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25692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中访友》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难点】展开想象,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体味文中“人物”的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1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2看了这个标题,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学生

2、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速读理清思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2思考。(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明确:见课文内容。

3、略。(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三、精读精细品读,自主探究,讨论明确。1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阵雨

4、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归鹤伴我披月回家。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2合作探究: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

5、,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3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四、演读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现在请你根据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以及感情的把握,仿照第5段,设计一组对话。要求:用拟人手法,并抓住各事物的特征。例如:1我与树的对话。你好啊,大树!在繁华的都市里忙碌,你是我最为想念的知已呐。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无数棵树站立在一起便是一个迷人的海洋,深入其中,快乐无数。树儿

6、啊,你总是那么宽容和友善,用宽大的树枝当成手,轻抚我的脸膛,为我遮风挡雨。你的身躯是那么伟岸与挺拔,给我带来说不出的安全感,轻轻靠在你的树身上,呼吸着由树们所发散出来的新鲜气息,让人陶醉。我来了,你坦然面对我,我走了,你不羞不恼,总是静静地等着我的下次光临。我真做一棵树,静静地站立在大自然之中,成为一道风景。2我与山泉的对话。山泉姐姐,你好啊!爱美是你的天性,你用一面明镜照出了明净的天空,照出了清翠的树木,也照出了来来往往的行人这些景致丰富了你的阅历,也装饰了你的梦。真想用你冰凉的泉水洗洗脸,洗掉我脸上的污浊,让我也美丽起来。五、教师小结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

7、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六、扩展训练(课后练习第二题)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资料宝藏】1.课文解读山中访友选自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作者李汉荣,20世纪50年代末生于陕西

8、勉县,现在陕西汉中日报任职,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曾说:“我童年的记忆是黯淡的”,“恐惧、孤独,过早地成为我的童年功课”。“我的童年几乎没有看见过什么艺术品,我唯一看见的艺术品就是阶级敌人狗头上的高帽子”“小小的我诚惶诚恐度日如年”,“我恐惧地过着我的童年,我唯一的童年”。因此,李汉荣的内心特别渴望心灵的和谐,一种生灵之间的和谐,这种渴望使他富于想象,“童年的我,看着一面阳光下的白墙,因了它是这么好的白,这么温柔的白,是我梦里也没有梦见的。于是,我望着白墙,望着,一直望着。我默默地、幸福地流着眼泪”苦难产生了深刻,陕西的泥土中诞生了他悲天悯人的情怀,造就了他诗人般的炽烈。

9、不知是现实矛盾的难以解结,还是对人的失望,李汉荣祈盼“如果有来生,我希望我在来生里是一只阳雀鸟或知更鸟,几粒草籽几滴露水就是一顿上好午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和歌唱。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我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他放下人类的恩怨、转换角度,把目光都投向自然,并且将自然赋予诗意的色彩。他崇敬自然、热爱自然、对美的、善良的自然界生物给予了崇高无比的赞美和歌颂。他相信自然对人的净化,他相信自然对人的熏陶。评论界说:他的文字贴近真实,读后总能使人生发联想。我们拿起山中访友,单凭书名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灵魂深处关于生命和谐体验的质地了。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我靠在一棵树上,静

10、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大约只有李汉荣才会产生如此令人颤栗的生命通感,心底猥琐、龌龊之徒永远也不可能面对山水产生这样美好的情感。其实在李汉荣笔下的山水是普通的山水,草木也是普通的草木,但对这些普通的山水,他依然能写出他的发现:一棵树、一片云、一条溪作家都能追寻到富于生存哲理的诗意,渗透着关涉人类存亡的禅机。那些奇特、传神的想象与联想,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既陶醉其中,又遭逼人灵魂的审视。大家觉得李汉荣应该定位为诗人,因为他的散文也有诗的韵律,随处飞扬着诗

11、人鲜活的性情和飘逸的气质,却又不乏深刻。山中访友就是这样一篇充满灵性,透着哲理的千字文。文章记叙的事件不过是作者的一次远足山里游,但却被他写得上天入地、恣肆纵横、里钩外连、旁逸斜出、出神入化。文章一开始就写到:早晨一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好清爽”!紧接着作者又强调:“心里的感觉好清爽!”正因为有了这“满怀的好心情”,作者就可以“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而访到这些好朋友,并以此作铺垫,表示了作者写作的目的。文章以我内心与自然互诉衷肠的虚拟对话为场景,变换人称方式展开全文。作者依照进山的顺序,先“访”古桥,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古桥,对它的“坚持”既充满敬意“你在

12、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又对它的辛苦心疼不已“你累吗”。而古桥“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更是帮助我们把对自然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作者觉得光有认识还是不够的,又引入了哲学的方式换位思考。即:我看树是树,殊不知树看我,亦以为树。于是他“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在这人人称雄、充满竞争火药味的今天,一个在文坛颇富盛名的作家竟“庄周梦蝶”般地把自己看作是一株平凡的树,并把树

13、当成是自己的知己,把鸟儿当成是日常的好友,如果不是矫情,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勇气和心态。接下来,作者用他诗人般能上九天、下五洋的气魄和能倾听小鸟花草呢喃的细腻呼朋引伴,称山泉为姐姐、溪流为妹妹、白云为大嫂、瀑布为大哥、悬崖为爷爷、云雀为弟弟,使我们目不暇接,在感受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同时,感受亲切、感受快乐。看尽了山林的美景,作者又开始了他的发现:“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作者听到的是“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 ,而“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作者悟到的是“命运神秘的手相”,这看似别出心裁、随意的淡写,其实个中多少世间生命的肃穆、生命的局限、生命的不可知。于是作者更深地对身边的生命充满了良心的关爱,

14、原来“趋利避害”、“贪生怕死”是一切生命的本能,在“趋利”、“求生”中把自然的庇护当成“恩泽”,把小蚂蚁看成是“患难小兄弟”,“用手捧起几只”却“好不动情”。文章的人本思想,人性之光从作者饱含深情的话语“蚂蚁,我的小兄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中得到体现,令人读后感到震撼。本文的写作特点中最突出、最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是:想象奇特又有客观依据的比喻、拟人。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比喻和拟人,使喻体之间形似又神似。像:“树的颜色”、“树摇曳的身姿”使作者称它打着“ 青翠的手势”;露珠的形状、态貌都像极了人的水汪汪的眼球,于是作者称“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对姐姐、妹妹、哥哥、弟弟、

15、爷爷名称冠以的对象,文章也极有分寸地从他们年龄、身份的特点出发,对他们进行形容、交流和赞美。使整篇文章灵动可人,学生读后都有沐浴了自然光辉、在童话世界里走一趟的感觉。文章还用了大量的排比句、设问句、感叹句。句式的多变,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多用设问句,使读者似乎也与作者及山中“朋友”形成三者对话,多用感叹句,大大增强了读者的认同感。2.课文赏析山中访友赏析刘真福文学作品的意义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判别与择取,如果从不同的阅读视角出发,可以领略到文本不同的意义。山中访友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作者究竟带着怎样的眼光?作品究竟带着怎样的奇异色彩?我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作些揣摩、探析,会有不同的鉴赏景况。(一) 孤独与欢欣 。孤独是每一生命物种和每一生命的生存情态,孤独感是每一智慧生命生存的基本感受。人类心往和走往大自然的动力,或许就是摆脱孤独感的欲望。所谓“山中访友”,首先是作者的孤独之旅,他说:“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踏幽径,入幽谷,入访者成了“幽人”。苏东坡词“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