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生物技术实践(含解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245749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生物技术实践(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生物技术实践(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生物技术实践(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生物技术实践(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生物技术实践(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生物技术实践(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生物技术实践(含解析)(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生物技术实践(含解析)一、单选题1(2021浙江高考真题)用白萝卜制作泡菜的过程中,采用适当方法可缩短腌制时间。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A将白萝卜切成小块B向容器中通入无菌空气C添加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D用沸水短时处理白萝卜块【答案】B【分析】1、泡菜腌制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假丝酵母和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2、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和处理原料、洗净泡菜坛、调味装坛、密封发酵。【详解】A、将白萝卜切成小块可以扩大白萝卜与腌料的接触面积,缩短腌制时间,A正确;B、泡菜制作所需菌种为乳酸菌,制作过程中应保持无氧环境,向容器中通入

2、无菌空气不利于腌制,B错误;C、泡菜汁中含有一定量的发酵菌种,所以在腌制过程中,加入一些已经腌制过泡菜汁可缩短腌制时间,C正确;D、用沸水短时处理,可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繁殖,提高泡菜品质,也可缩短腌制时间,D正确。故选B。2(2020海南高考真题)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羊的成熟红细胞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B提取植物细胞的DNA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C预冷的酒精溶液能抑制核酸水解酶活性,防止DNA水解D在沸水浴条件下,DNA与二苯胺反应呈现蓝色【答案】A【分析】1.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1)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

3、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0.14mol/L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对DNA没有影响。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的高温,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3.DNA的鉴定: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详解】A、羊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不可作为提取

4、DNA的材料,A错误;B、提取植物细胞的DNA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洗涤剂的作用是瓦解细胞膜,而食盐的作用是提高DNA的溶解度,B正确;C、预冷的酒精溶液能抑制核酸水解酶活性,防止DNA水解,同时根据DNA蛋白质溶于酒精,而DNA不溶于酒精的特性将其析出,C正确;D、由分析可知,在沸水浴条件下,DNA与二苯胺反应呈现蓝色,据此鉴定DNA的存在,D正确。故选A。3(2020北京高考真题)为了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研究者将从杨树中克隆的重金属转运蛋白(HMA3)基因与外源高效启动子连接,导入杨树基因组中(如图)。为检测获得的转基因杨树苗中是否含有导入的HMA3基因,同时避免内

5、源HMA3基因的干扰,在进行PCR扩增时,应选择的引物组合是( )A+B+C+D+【答案】B【分析】根据图示中引物的位置可知,引物扩增的片段含有启动子和HMA3基因,引物扩增的片段不含启动子,引物扩增的片段既含有启动子,又含有HMA3基因序列。【详解】图示中克隆的重金属转运蛋白(HMA3)基因与外源高效启动子连接,导入杨树基因组中,若要检测获得的转基因杨树苗中是否含有导入的HMA3基因和高效启动子,需要检测是否含有高效启动子序列和HMA3基因序列,应选择的引物组合是+,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4(2020江苏高考真题)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降解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

6、列叙述正确的是( )A倒平板后需间歇晃动,以保证表面平整B图中、区的细菌数量均太多,应从区挑取单菌落C该实验结果因单菌落太多,不能达到菌种纯化的目的D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答案】B【分析】分析平板结果可知,采用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且划线顺序是区、区、区,可以看到区中出现了单菌落。【详解】A、倒平板后无需晃动,A错误;B、区、区没有出现单菌落,说明细菌数量太多,故应从区挑取单菌落,B正确;C、出现单菌落即达到了菌种纯化的目的,C错误;D、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D错误。故选B。5(2

7、020江苏高考真题)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酵母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出现乙组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为( )ACaCl2溶液浓度过高B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C注射器滴加速度过慢D滴加时注射器出口浸入到CaCl2溶液中【答案】B【分析】一、海藻酸钠溶液固定酵母细胞的步骤:1、酵母细胞的活化 2、配制0.05mol/L的CaCl2溶液 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 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 5、固定化酵母细胞二、固定化细胞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酵母细胞的活化;(2)配置氯化钙溶液:要用蒸馏水配置;(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

