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248161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1、外表与行为 2、言谈与思维 3、情绪状态 4、感知 5、认知功能 6、自知力外表与行为外表 包括体格、体质状况、发型、装束、衣饰等。 面部表情 从面部的表情变化可以推测一个人目前所处的情绪状态 活动 注意活动的量和性质。 社交性行为 了解病人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情况,是否关心周围的事物,是主动接触还是被动接触,合作程度如何。 日常生活能力 病人能否照顾自己的生活,如自行进食、更衣、清洁等。言谈与思维 言谈的速度和量 有无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中断等。 言谈的形式与逻辑 思维逻辑结构如何,有无思维松弛、破裂、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或词语新作。病人的言谈是否属于病理性

2、赘述,有无持续性言语等。言谈内容 是否存在妄想。妄想的种类、内容、性质、出现时间、是原发还是继 发、发展趋势、涉及范围、是否成系统、内容是荒谬还是接近现实,与其它精神症状的关系等。是否存在强迫观念及与其相关的强迫行为。情绪状态 通过主观询问与客观观察两个方面来评估。 客观表现可以根据病人的面部表情、姿态、动作、讲话语气、自主神经反应(如呼吸、脉搏、出汗等)来判定。 主观的体验可以通过交谈,设法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 如果发现病人存在抑郁情绪,一定要询问病人是否有自杀观念,以便进行紧急风险干预。感知 有无错觉,错觉的种类、内容、出现时间和频率,与其它精神症状的关系;是否存在幻觉,幻觉的种类、内容,

3、是真性还是假性,出现的条件、时间与频率,与其它精神症状的关系及影响。认知功能 定向力 包括自我定向如姓名、年龄、职业,以及对时间(特别是时段的估计)、地点、人物及周围环境的定向能力。 注意力 评定是否存在注意减退或注意涣散,有无注意力集中方面的困难。 意识状态 根据定向力、注意力(特别是集中注意的能力)及其它精神状况,判断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的程度。 记忆 评估瞬时记忆、近记忆和远记忆的完好程度,是否存在遗忘、错构、虚构等症状。 智能 根据病人的文化教育水平适当提问。包括一般常识、专业知识、计算力、理解力、分析综合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必要时可进行专门的智能测查。自知力 了解病人对自己精神

4、状况的认识,可以就个别症状询问病人,了解病人对此的认识程度; 要求病人对自己整体精神病况做出判断,由此推断病人的自知力,并进而推断病人在今后诊疗过程中的合作程度。不合作病人病人的精神检查 一般外貌 可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仪表、接触情况、合作程度、饮食、睡眠及生活自理状况。 言语 有无自发言语,是否完全处于缄默;有无模仿言语、持续言语。缄默患者能否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 面部表情 有无呆板、欣快、愉快、忧愁、焦虑等,有无凝视、倾听、闭目、恐惧表情。对医务人员、亲友的态度和反应。 动作行为 有无特殊姿势,动作增多还是减少;有无刻板动作、模仿动作;动作有无目的性;有无违拗、被动服从;有无冲动、伤人、

5、自伤等行为。 精神科诊断过程 在诊断过程中,要根据等级诊断,首先确定病人是否有器质性因素,只有排除了器质性问题,才考虑“功能”性精神障碍。 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过程中,要考虑是精神病性(有幻觉、妄想、现实检验能力丧失等)的,还是非精神病性的(神经症性,没有上述重性精神病性特征); 还要考虑人格因素和心理应激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诊断思路:1、是否器质性病变所致2、是否由精神活性物质所致3、是否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CCMD-3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标准【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

6、、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CCMD-3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标准【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

7、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CCMD-3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主要用于分裂症及相关精神病性障碍。分类(1)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三氟拉嗪、舒必利等。 主要通过阻断D2受体(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 阻断D2及5H

