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254284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过安仁》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舟过安仁课型古诗课时1设计马红伟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到诗人的不泯童心。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方式诵读想象自我调整策略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理解诗意手段古诗板书,插图,自己作画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 思舟 过 安 仁 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童真可爱 稚气横生序号个 性 化 教 学 过 程调 整

2、一、导入,引童趣:1、 游戏 “对诗”,激童趣:(1)众所周知中国乃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玩个“对诗”游戏吧!(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儿童疾走追黄蝶儿童散学归来早(3)不知吟诵这些诗句时,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2、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 3、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感童趣:(一)初读感知,读准读通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2、指名大声读这首诗。3、齐读全诗(二)结合注解、插图理解诗意:1、同学

3、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课后注释或插图边读边想想每句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2、全班交流:谁愿和大家交流交流:哪些词句还不太明白?哪些诗句结合注解和插图就能读懂? 三、品读,享童趣:(一) 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的形象,感受童真童趣:1、师边伴着音乐,深情叙述,引学生入情入境:看,波光粼粼安仁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碧草含露,杨柳依依;潋滟水光,万倾碧波;阳光明媚,柔风拂面,怎不令人心旷神怡?

4、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什么如此吸引他?想像一下眼前的画面,待会为我们描绘。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感受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1)让我们都轻轻地划着小船,来到安仁,看一看吧!谁愿意为们描绘一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呢?(2)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3、品读诗句,引导感悟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感受童真童趣。(1)、噢!是被渔船中孩童的特别举动吸引了。那诗人杨万里又是通过哪些精练之语描绘的呢? (指读) (2)、能说说此时此刻,孩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导读(引导感悟孩子的无忧无虑、天真童稚的形象)(指读第一、二行)(3)、泛舟河上,有篙不撑,有桨不划,你们

5、猜猜俩孩童心里想些什么?(引导感悟孩子的奇思妙想,感受孩子的淘气聪明。)(4)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品味童趣)(5)、师小结:这真是“童心无处不显,童乐无处不在”呀!让我们再次读一读,感受孩子的天真无邪、淘气聪明吧!(生读第1、2、4行,师读第3行。)(二) 再次创境想象,品读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1、( 伴着音乐渔船上的孩童收篙停棹,撑开小伞放船上。诗人立在船头观望。师再次动情叙述,引学生入境。)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桨儿,放下篙,撑开小伞船中放,渔舟小童笑声声,任尔小船水中荡。是啊,晴空之下,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之举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

6、我,更吸引着他杨万里。此时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诗句想想。2、师: 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想象一下。师: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第3、4行,读出心中的恍然大悟吗?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师:那我们就合作着读一读第3、4行,读出诗人心中的惊讶,孩童的稚气、淘气、聪明。(可先指读,再齐读。)3、师:疑窦顿解,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4、是啊!眼前此景不觉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眼前孩童不禁让人啧啧称赞!让我们再次齐读第3、4行, 读出诗人此刻心中种种感受吧!(三) 品读感受诗句的精妙之处,享童趣:1、眼前一幕令诗人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

7、,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再次齐读,回味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吧!(齐读全诗)2、师介绍诗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和陆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活泼,趣味横生,尤其难得的是,他喜欢描写儿童形象,所写的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3、 师:再读读诗,找出诗中“点化诗境”用得精妙的词?评价:看似平常词,却把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尽显其中了,这就是诗的魅力所在呀! 4、就让我们选择喜欢的背诵的方式,把这两个栩栩如生

8、的顽童形象记在心里吧!大家可边想象画面,边吟诵;可边表演,边吟诵;也可与伙伴合作来吟诵(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背诵古诗,指名,齐诵)5、美好的童趣令我们深深陶醉。其实诗人杨万里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自读下面的诗:四、布置作业;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舟过安仁,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为什么能写出儿童的种种童趣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然而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2、同学们,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将它变成一幅流动的画,一个美丽的小故事,写一写舟过安仁的小故事或自己的童年趣事吧! 3、师:课后还可收集一些写儿童生活的其他古诗相互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