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24658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基础教育尤为重要,党的十七大把教育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那么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前提下,该如何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呢?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国外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如果课堂教学仅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将是教育的失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营造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 亲其师,才能信起道。老师爱护学生,学生会把老师的爱迁移到所授学科

2、上去。老师关心学生教室内就形成和乐融融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爱学乐学反应灵敏,反之,则精力分散、思维迟钝。语文课中要营造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二点: 1 、尊重关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指出:“教育,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因此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我们的课堂上,充满了亲切礼貌的语言,“能把你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吗?” “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谁愿意帮助他?”这样

3、的语言,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感染学生的力量,使学生之间有一种亲和力。课堂上学生言论自由,“百家争鸣”。因为教师尊重爱护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得以形成。 2 、投入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为此,我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倾注着教师真挚感情的课。这里的“倾注感情”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并非指教师慷慨激昂的演讲。我们的老师在上课中常碰到一种情况: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言较踊跃。而独自站立发言的勇气常没有。为什么这样?学生主要是怕说错,被批评被笑话。有些老师碰到这情况,常发脾气。我觉得教师

4、抓住契机,来点幽默,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怯意,让学生爱说,乐说。记得开学初的一节课上,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后,用不是很自信的眼神望了望我。我学着王小丫主持开心辞典的样子,来句:“恭喜你,答对了!”这位学生美滋滋地坐下了。可一位调皮的学生插上一句:“恭喜发财!”我趁势一句:“你在恭喜那位同学发知识之才吧!”这样一“恭喜”,学生笑了,害怕的心理一下没了,只见一只只可爱的小手举了起来。这样的课堂对话,犹如两块玉石相互碰撞,擦出了情感的火花,使得语文课堂情趣共济,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的劳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学生的感情、人格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体现。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

5、动机,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巧设悬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然后引起冲突,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成功,教师要加以赞扬,必要时举行一些竞赛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动机。有了学习的动机,学生对问题有了兴趣,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就产生搞清楚,弄明白的心理,于是就开始了自主学习。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们不仅要面向全体,还要重视个体的差异,布置作业可分层次、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根据能力选做,这样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全面地发展。三、转变方式,采用多种学习方式 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应付,机械训练

6、,死记硬背的语文学习现状,从而确保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把个性化教学落到实处。“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分层,目标分层的个性化教学操作策略。新颖的学习方式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主要途径,我在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式。1、小组合作。合作小组是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做到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决不让一个人掉队。一般每组四人,有组长,副组长,这是学习比较好的,其余二人是相对比较差的,组长、副组长每人帮助一人,小组内人人有分工相互合作。

7、新课程倡导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和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2、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合作 伙伴。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同学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的即兴表演、分角色朗读及语文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这种学习方式尤其受学生欢迎。我的学生在班级黑板报中。学生自由组合,撰稿的,编辑的,誊写的,插画的各尽其职,他们出的黑板报一次比一次好。作为教师的我真正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自由”的好处。 3 、探究

8、学习。爱因斯坦说: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不能仅仅提供教材或资料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而应呈现一个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从多种形式、多种层次求得多种答案。要使学生不仅“爱问”,而且“会问”,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针对课文内容、针对课外阅读、针对社会生活、针对教师和同学的观点等提出质疑,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权威。4、实践活动。“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养成,重在“实践”二字,必须真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上社会,亲自去调查研究,去进行各种操作,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挥个性特长,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教师没有办法教给的技能。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就应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建立主体意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给学生方法,真正让学生形成能自由自在的在知识的海洋里去“觅食”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