8、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4)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5)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注射器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6)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详解】A、CaCl2溶液浓度过大,会导致凝胶珠硬度大,易开裂;A错误;B、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凝胶珠呈蝌蚪状,B正确;C、注射器滴加速度过快会导致凝胶珠呈蝌蚪状,C错误;D、注射器离液面过近会导致凝胶珠呈蝌蚪状,而非注射器口侵入到CaCl2溶液中,D错误故选B。6(2020江苏高考真题)某同学在线提交了在家用带盖玻璃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报告,他的做法错误的

9、是( )A选择新鲜的葡萄略加冲洗,除去枝梗后榨汁B将玻璃瓶用酒精消毒后,装满葡萄汁C酒精发酵期间,根据发酵进程适时拧松瓶盖放气D酒精发酵后去除瓶盖,盖一层纱布,再进行醋酸发酵【答案】B【分析】果酒与果醋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的比较:果酒制作果醋制作菌种酵母菌醋酸菌菌种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变酸酒表面的菌膜发酵过程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氧气、糖源充足时: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C2H5OHO2CH3COOHH

10、2O温度一般酒精发酵1825,繁殖最适为20左右最适为3035气体前期:需氧,后期:无氧需要充足的氧气时间1012天78天【详解】A、选择新鲜的葡萄洗1到2次,除去枝梗后榨汁,A正确;B、葡萄汁不能装满,需装至玻璃瓶的2/3空间,B错误;C、酒精发酵期间会产生二氧化碳,故需适时拧松瓶盖,防止发酵瓶爆裂,C正确;D、醋酸菌是好氧菌,故醋酸发酵时应去除瓶盖,加一层纱布,D正确。故选B。7(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及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尿素固体培养基可迅速杀死其他微生物,而保留利用尿素的微生物B配制培养基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养基的pHC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糯米淀粉发酵

11、得到糯米酒D适宜浓度的酒精可使醋化醋杆菌活化【答案】A【分析】1、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灭菌处理,培养基通常可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2、接种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详解】A、利用尿素固体培养基,由于不能利用尿素做氮源的微生物不能生长繁殖,而保留利用尿素的微生物,并非杀死,A错误;B、不同的微生物所需的pH不同,所以配置培养基时应根据微生物的种类调整培养基的pH,B正确;C、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应用酒曲中的根霉和米曲霉等微生物把淀粉糖化,再用酵母菌发酵得到糯米酒,C正确;D、醋化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利用酒精产生醋酸,D正确。故选A。8(2020浙

12、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淀粉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能产生淀粉酶B固相淀粉酶比水溶液中的淀粉酶稳定性更高C枯草杆菌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比唾液淀粉酶的高D淀粉被淀粉酶水解形成的糊精遇碘-碘化钾溶液不显色【答案】D【分析】1.酶(1)作用: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2)特点:它有高度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酶的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固定化酶概念: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详解】A、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能产生淀粉酶,A正确;B、固相淀粉酶不溶于水,比水溶液中的淀粉酶稳定性更高,可以反复利用,B正确;C、枯草

13、杆菌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5075,比唾液淀粉酶的高,C正确; D、淀粉水解时一般先生成糊精(遇碘显红色),再生成麦芽糖(遇碘不显色),最终生成葡萄糖,D错误。故选D。9(2019上海高考真题)下图表示利用-糖苷酶时使用的一种酶的固定化技术,该技术是( ) A交联B包埋C沉淀D载体结合【答案】A【分析】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将酶固定在特定的不溶于水的承载物上,属于载体结合法;将酶交联在一起,限制酶的移动,属于交联法;将酶包在一定的材料中如凝胶,属于包埋法。【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示将-糖苷酶通过化学

14、键交联在一起,限制酶的移动,属于交联法。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2019江苏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答案】A【分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详解】应该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只有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存活,A错误;木材、秸秆中富含纤维素,故可以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B正确;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后,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C正确;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以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提高饲用价值,D正确。故选A。11(2019江苏高考真题)下列关于加酶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加酶洗衣粉中一般都含有酸性脂肪酶B用加酶洗涤剂能减少洗涤时间并节约用水C含纤维素酶洗涤剂可以洗涤印花棉织物D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是相对耐高温的【答案】A【分析】加酶洗衣粉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