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流复习(压缩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257397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粘流复习(压缩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粘流复习(压缩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粘流复习(压缩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粘流复习(压缩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粘流复习(压缩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粘流复习(压缩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粘流复习(压缩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Stokes 提出了在牛顿流体中应力张量与 变形速率张量之间一般关系的三假设(1) 在静止流体中,切应力为零。正应力的数 值为流体静压力压强P,即热力学平衡态压 强(2)流体是连续的,应力张量.与变ij外推移的距离。 动量亏损厚度:h PuuJ(1 )dy,流体不可压P u u0 e e edu *A dv *+()= 0dx*5 dy *1 - - - -1 x 1形速率张量 e 之间为线性关系;(3)流 ij体是各向同性,流体的物理性质与方向无 关,只是坐标的函数。3 一些无量纲参数的定义和物理意义(Re,时,h u u0 = f (1 -)dy .uu0 e eEc, Pr)R P

2、V LRe = eo0V2P -T0 LV0L2与粘性力之比Ec=0C (T -T)p0 w 0表示惯性力表示由于边界层的存在损失了厚度为6 的 自由流流体的动量流率。能量损耗厚度:=f时,*du *du *+ u *+dt *dx*dy1x5*dv *dv*dv *+ u *+* dt *dx*11 x 1 1 x5 *du * = dp * + 丄(比+dax*Re ax*2-1/1 -5*2 x(1,1 /5*2dp*1 d 2v* d+ ( +dy * Re dx*2d* Re ax *2PV3/L-0Vp 书 C (T -T)0 L p 0 w 0Puu 2(1 )dy,流体不可压P

3、 uu 20e eeh uu 25 =J (1 -)dy ;3uu 20 e e5* -1x5* -1x5*x1-1/5* -5*2(5*,1/5*dp*分析:当趋于很大时,乔是大量,则表征在热传递中流体压缩性的影响,也就 卩C 是推进功与对流热之比。Pr=0 表示流体的物性的影响,表征温度场 和速度场的相似程度。4库特剪切流:流体在两块无限长平行平板 间流动,其中一块静止不动,另一块在自 身所在平面内沿流向移动。A.速度分布 压力梯度为零时为简单库特剪切流,流体 速度成直线分布;压力梯度不为零时为一 dP般库特剪切流,B大于零,即小于零dx表示由于边界层的存在损失了厚度为53 的自由流流体的

4、能量。5*形状因子:H =药 能够反映速度剖面的形状,H值越小,剖面越饱满。 动量积分方程:不可压流二维 d00 dut+(H + 2) edtu dxPu 2fee6 普朗特方程的导出,相似解的概念,布 拉休斯解的主要结论普朗特方程是通过量级分析导出的, 是二维情况时高雷诺数下的近似方程: 二维NS方程是:时,压力沿流动方向下降,整个槽道内流dP速均大于零;B小于零,即石大于零时,压力沿流向增加,当B其小于一1/2时,槽道内靠近静止壁面的某些区域内的速度为du dv+ = 0dx dydududu1 dpd 2u+ u + v = -+v (+dtdxdydv负,即出现逆流。B.温度分布Ec

5、Pr=0时dP表示流速U = 0,IX=0,温度直线分布;上壁面速度越大,则流体耗散率就越大, 这就要求更大的温度梯度变化率才能将耗 散热传导出去。突然起动平板流 u = U0erfcg ,当,u=0.0iU 0,即 通 过流体粘性而带动的流体运动只发生在 耳 1.82的薄层以内。5 边界层的各种特征厚度及形状因子位移 厚度:5* =f(I- )dy,流体不Pu0 e e可压时为,5 * = f(1 -u )dy ;u0e表示由于边界层的存在而使自由流流线向ap*=0,根据量纲分析,去掉小量化为有 ay*量纲形式则可得到普朗特边界层方程:dudv八dxdydududu + u + v =dtd

6、xdy 燮=0 dy丄空+空P dxdy 2dx2dy 2P dxdvdvdv1 dp+ u + v = -+v (-_dtdxdyP dydx2dy 2yux ,1 g (x丿相似解的概念:对不同x截面上的速度剖面u(x,y)都可 以通过调整速度u和坐标y的尺度因子,使他 们重合在一起。外部势流速度Ue(x)作为u 的尺度因子,g(x)作为坐标y的尺度因子。 谢无)量纲坐标(、,无量纲速度斗,g ( x )u ( x )ex 截面其速度剖面的形状将 同。即a2v囲则对所有不同的会)相将方程无量纲化: x* = x/ L,u* = u /U, p* = p/Pu2,t* =utUe(x/1L)

7、.布拉修斯解(是零攻角沿平板流动的解)的 主要结论:= 5L / L ,位移厚度Re = UL /v , 5 * u 1/ jRev = Au, y = 5L, v * = Au / U, y *厚度形状因子应u (x )e2* L721动量损失jReXx=0.664= JRe xH = 5 * / 0 = 2.591 壁面切力为:Ou) dy y=0平均壁二卩(竺)二 0.332pU2_=dy y=0g、ReAj面摩擦系数2T1二 叫二 0.664 pu2Regk x面摩擦系数为:1 l 1C 二-rc dx =1.328 =Df l o fv Re7阻力危机的概念阻力危机:在圆柱绕流试验中