8、T2受体。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 兴奋躁动: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 阴性症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舒必利。 阳性症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 依从性差者:长效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疗程 急性期:2个月 巩固期:46个月 维持期:第一次发作12年,第二次发作35年,多次发作需终身服药。影响预后的因素 1. 以急性形式起病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起病缓慢者。2. 病程短者的预后好于病程较长的患者。3. 初次发病者预后好于反复发作者。4. 情感症状 , 如抑郁、焦虑等症状明显者预后好于情感平淡者。5. 从亚型来看 , 偏执型、紧张型预后较好 , 单纯型预后最差。6. 发病年龄越小 ,

9、 预后越差 , 因此老年期的精神分裂症预后较好。7. 在接受治疗方面 , 有良好的依从性者预后优于治疗不合作者。8. 病前人格相对完好者预后好于病前人格有明显缺陷者。9. 从家庭因素来看 , 婚姻保持完好者预后好于家庭破裂者和独身者。10. 从社会因素方面看 , 有良好的工作记录者 , 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者的预后好于没有固定工作和没有良好社会关系的患者。 心境障碍单相与双相 单相与双相由 Leonhard(1962) 首先提出 , 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者称为双相障 碍;只表现为躁狂或抑郁者为单相障碍。 DSM-IV 中将双相分为二个亚型。双相 I 型:有躁狂、抑郁发作史,躁狂发作严重。双

10、相型:有躁狂、抑郁发作史,抑郁发作重,躁狂发作轻;与双相I型不同,不仅是躁狂程度轻,而且家族中患双相型者比双相 I型多,另外发作次数较多,对治疗反应可能较差。CCMD-3心境障碍的分类1、 躁狂发作2、双相障碍 3、抑郁发作4、持续性心境障碍5、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CCMD-3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2)语量增多;(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6)鲁莽行为(

11、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7)睡眠需要减少;(8)性欲亢进。 CCMD-3躁狂发作诊断标准【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

12、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 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躁狂发作的治疗心境稳定剂 1、锂盐2 、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 3、候选的心境稳定剂 :拉莫三嗪、妥泰。

13、苯二氮卓类药物 在躁狂发作治疗的早期阶段, 常与心境稳定剂临时联合使用,以控制兴奋、激惹、攻击等急性症状,在心境稳定剂的疗效产生后即可停止使用。 这些药物并不属于心境稳定剂,不能预防复发 , 且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药物依赖。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对于具有兴奋、激惹、攻击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躁狂或混合性发作患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也可在治疗早期阶段短期联用心境稳定剂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中的氯丙嗪和氟哌啶醇能较快地控制躁狂发作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且效果较好。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可能具有抗躁狂和抗抑郁的心境稳定作用。 在躁狂发作治疗的早期阶段, 可作为补充或辅助治疗措施与心

14、境稳定剂联合使用。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时,可临时选择使用。电抽搐治疗 对于双相障碍的严重抑郁、难治性抑郁或躁狂, 以及无法阻断的快速循环发作, 电抽搐治疗是起效迅速、安全有效的最佳选择之一。 对拒食、木僵、有严重自伤或自杀危险的病人 , 更应优先采用。 对于极度兴奋躁动、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病人, 以及因躯体疾病不能接受药物治疗者 , 也可以考虑使用电抽搐治疗。 治疗前应适当减少药物的剂量。抑郁发作的治疗一)抗抑郁药物的治疗策略1、急性期治疗 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愈。 建议:足量,足疗程。 治疗严重抑郁症时,一般药物治疗24周开始起效 。 如果患者用药治疗68 周无效 , 改用其他作用机

15、制不同的药物可能有效。2、巩固期治疗 从症状完全缓解起,持续 46个月。 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 ,复燃风险较大。3、维持期治疗 WHO 推荐仅发作一次(单次发作),症状轻,间歇期长(5年)者 , 一般可不维持治疗。 多数意见认为首次抑郁发作维持治疗为 68个月 。 有两次以上的复发,特别是近5年有两次发作者应维持治疗,时间至少 23 年 。 多次复发者主张长期维持治疗。 二)电抽搐治疗1有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2使用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患者3电抽搐治疗后仍需药物维持治疗。双相障碍的治疗心境稳定剂的选择 药物选择应结合症状特点、双相的发作类型、躯体状态、年龄、过去治疗反应、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经济状况来考虑。 对双相障碍 I 型急性躁狂或双相 II 型轻躁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