沉淀法 C肛门拭子法D粪便饱和盐水浮聚法 E小试管幼虫培养法5治疗丝虫病的主要药物是()A.吡喹酮 B海群生 C左旋咪唑 D甲苯咪唑 E阿苯达唑二、B型题:(共7小题,每小题1分,共7分)1A进食含有囊蚴的生鱼片B进食含有囊蚴的酒浸

2、溪蟹C进食含有囊蚴的生荸荠、水红菱D进食含有活幼虫囊包的肉类E与以上无关(1)感染肺吸虫可能是由于()(2)感染日本血吸虫可能是由于()(3)感染华支睾吸虫可能是由于()(4)感染旋毛虫可能是由于()(5)感染姜片虫可能是由于()2A粪便直接涂片法 B粪便离心沉淀法 C粪便饱和盐水浮聚法D粪便水洗沉淀孵化法 E环卵沉淀反应(1)检查蛔虫卵最常用的方法是()(2)检查钩虫卵效果较好的方法是()三、C型题(共7小题,每小题1分,共7分)1A通过输血传播 B通过虫媒传播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1)疟疾的传播是()(2)丝虫病的传播是()(3)血吸虫病的传播是()2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两者均有

3、 D两者均无(1)溶组织内阿米巴完成生活史需进行的生殖方式是()(2)杜氏利什曼原虫完成生活史需进行的生殖方式是()(3)弓形虫完成生活史需进行的生殖方式是()(4)疟原虫完成生活史需进行的生殖方式是()四、X型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1.象皮肿的形成是由于()A丝虫所致淋巴水肿,破坏了淋巴管瓣膜,淋巴回流障碍B机体对丝虫成虫抗原产生细胞间质的免疫反应的结果C滞留皮下组织的淋巴液,刺激纤维组织增生D由于丝虫产生大量微丝蚴阻塞淋巴结、淋巴管2.蛔虫寄生人体,常见的并发症有()A胆道蛔虫症 B肝脓肿 C肠梗阻 D贫血五、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寄生虫的生活史2保虫宿

4、主 3阴道的自净作用4伴随免疫5棘球蚴砂六、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7分)1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是、。2牛带绦虫与猪带绦虫头节的区别是前者无和。3原虫的有性生殖主要有和;无性生殖主要有、和。4人误食猪带绦虫卵及细粒棘球绦虫卵可患和。5引起疟疾复发的疟原虫虫种是、。6医学昆虫的口器主要有、三种类型。七、简答题:(共2小题,共15分)1.医学昆虫生物性传播疾病的方式有哪些?并各举一例。(8分)2.由于饮用生水可造成哪些寄生虫病的感染和流行?(7分,至少答对7种疾病)八、病例题:(共1小题,共20分)患者,男25岁,苗族。1999年7月毕业于某军事院校,分配至边防某部队工作(疟疾流行区)。19

5、99年10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9.7),大汗淋漓,伴尿痛和双侧肾区痛14天,无尿频、尿急、咳痰、心悸、胸闷、腹胀、腹泻,血查高贵检查无异常,初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螺旋霉素、利巴韦林和柴胡等药物治疗无效。10月20日以“急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治疗。体检:神志清楚,急性病容,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及神经系统无异常,肝脏未触及,脾平卧位肋下1cm,质软,边钝。血常规检查:WBC 9.6109/L,N 0.78,L 0.14,RBC 4.51012/L,Hb 132g/L,外周血未查见疟原虫;尿常规:蛋白(),RBC 68个/HP,WBC 35个/HP,可见颗粒管型;肝

6、功能及血液生化均正常;B超检查:脾大,肝、胆、胰、肾均正常。按“急性肾小球肾炎”以氨苄西林和诺氟沙星胶囊抗感染治疗无效。仍不规则发热,体温为39,10月29日,于患者高热时反复查血,查见间日疟原虫环状体,转入感染科治疗,经蒿甲醚(肌肉注射80mg,每日一次,连续5天,首日加倍)、伯氨喹片(每片汉基质7.5mg,3片顿服,连服5天)治疗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11月7日痊愈出院。问题:该患者诊断为疟疾的依据有哪些?疟疾发作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对疟疾进行诊断(指病原学诊断)、预防和治疗。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试卷答案一、1. B 2. E 3. B 4. C 5. B二、1. BEADC 2. AC

