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25313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糖的医学与营养学价值、食糖的主要营养成分:以绵白糖为例,它的主要营养成分如下表:(每100克中含)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可食部100水分(克)0.9能量(千卡)396能量(千焦)1657蛋白质(克)0.1脂肪(克)0碳水化合物(克)98.9膳食纤维(克)0胆固醇(量克)0灰份(克)0.1维生素A(量克)0胡萝卜素(量克)0视黄醇(量克)0硫胺素(微克)0核更素(量克)0尼克酸(量克)0.2维生素C(量克)0维生素E(T)(毫克)0a-E0(B-y)-E06-E0钙(量克)6磷(量克)3钾(量克)2钠(量克)2镁(量克)2铁(毫克)0.2锌(毫克)0.07硒(微克)0.38铜(毫

2、克)0.02钮(量克)0.08碘(毫克)0、食糖的主要营养价值:1、食糖的滋补作用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的味道一一母乳有一种甜香,所以喜欢吃糖是人的本能反应。研究表明甜味有助于缓解压力,帮助激活人体内的开心细胞。这是因为糖富含碳水化合物,这种物质可以使神经系统兴奋,令我们感觉快乐。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制药等含糖食品中不可或缺的原料。是人体所必须的三大养分(糖、蛋白质、脂肪)之一,食用后能供给人体较高的热量。食糖作为一种甜味食料,主要是它含有人体最易消化吸收的高热量营养素,它的营养价值主要表现在食用后能发出较高的热量以供人体的需要。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的

3、热量,体力劳动者约4000大卡,非体力劳动者约22002400大卡,而一公斤食糖能发生3900大卡的热量,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大量热量。2、食糖是种滋味甜美,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1)、自古以来,我国就把食糖作为儿童、老弱病残的滋补营养食品,也是高温、高空、井下作业的保健食品,它对消除人体疲劳有显著功效。2)、冰糖、红糖在祖国医学药典中,被称为重要的滋补食品。产妇产后身体虚弱、疲劳、胃肠功能减弱,以补充损失,恢复疲劳。中医认为红糖味甘性温,可益气养血、缓中化食、驱风散寒、活血化淤,对产妇很适用。3)、血糖浓度降低的时候,少量吃糖可以紧急补充。低血糖患者饥饿时会感到眼前发黑、四肢发软,最好的办法就是马

4、上喝一杯糖水。不好好吃早饭的人,临近中午时常会感到昏昏沉沉、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这时如果吃点甜食,就能快速恢复大脑功能。4)、运动医学研究证实,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前如果补充少量含糖饮料,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成绩;运动之后及时补糖,可以消除疲劳。普通人如果在洗澡前、饥饿时、需要提高注意力时少量吃糖,也有好处。5)、方糖是不可缺少的饮料伴侣。3、食糖是一种美味廉价的生物能量来源,是人们食谱中极有价值的部分,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纯天然食品。但是,多年来人们听到的往往是对于食糖的片面的宣传,其源头是20世纪初西方某些错误的医学认识和一些传媒的片面宣传,现代研究的结果早已批

5、驳了这些错误观点。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TO的联合专家组对食糖已给出权威结论:“在膳食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健康人群根据膳食参考摄入量,合理食用食糖没有危害,它不会直接引起肥胖、糖尿病、心脏病、低血糖症、多动症或导致微量元素缺乏,相反,它是便宜的美味能源,可制成多种非常可口的食品”。三、食糖的主要用途:食糖不仅是调味品,给人们带来愉悦美妙的口感,它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人体三大营养源之一。1、食糖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甜味食料1)、主要用于食品工业,是食品工业基础原料。在食品工业上的用途主要是作为甜味剂、防腐剂、营养剂、增稠剂、膨松剂、着色剂、调色剂、脱水剂、防潮剂、抗氧化剂、和质地调整等。例如:

6、2)、在果脯、蜜饯中,糖可以做甜味剂,又可以做防腐剂,还可以使水果保持丰满的外形,防止其暴露于空气而发褐或干瘪。3)、在焙烤食品中,糖可以做酵母的营养剂,在焙烤过程中又能增加产品的香味(焦糖香),同时改善产品的外观色泽(如烤鸭)。4)、在软饮料中,食糖可增加饮料产品稠度(蔗糖的粘度比葡萄糖、果糖高),加强风味,并有助于固定CO2。5)、在果冻、果酱的生产中,加入适量的糖可以起到脱水剂的作用,帮助果胶物质发生凝胶反应。6)、在西餐调味品如蛋黄酱、番茄酱、蘑菇酱中,糖可以改善其质地,使产品质地柔软,减弱酸味,并使风味调和。7)、对乳制品如冰淇淋、糖可以使其膨松,冰点下降,避免口感僵硬。8)、在葡萄

7、酒制造过程中,如果发酵前葡萄汁糖度不够,可加食糖予以调整,食糖在这里起着发酵基质的作用,为酵母的酒精发酵提供物质基础。9)、生产糖果是以食糖为主要原料。食糖的特点是甜味纯正,易于溶解,易于调色,吸湿性差,结晶性好,这些特点为糖果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食糖作为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消费资料糖是身体最好的能量储存站,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70%由糖提供,1克葡萄糖在体内能产生4千卡能量。我国40%作为民用糖销售到千家万户。例如:1)、作为调料加入家常各式菜肴中,是拌凉菜的最佳选择。2)、作为甜味剂成为儿童食品、饮品的主要佐餐营养来源。3)、作为调味品是喝咖啡、红茶的首选。4)、在冬季来临可作为蜜蜂的饲料

