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25642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中访友》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中访友》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中访友》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中访友》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中访友》设计及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1、山中访友课型讲读课案序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重点难点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课前准备Ppt课件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2、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介绍作者等。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第3自然段。(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

3、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感受到的?(4)交流感受。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五、抄写生字词语课 题1、山中访友课型讲读课案序第2课时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1)听写词语。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

4、了哪些朋友?(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感受幻境,体会写法:联想和想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

5、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体会情感: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1)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2)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小结:今天我们跟着作者做了一次回归大自然的

6、心灵之旅,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同学们周末不妨也试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独自去野外访友”。一定也能从自然中得到人生的一些真谛,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五、升华感情,背诵结课(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六、小练笔:仿照本文,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古桥、树林、溪流 热爱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课后反思:这是一篇领略大自然的文章,作者李汉荣以拟人的手法,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付诸字里行间,而且结构清晰,很值得学习。得本教学中,我处理

7、得较好之处有:1、指导学生朗读方面成熟了不少。记得上一年,总是在赶课似的,总怕上不完耽误了课时。而今年,心态好了许多,一步一脚印的指导好。如在教学段三时,学生读了三遍古桥这段都感觉没读好。于是在学生读完期待老师的表扬时,我却停顿了一会,惋惜地说:“读得很整齐,声音也洪亮,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同学们,你们觉得缺点什么呢?”等学生纷纷指出不足后,我顺势指出:“是啊,总觉得缺乏点情感的东西、有生命的东西在里面,没有生命力的朗读是不可能感染听者的。把你们对古桥的理解、把作者对古桥的情感融入进你的声音中,自然而然地就能有感染力了。听老师模仿作者对古桥的诉说吧”接着,我深情并茂地范读第三段;再让学生学着老

8、师的样子自由练练,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指名让个别学生展示读,表扬后让全班朗读。这样,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感情朗读和指导读的目标”,虽然多花了几分钟,但磨刀不误砍柴工,接下来几段的朗读,学生在情感上把握得不错。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放开的指导学生朗读,因此,不管是对生活还是工作,好心态能决定好结果。2、对写法的渗透也比过去进步了。过去都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得较多,而对写法的渗透极少,就是有也只是在文章讲完后再点一下。而这节课,能把写法渗透在每一段中。如在理解第二段时,让学生知道作者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的;而第三段则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的,第四段是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的其实,高年级的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是挺容易的,关键在写法上需要老师系统的引导,才能在写作上有所借鉴、有所提高。3、由课堂走向课外。这是一篇结构清晰、写法独特的写景文章,形式新颖,课后,让学生不妨也试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独自去野外访友”,模仿本文写一篇练笔,这不失为一种练笔的好方法。失在教学中,自己感觉这些方面不够成熟:1、自己讲得还是多了些,也细碎了点。2、重点还不够突出,好像有点平均用力了。3、对教材还不能脱稿,当然,常态课也很难做到每篇稿子都烂熟于心,但尽力去做好就行了。多教几次,说不定就能烂熟于心了。不过,对于我这样的差记性,估计很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