7、三、1. CBD 2. BBCC四、1. ABC 2. AC五、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整个过程。2.保虫宿主: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3.阴道的自净作用:正常情况下,健康妇女的阴道环境因乳酸杆菌的作用而保持酸性,pH为3.84.4之间,可抑制虫体或其他细菌生长繁殖,这称为阴道的自净作用。4.伴随免疫:人体感染蠕虫后能够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再感染的童虫有杀伤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的成虫无作用,体内无寄生虫就

8、无免疫力,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如日本血吸虫感染人体产生的免疫即为伴随免疫。5.棘球蚴砂:从棘球蚴囊壁的胚层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悬浮于囊液中,统称棘球蚴砂。六、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7分)1.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顶突、小钩 3.配子生殖、接合生殖;二分裂、多分裂、出芽生殖 4.囊尾蚴病、棘球蚴病 5.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6.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七、简答题(共2小题,共15分)1(1)发育式传播: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内只有发育而没有繁殖过程,即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内仅有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而没有数量的增加。如丝虫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9、1分)。(2)繁殖式传播:医学节肢动物成为病原体的增殖场所,病原体仅有数量的增加,而无形态的变化。如黄热病毒在蚊虫体内、鼠疫杆菌在蚤体内、回归热螺旋体在虱体内、恙虫病立克次体在恙螨体内的繁殖等。(3)发育繁殖式传播: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内,不但发育而且繁殖,病病原体在其体内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数量的增加。病原体必须在媒介医学节肢动物体内完成发育和繁殖过程后才能传染给人。如疟原虫在蚊体内、杜氏利什曼原虫在白蛉体内的发育和繁殖。(4)经卵传递式传播:有些病原体(特别是病毒和立克次体等)不仅可以在医学节肢动物体内繁殖,而且能侵入卵巢,经卵传递,以致下一代也具有感染性。经卵传递可产生众多的感染后代,

10、因而具有更大的传播作用。如硬蜱体内的森林脑炎病毒、蚊体内的日本脑炎病毒、软蜱内的回归热疏螺旋体。2.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蛔虫病、鞭虫病、囊虫病、棘球蚴病或称包虫病、血吸虫病、布氏姜片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结肠小装纤毛虫病。八、论述题:(共1小题,共20分)答:(1)诊断依据:本患者工作在疟疾流行区,发病时间为夏秋季,符合疟疾流行的季节分布。无明显诱因的畏寒、发热(体温39.7),大汗淋漓为典型的疟疾临床表现。脾肿大、尿蛋白()、有颗粒管型说明疟疾病理改变。外周血查见间日疟原虫环状体是确诊疟疾的依据。(2)疟疾发作的原因:红内期的裂体增殖过程与疟疾的发作有关。红内期疟原虫

11、胀破红细胞,裂殖子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残余和变性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碎片等一并进入血流,其中相当一部分可被多性核白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与疟原虫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3)诊断:病原学检查常用的方法有薄血膜法、厚血膜法。(4)防治:消灭疟疾必须采取预防、治疗、灭蚊三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1)预防为主:对易感人群的防护包括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蚊媒防制是预防的重要环节;药物预防常用乙胺嘧啶或加用磺胺多辛。2)正规治疗:常用抗疟药主要有以下几类:杀红内期:氯喹、咯萘啶及青蒿素等,用以控制临床发作。杀红外期及休眠子:伯喹,具抗复发作用

12、。杀灭配子体:伯喹,用以切断传播。杀灭子孢子:乙胺嘧啶,预防用药。间日疟采用氯喹和伯喹治疗,抗复发治疗可用伯喹;恶性疟一般可单用氯喹;抗氯喹株宜以青蒿素、咯萘啶与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合并应用。3)防蚊、灭蚊。名词解释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寄生虫的生活史。2、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并在人体内产卵,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3、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有两个中间宿主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如: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类。4、储蓄宿主(保虫宿主):指某些寄

13、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例如华支睾吸虫的成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猫,猫即为该虫的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5、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能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6、感染期:能侵入人体的阶段称感染阶段或感染期。7、带虫免疫:人体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8、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对再次感染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的成虫无作用,原发感染可继续存在,这种现象称伴随免疫。见于血吸虫病。9、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