8、。3、食糖是医药行业不可缺少的原料蔗糖通过发酵作用可制造酵母和各种有机药品。食糖又是医疗药剂,为自古至今治疗伤风咳嗽的良药,并被收入本草纲目一书中。(糖浆对于喉和呼吸气管上部的粘液有着短期缓和的效果,可产生局部的止咳作用)。4、食糖是重要的原材料食糖在建筑行业中也是重要的建筑原料。主要是用来做增塑剂、溶剂、土壤调理剂、粘合剂等。食糖制成有机农药,具有生物降解性好,不会长期污染环境等其它农药不可比拟的优点。蔗糖是一种化工原料。蔗糖由于不具有还原性,可认为是一种多元醇。化学研究包括蔗糖衍生物、蔗糖化合物、蔗糖酯、氯化蔗糖、蔗糖发酵生成物及蔗糖本身的利用等。例如:用蔗糖作为原料,可以制成蔗糖酯表面活

9、性剂,它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无毒,具有良好的润湿、去污、起泡、分散和乳化等性能。在国际市场,蔗糖的价格远低于石油加工制得的其它多元醇如:乙二醇、甘油、季戊四醇等的价格,所以被认为是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很有前途的化工原料。从发展眼光看,蔗糖作为再制化工产品的原料,具有相当的工业化潜力,其产品可获得广泛畅销的市场。四、食糖消费的概况:在国际经济生活中,人们常把食糖的消费量作为体现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志之一。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国,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食糖仅仅是调味品,很难达到西方国家食糖消费的水平。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糖的消费量亦不断增加。1、世界食糖每人年均消费量为2

10、0公斤,其中古巴每人消费量为63公斤居首位,英国43公斤,俄罗斯45公斤,日本26公斤,美国30公斤。2、我国食糖每人年均消费量解放初期是1公斤,1969每人年均消费量为2-3公斤;1978每人年均消费量为5公斤,目前每人年均消费量为7-10公斤。3、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国,多年来我国年消费食糖约8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食糖消费量的6.2。2003年和2004年我国食糖消费量有较大的增长,分别达到1030万吨和1140万吨(如图所示),人均年消费食糖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约8.4公斤,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远远低于全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23.65公斤的水平,也低于同期台湾人均

11、23.9公斤、香港人均31公斤的水平,为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食糖消费“低下水平”的行列。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一般人均年消费食糖35-40公斤,高的达到50-70公斤。五、食糖消费的常见误区:食糖的化学名称为蔗糖,是甜菜与甘蔗等绿色植物利用大自然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双糖,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诸多碳水化合物之一。人们食用蔗糖以后,经过消化,分解为单糖(葡萄糖和果糖)被人体吸收利用,产生热能,构造身体,维护生理机能,恢复体力,解除疲劳。其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极易排出体外,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因此食糖又是人体最经济、最安全的能量来源之一。长期以来,广大消费者在食糖和健

12、康、食糖和疾病的相关性等诸多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误解。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了一次咨询研讨会,有关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新陈代谢及行为方面的专家探讨了包括糖在内的碳水化合物领域的最近科学发现,并提出了名为人类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咨询报告,报告指出“多年的研究已反驳了各种误解,并提供一贯的证据显示日常的食糖是一种安全有价值的食物来源”。报告提出以下观点:糖不会使人肥胖、不会造成糖尿病、不会造成心血管疾病、吃糖不会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糖不会使孩子兴奋过度、吃糖会导致龋齿,但只是导致龋齿的因素之一。基于以上诸多发现及论点,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食糖作为一种美味、

13、廉价的能量来源,是人们食谱中极有价值一部分,并帮助许多食品变得更为可口。总之,适量地摄取糖完全符合健康的食谱,试图将食糖的进食限制在低水平(小于总能量摄入量的10)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是一种浪费时间、精力及破坏消费者良好意愿的行为。糖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素。除了糖尿病、高血脂症、脂肪肝、肥胖症等患者,健康人应从人体的生理需要出发,适量补充食糖,只有保证血液中有充足的糖,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因为担心糖的副作用而远离和糖有关的甜食甚至限制主食的摄取,步入矫枉过正的误区,反而有害健康。如果人体摄入糖类不足,人体中脂肪成分的比例会相应升高,增加高血脂症、心脏病的发病概率。同时会

14、使大脑营养失调,葡萄糖不足将直接影响大脑的正常运转。其次,糖分不足,很容易使人产生倦怠感。如果血糖持续下降,疲乏将变成衰竭,出现头晕目眩、虚弱以及站立不稳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心律不正常、两脚发软或者发生呕吐。1、肥胖不是吃糖的错有人说吃糖会变胖,这么说来更应该担心脂肪的摄入。吃糖不是肥胖的原因,只有吃糖多、吃脂肪也多、运动却少的人才会发胖。自60年代人们发现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对健康形成新的威胁之后,从饮食上追究根源,有些人指出这是由于吃糖太多缘故。对此各国许多专门机构展开了深入科学研究,证明除蛀牙以外不存在食糖与其它疾病的有关证据。每匙糖含热量16卡,而每匙脂类食物含热量100

15、卡,显然摄入脂肪比摄入糖更容易在体内累积热量。其实,变胖不是糖、也不是脂肪的错,如果身体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即使吃热量值低的食物,还是会胖。2、糖尿病不是因吃糖多所致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大人在劝小孩不要吃糖时说:“少吃糖,吃多了会得糖尿病”。其实,吃糖多少与会不会得糖尿病毫无关系,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23倍,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正常人的血糖之所以保持在正常范围,是因为有充足的胰岛素进行调节。如果胰岛素分泌失调,就会引起血液中血糖水平升高,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影响了对糖的调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与发生糖尿病无明显关系,而且高碳水化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