8、,由于 流体粘性效应,使得圆柱体的压力分布不 均匀,背流面的压强小于迎流面压强,即 有一个沿流向的压差阻力。当Re在3 X105 5 X105时,边界层流动由层 流转变为湍流。形成湍流边界层后,分离 推迟,分离点向下游移动从而使尾流区缩 小,因而压强阻力大大降低,总阻力也相 应降低。8 湍流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征,湍流脉动 与分子随机运动之间的差别湍流是随机的,非定常的,三维的有 旋流动,最近研究还表明其随机的背后还 存在着拟序结构。主要的特征是:随机性, 脉动性,耗散性,有涡性(大涡套小涡)。湍流脉动:不断成长、分裂和消失的 湍流微团;漩涡的裂变造成能量的传递; 漩涡运动与边界条件有密切关系,

9、漩涡的 最小尺度必大于分子的自由程。分子随机运动:是稳定的个体;碰撞 时发生能量交换;平均自由程厂与平均速 度和边界条件无关。9 层流稳定性的基本思想,瑞利定理和费 约托夫定理,中性稳定线,平板边界层 稳定性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 层流稳定性的基本思想:在临界雷诺数以下时,流动本身使得流体 质点在外力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能抵抗微弱的扰动并使之消失,因而能保 持层流;当雷诺数超过临界值后,流动无 法保持稳定,只要存在微弱的扰动便会迅 速发展,并逐渐过渡到湍流。瑞利定理: 1.流体速度分布 u(y) 有一拐 点(u = 0)是扰动能够增长的必要条 件,也是充分条件。由这个定理得出当 Re 数很

10、大时具有拐点的速度分布是不稳定 的。 2.边界层内中性扰动( c = 0)的传 i播速度小于主流区速度,即c V U 。r max 费约托夫定理:在粘性流动中,流动的速 度剖面不存在拐点也可能是不稳定的,如 顺压力梯度的管流,平板边界层流动等。 中性稳定线:轨迹 c =0 叫做中性稳定i线,它把衰减区域(稳定区域)和放大区 域(不稳定区域)分开。中性曲线上最小 雷诺数对应的点为临界点,其雷诺数为临 界雷诺数。平板边界层稳定性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1. 由 中性曲线得到的 临界雷诺数为Re = U S*/o = 520与此对应的 crit g边界层雷诺数Re = U x/o u 91而对于光x ,

11、critg滑壁面平板而言,其转捩点的雷诺数为 3.5X1053.5 X106或Re = 950 。可见雷诺数达到临界雷诺 crit 数时,流动开始不稳定,成为“不稳定点”, 而转捩点则对应与更高的雷诺数。2. 导 致 不 稳 定 扰 动 的 最 小 波 长 九i = 17.5S*u6S,可见不稳定波是min一种波长很 长的扰动波,约为边界层厚度的 6 倍。3. 不稳定扰动波传播速度远小于边界层外 部势流速度,其最大的扰动波传播速度 c /Ug = 0.4 。当雷诺数相当大时,中性稳定线的上下两 股趋于水平轴。10 了解猝发现象,能叙述边界层转捩的主 要过程在壁面边界层流动中,猝发现象将导致层

12、流向湍流的转变,并提供维持湍流运动所 需要的大部分能量。猝发现象定义:在粘 性底层中,在平面上有顺流向的高速区和 低速区相间的带状流动结构,低速带向下 游流动中其头部会缓缓上台,与壁面形成 横向漩涡,而横向漩涡在流场作用下会上 升,且在向下游的流动中会变形成为马蹄 形涡,马蹄涡头部的上举最终形成底部低 速流体向上层高速流体区域的喷射,然后 出现外层高速流体向下游流体俯冲清扫, 流向速度分布曲线上出现了拐点,增加了 流动的不稳定性,促成层流向湍流的转变。 上述由马蹄涡的形成,发展和发生喷射和 清扫组成的整个过程称为猝发现象。边界层转捩的主要过程:层流T到达临界 雷诺数,出现二维的TS波T出现非线

13、性 三维波T猝发现象T出现湍流斑T湍 流11 了解影响转捩过程的主要因素以及控 制边界层转捩的主要方法、判别转捩的试 验方法影响转捩的主要因素:雷诺数,压力梯度, 自由流的湍流度,物体表面的粗糙度,可 压缩性以及流体与物面的热交换等。 控制边界层转捩的主要方法:贴粗糙带,贴金属丝,沿模型表面铣 展向槽,沿模型展向开排孔(孔中安装电 磁发声器,产生声激励等)。 判别转捩的试验方法:升华法(主要依据: 湍流的剪切应力大小)热膜法(主要依据:层流和湍流边界层内气流脉动和换热能力 的差别)液晶法(主要依据:湍流传热和层 流传热能力之间的差异)12 湍流的两种统计理论,半经验理论中流 场参数平均的三种方

14、法 湍流的两种统计理论: 1. 湍流平均量的半经 验分析(做法:主要研究各个参数的平均量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平均速度,压 力,附面层厚度等。2. 湍流相关函数的统计理论分析(做法;将 流体视为连续介质,将各物理量如:流速, 压力,温度等脉动值视为连续的随机函数, 并通过各脉动值的相关函数和谱函数来描 述湍流结构。) 半经验理论中流场参数平均的三种方法: 1. 时间平均法; 2. 空间平均法; 3. 系综平均 法。13 耗散涡、含能涡的尺度 耗散涡为小尺度涡,它的尺度受粘性限制, 但必大于分子自由行程。控制小尺度运动的 参数包括单位质量的能量消耗量8和运动 粘性系数v。因此,由量纲分析,小涡各项 尺度为:长度尺度=(V /8)1/4时间尺度 T =(V 8 )1/2速度尺度v = (v8 )1/4耗散 雷诺数Red = V/V T 1可知:小尺度涡 体的湍流脉动是粘性主宰的耗散流动,因此 这一尺度的涡叫耗散涡。含能涡为大尺度 涡,在各向同性湍流中,可以认为大尺度涡 体由它所包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