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惠城区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260632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惠城区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惠州惠城区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惠州惠城区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惠州惠城区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惠州惠城区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惠城区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惠城区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B该保鲜剂不宜与明火接触CSiO2中Si的化合价为+4DSi是地壳中含量最

2、多的金属元素2熟悉各种化学仪器有助于我们进行化学实验。下列化学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A试管夹B燃烧匙C干埚钳D研钵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OHBCHgOD42018年的“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们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禁止随意焚烧秸杆B禁止使用化肥农药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D禁止工业废气随意排放5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XYZQ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68164.43.6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4未测48.439.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第二次测定时Y已完全反应B若X为氧气,则Y发生氧化反应C该反应类型为

3、化合反应D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11:96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A胆矾研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C加热氧化汞分解 D酒精挥发7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AH2BH2OCH2O2DHCl8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可以用水浇灭B用嘴吹灭蜡烛火焰,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油锅起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降低油的着火点D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9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的下列现象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B“酒

4、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略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10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装入固体粉末B加热固体C滴管用后不洗涤D塞紧橡皮塞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指出所属基本反应类型。(1)碳在氧气中燃烧_、_;(2)镁在空气中燃烧_、_;(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氧气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1)活动1:从微观角度分析,电子秤示数减小的原因是_。(2)活动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

5、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请推测所产生的上述气体的性质是_。(3)活动3: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A可观察到蜡烛熄灭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C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加碘,简称碘盐。(1)假如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一个碘原子的质量为BKg,则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_。(2)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标出碘酸钾中碘的化合价为_。(3)若1kg碘盐中含30mg碘。已知成年人每天约需要0.15m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

6、从碘盐中摄取的,则成人每天需要食用碘盐_g。(4)若1kg碘盐中含30mg碘,现市售碘盐一包400g,则这包碘盐含碘酸钾_mg?(写计算过程,精确到0.1%)。14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3)实验室制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码,下同,该装置不足是_。(5)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时机是_。(6)用2Ng的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反应可制得氧气ag;如

7、改用加热Ng高锰酸钾和Ng氯酸钾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可制得氧气bg:则a_填“、或”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7g放在试管中加热,完全反应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5.08g。求:(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可制得氧气多少克?(2)剩余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各多少克?16现用36 g水通电后完全分解,试计算:(1)可得到氢气的质量为多少?(2)可得到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试题分析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A起保鲜

8、作用的物质是酒精。故A正确。B该保鲜剂不宜与明火接触。故B正确。CSiO2中Si的化合价为+4。故C正确。DF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D错误。考点考查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2、C【解析】A、该仪器的名称是试管夹,故A正确;B、该仪器的名称是燃烧匙,故B正确;C、该仪器的名称是坩埚钳,故C错误;D、该仪器的名称是研钵,故D正确。故选C。3、C【解析】根据氧化物概念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进行解答。【详解】A、NaOH含三种元素,不符合题意;B、O2只含一种元素,不符合题意;C、HgO为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且含有氧元素,符合题意;D、Na2SO4含三种元素,不符合题意。故

9、选D。【点睛】要熟知化学基本概念,不能靠感觉做题。很多同学对氧化物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含氧化合物就为氧化物,忽略了只含两种元素的限定。4、B【解析】A、禁止随意焚烧秸杆,减轻雾霾影响,可以保护环境,正确;B、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能禁止,错误;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保护水资源,正确;D、禁止工业废气随意排放,可以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环境,正确;故选:B。5、C【解析】由表中数据看可出,Z、Q在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且Z增加了44g,Q增加了36g,X在反应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且减少了64g,生成物的质量和是44g+36g=80g,反应物X反应了64g,由此可知Y是反应物,反应了80g-

10、64g=16g,则未测值为0。【详解】A、第二次测量时,Y已完全参加反应,故A正确; B、若X为氧气,则Y一定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C、由上分析知,Z、Q在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X、Y在反应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征,该反应不可能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D、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44g:36g=11:9,故D正确。故选:C。6、C【解析】A、胆矾研磨成粉末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可分,不符合题意;B、碘受热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可分,不符合题意;C、加热氧化汞分解生

11、成汞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在此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之间结合成氧分子,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能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符合题意;D、酒精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可分,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是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7、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2,H:8,Cl:2,O:8,反应后N:2,H:0,Cl:2,O:4,X前有化学计量数4,故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B。8、D【解析】A、电器着火,不可以用水浇灭,以防触电,故A错误;B、用嘴吹灭

12、蜡烛,使燃着的蜡烛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而不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B错误。C、油锅起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是利用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的方法灭火,油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C错误;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从而灭火,故D正确。故选D。【点睛】一种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不能被改变。9、A【解析】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故选项解释正确;C、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是因为夏

13、天温度高,温度升高引起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略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10、D【解析】A、试管平放,用纸槽将固体粉末装入试管中,然后竖立试管;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略微向下;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配套的滴管与滴瓶使用后,不需要清洗滴管;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组装橡胶塞与试管时,试管不能支持在桌面上,容易造成试管底部破损;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C+O2CO2;

14、化合反应 Mg+O2MgO 化合反应 KClO3KCl+O2 分解反应 【解析】(1)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C+O2CO2;化合反应;(2)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Mg+O2MgO;化合反应;(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KClO3KCl+O2;分解反应。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气体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 不支持燃烧且不能燃烧 AB 【解析】(1)蜡烛燃烧是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气体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导致质量减小;(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碳酸氢钠和柠檬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而将空气挤走,导致蜡烛周围没有氧气,蜡烛逐渐熄灭;(3)A、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可观察到蜡烛熄灭,故正确;B、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使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